棋局的发展轨跡渐渐偏离了柏寒的预想。
常见的星小目对峙开局,却在第五手就显露出微妙的变化。
当黑棋在左下角一间高掛时,柏寒以三路托应对,脑海中已经勾勒出托退定式的后续。
那样下方白棋坚实的拆一,就能有效制约右下黑棋小目的发展空间。
然而涩泽初段沉吟三分钟后,选择了出人意料的应对。
她先顶住小目白子,继而一扳,將黑棋的势力巧妙引向右侧,与右下小目形成呼应。
这一连串手法如行云流水,展现出对棋形敏锐的感知力。
柏寒不动声色地在左边单长,发出大雪崩定式的邀请。
黑棋再次考虑了三四分钟,选择了最稳妥的应对:简明地在二路打吃,与白棋粘交换后,稳稳拆回下方星位右侧,构筑起变形中国流的阵势。
少年在心底暗暗讚嘆。这短短十几手的交锋,已经展现出职业棋手扎实的功底:
第一个考验,对方对布局流向的把控精准到位;
第二个陷阱,又能冷静避开,不轻易踏入未知领域。
这就是预选c的真实水平吗?
眼前这位三十余岁的女初段,在正式比赛中或许成绩平平,但展现出的基本功和判断力,已经让柏寒收起了所有轻慢之心。
在日本棋坛,仅占职业棋手12%的女棋士们,比赛机会远比男棋手稀少,因此她们格外珍惜每一场对局。
加之长期被贴上“体力弱势““技术局限“等標籤,反而让她们將对局视为打破偏见的战斗。
这种使命感往往能激发出超乎寻常的斗志。
“果然,职业棋坛没有弱者。“
少年在心底默默警醒自己,摺扇在手中无声的开启、合拢。
棋盘上看似平淡的每一步,都暗藏著多年淬链的功力。
他深吸一口气,將全部注意力重新投入棋局,准备迎接真正的较量。
柏寒的目光在左下角停留片刻。
黑棋在下方构筑的变形中国流虽然步调轻快,但左下角的棋形存在明显缺陷,白棋在三路夹的手段颇具威胁。
少年略作思索,决定暂时搁置这个局部,转而將棋子落在右边星位下方,先分投打散对方阵势,顺便试探对手反应。
两分钟后,黑棋果然在左下角稳健地虎补,既弥补了棋形弱点,又顺势巩固了下方的阵势。
看来对手把右边分投和左下角虎补视作见合了。
“对棋形弱点的敏锐度相当出色。“柏寒暗自评估著对手的实力,落子的节奏也隨之放缓。
白棋在右边拆二,限制黑阵扩张。涩泽初段立即以小飞尖冲应对,展现出强烈的压迫意图。
在与男棋手对弈时,女棋手往往会將自己定位为挑战者。一方面是因为高段位棋手多为男性,另一方面也源於歷史对战成绩的差距。
这种心態常常促使她们採取更为激进的策略——或是构筑大模样,或是拼命抢占实地,以治孤决胜负。
毕其功於一役!
眼前这盘棋,涩泽初段似乎正是採用了这样的布局思路。面对黑棋的小飞尖冲,柏寒选择先贴后长,再回到二路小飞的稳健应对。
然而黑棋对白棋的小飞视若无睹,直接在中腹拐头,展现出要將下方模样扩张到底的態度。
“大局观相当出色,视野开阔,取捨有度。“
柏寒不自觉地挠了挠头,目光扫过棋桌上的名牌时,“初段“两个字显得格外刺眼。
一位三十多岁的初段,意味著她在正式比赛中的成绩確实不尽如人意。
按照日本棋院的积分升段制度,从初段升到二段只需要30个积分——也就是30场胜利。
女棋手更是只需男棋手的80%即可满足升段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