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最新地址:www.88dushu.net
88读书网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426章 ,重塑东方秩序,日本人的反应无足

第426章 ,重塑东方秩序,日本人的反应无足

第426章 ,重塑东方秩序,日本人的反应无足轻重

大同历十三年(公元1637年)10月15日,林邦。

东吁北部荒原,战鼓声如同雷鸣般滚过旷野,震得空气都在颤抖。

东吁国王他隆王亲率三万大军,与南明军队在辽阔的荒原上遥遥对峙。两支军队相隔三里,各自整理队形,肃杀之气弥漫在燥热的空气中。

他隆王站立在战象背上的华丽舆轿中,眯着眼睛眺望远处的明军阵营。这位东吁王朝的统治者年近五旬,面容刚毅,额头上深深的皱纹刻满了多年征战的沧桑。他身披金色战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陛下,明军阵列整齐,看来不可小觑。“身旁的老将军梭温低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忧虑。

他隆王冷哼一声:“丧家之犬罢了。大明江山已失,这些残兵败将还能掀起什么风浪?“

但他的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明军那严整的阵型,内心深处隐隐感到不安。同时他也觉得南明君臣有病,你国家都灭亡了,不想办法对抗大同,来打东吁吁,还用的是几十年前的借口,如此主次不分,难怪大明要灭亡了。

与此同时,明军阵营中,参将杜恒宇策马来到中军,向主帅杜麟征请命。

“大帅,末将请命出击!“杜恒宇声音洪亮,年轻的面庞上写满了坚定。

杜麟征端坐马上,面色凝重如铁,他看着远方东吁军的阵列,缓缓点头:“此战关系大明国运,许胜不许败。让东吁蛮夷见识见识,何谓真正的大明雄师!“

杜麟征决定派出手中最精锐的几社军出战。这场大战对南明朝廷来说太过于重要了,再次失败了,南明就彻底没希望了。

“遵命!“杜恒宇得令后,调转马头,面向麾下将士。他深吸一口气,高声喊道:“兄弟们!随我杀敌!“

“杀敌!杀敌!杀敌!“数千将士齐声呐喊,声震四野,士气高昂如虹。

几社军的特殊之处在于其军官体系,都是有一定功名的读书人。这支部队最初在江南组建时,那些娇生惯养的读书人很少能忍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军官最高只到百户。但随着国势日危,大量士子逃难至云南,经历了家破人亡的惨痛,再娇气的文人也不敢轻视武备。

如今这支部队的军官已普及至总旗,部分精锐连小旗官都是读书人出身。国破家亡的惨痛洗去了他们的书生气,让他们明白在这个乱世中,手中的刀枪才是最可靠的依靠。

这些文人出身的军官不仅识字能读兵书,更有着普通士兵难以企及的忠君爱国之心,或者是说现实已经逼迫的他们不得不忠君爱国了。

“咚!咚!咚!“战鼓有节奏地敲响,五千几社军士兵以