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赏之下,江寧居民,尤其是生活在江寧东郊八旗驻防城附近的居民,奋起助战,四处追搜逃亡的旗人。
连战前出逃江寧满城的旗人也被江寧居民认出並逮住,擒献给太平军將士,交由太平军將士就地正法。
江寧曾为前明旧都、留都,虎踞龙盘之地。
在清朝,江寧也是南方政治地位最高的城市。
太平军攻占江寧,拔除江寧满城,时隔两百年,汉人政权终於重新入主江寧,此举有著极大的政治意义。
清除满城之后,江寧城內的善后事宜有条不紊地开展。
太平军將士扑灭了城內零星的火势,搬运清理城內的积尸,以免火势、瘟疫蔓延。
土营的太平军將士们也在杨秀清的命令下以极快的速度修復了受损的城墙,以防清军反扑。
当然,此乃杨秀清未雨绸繆,防患於未然之举。
目下江寧附近,没有任何一支清廷的武装力量有能力收復江寧城。
战前迁徙出城躲避战火的江寧百姓闻知江寧城的战事结束,陆续返回江寧城。
然而战爭对江寧城的破坏还是显而易见的,战前人口超过百万的江寧城,而今只剩下三十余万人。
多数江寧人仍旧持观望態度,没有立马返回江寧。
饶是如此,江寧城这座多灾多难的城市还是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恢復了些许往日的生气。
全据江寧,洪秀全、杨秀清等人定江寧为太平天国的首都,並更名天京,以天京为小天堂,名义上兑现了在广西时就向上帝会会眾画下的大饼。
和在武昌时一样,诸王也是暂时先以原来清廷的衙署作为王府。
两江总督衙署被定位天王府,江寧布政使司衙署被定位东王府,江寧按察使司衙署被定位南王府,江寧府署被定位西王府,江寧县衙署被定位辅王府。
儘管翼王石达开率领翼殿主力驻於安徽省垣安庆,不在江寧,神天小家庭的神仙兄弟们还是贴心地定上元县衙署为翼王府,延请石达开的家眷入住翼王府,来小天堂享福。
至於北王府,北殿本就没有多少国宗,洪秀全、杨秀清心里也清楚彭刚不是石达开,不会让家人迁居小天堂,只是草草地定江寧织造局衙署为北王府,名义上在小天堂设立了北王府。
定好各王的王府,太平天国诸王又对新的王府进行了简单的装修。
清廷的一应匾额,仪仗全部就地焚毁,並里里外外撒圣水做法,以荡涤清妖妖气。
待这些工作准备完毕,洪秀全、杨秀清等人决定正式入城进驻王府。
就便利程度而言,江寧西北的太平门与南面聚宝门距离天王府最近,从这两个城门入城进入天王府最为方便。
不过为了让更多的小天堂新圣民沐浴领略天王以及太平天国之圣威圣恩。
洪秀全、杨秀清都选择了从西北的仪凤门,即距离天王府和东王都最远的一个城门入城。
入城当天,才堪堪拂晓,东方尚未完全露白。
从仪凤门到天王府沿途街段:仪凤门大街、三牌楼、马台街、洪武街。
早有换了新衣的广西老兄弟持刀枪火銃负责警戒,迎接天王率领诸王与天国的文武百官进入小天堂。
天京城中的百姓,或是被组织、或是出於看热闹的心理,也早早地来到街道两旁等候,想要一睹天王、天国之威仪。
对於自发来一睹天王、天国威仪的天京百姓,奉诸王之命,负责警戒工作的广西老兄弟並未驱赶,只是用口音浓重的广西官话告诉他们,来了就不许走,一会儿天王和天国诸王、国宗妃嬪、文武百官来了不许隨处走动,必须跪迎,不许抬头仰视,对天王和天国诸王百官不敬。
天王未至,仪仗先至。
无多时,仪凤门附近便锣鼓喧天,各色旌旗翻涌,尘土飞扬。
精挑细选,五官端正,身体健硕的旗手们最先举旗入城。
紧隨旗手之后,是数百名红色对襟號褂前绣著“组长”、“排长”、“连长”字样,腰悬佩刀,骑著战马的基层军官队伍。
这些太平军的基干力量整齐有序地控马列队朝天王府方向走去,他们一面走,一面高唱。
“天王驾到!”
“恭迎天王!”
还没看到天王,一股难以抗拒的威严便压得天京百姓喘不过气来。
天京百姓们或是自发,或是在圣兵们严厉催促下纷纷下跪三呼万岁。
“太平天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基层军官队伍之后,才是天王洪秀全六十四抬大轿。
天王大轿前后,数十名乐手吹奏喜乐,营造出一副喜乐的氛围。
虽说街道两侧的圣兵已下令不许抬头仰视天王,冒犯天威。
然而还是抵挡不住少数好奇心很重的天京百姓。
这些天京百姓本来就是为一睹天顏而来,不趁此机会看看天王长什么样,这一趟不是白来了?回去之后还如何吹嘘自己见过天王?
思及於此,在强大好奇心和虚荣心的驱使下,少数天京百姓趁著街道两旁的圣兵不注意,偷偷地用余光瞥向仪凤门大街中心的黄色轿撵,一睹天王洪秀全之天顏。
天王轿撵之內,春风得意的洪秀全居高临下地睥睨跪倒在两侧的芸芸眾生,享受著他们的顶礼膜拜,在一声声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中逐渐迷失了自我。
毫无疑问,今天是他这个广东县屡试不第的落魄书生三十八年来最为扬眉吐气,最为得意的日子。
一路从广西躺贏到天京,躺著就把江山给坐了的洪秀全愈发篤定自己是上帝次子。
若非他是上帝次子,有天堂的天父天兄保佑襄助,这一切怎么会如此顺利?
出了湖南后一路势如破竹,轻取武昌、安庆、江寧,无往不胜。
也使得洪秀全变得愈发膨胀。
既然武昌、安庆、江寧能够速下。
北面妖气最重的京师城,自然是也不在话下。
天父天兄略微施法保佑,弹指一挥间,便可让京师城內的那些妖廷一应大妖老妖灰飞烟灭,让咸丰妖头自缚来降,江山一统,近在眼前。
而他,只需在小天堂之內好好享福,弥补人世间对自己这位上帝次子整整三十八年的亏欠即可。
思及於此,洪秀全对日后在小天堂的好享福日子愈发憧憬。
天王之后,便是洪秀全的三十六位天王妃(王娘)。
天王王妃之多,天京百姓丝毫不感到惊讶,反而觉得有些不够多。
紫禁城里的那位咸丰爷,听说有七十二妃呢,相形之下,三十六位天王妃也才一半而已,算不得多。
天京以往还唤作江寧的时候,虽然不是天子脚下,可也是南方第一大城,官员眾多。
天京百姓自我感觉他们是见多识广的。
不过以往他们所见的总督、巡抚、乃至江寧將军出巡的仪仗,在天王仪仗面前,实在是不够看。
今日总算没有白早起,白来。
看过天王威风凛凛的仪仗,街道两旁的天京百姓们觉得这一趟很值。
天王之后,便是仪仗稍逊於天王的东王仪仗,旋即是西王(幼西王萧有和)、南王、辅王、以及从安庆匆匆赶来参加小天堂入城仪式的翼王仪仗队伍,更是让天京百姓大饱眼福。
太平天国东南西北四王,唯独不见北王,这是天京百姓唯一不理解的事情。
原两江总督衙门的五楹朱漆大门尽数拆去,已换作九龙照壁、彩绘牌坊,当中高悬金匾,洪天王御笔亲书“真神荣光门”五个大字。
天王府內鼓乐喧天,甫一入府,洪秀全便告祭天父天兄。
三百名圣兵持黄旗分列甬道两侧,齐声高唱:“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万寿无疆!”
待祭谢天父天兄毕,心情大好的洪秀全特地召见了攻打江寧满城立下先登之功,又立下阵斩江寧副都统霍隆武大功的李以文:“宣,军帅李以文覲见!”
无多时,李以文听宣入天王府覲见天王洪秀全。
“末將李以文,叩见天王!天王万岁万岁万万岁!”初次得见洪秀全的李以文洪亮的声音微微发颤,不知是激动还是惶恐。
洪秀全並未立即叫起李以文,反而缓缓起身,步下天阶,顿足停在这位天国的年轻將领面前,命李以文抬起头。
“抬起头来。”
李以文抬起头,洪秀全细细打量了一番李以文后,抚掌大笑,讚嘆道。
“好个俊杰!攻打江寧之前,朕便得蒙天父启示,他老人家说已遣下御前捲帘天將临凡,助朕克江寧,拔满城,荡涤江寧妖氛,今日一见,果然不凡!”
说著,洪秀全忽然弯腰,亲手扶起满是惊愕的李以文:“朕问你,破城之时,你第一个跃上江寧满城,所见何物?”
李以文喉结滚动,凝思良久,答道:“回天王,末將只见弟兄们正在浴血奋战,入城杀妖!”
洪秀全的脸上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失望,似乎他对李以文的这个回答並不满意。
洪秀全重重拍了拍李以文的肩膀,有些言不由衷地说道:“说得好!尔可知这金陵乃六朝古都,虎踞龙盘之地?今我天兵天將不到一月便速下金陵,非人力可为,实乃天父天兄庇佑!”
洪秀全嘴角含笑,眼眸却深邃如渊:“朕得天父天启,你本名中『以文』二字,虽合圣教,却少了几分杀气。如今天国初定,正要文武兼修。
你有首登江寧之功。朕便赐你改名『秀成』,愿你再接再厉,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功业!”
华夏有避尊者讳的传统,君王为至尊,洪秀全无论是比较接地气的原名洪火秀还是现在取禾乃人王之意为名的洪秀全,都带个秀字,能以秀字为名,是极大的殊荣。
李秀成心中已默念著这个新名字,再次跪倒,声音哽咽:“末將.臣李秀成,愿为天王效死!”
洪秀全温声说道:“打满城之前,东王曾许诺先登满城者总制以下官升五级,你理应官升检点。但你不仅立下先登之功,还杀了好些大小清妖妖头,打满城內城也出力良多。朕的天地春夏秋冬六官丞相尚有空缺,那都是给大功臣留的缺,著东王看看哪个官的丞相还有余缺,做个又副丞相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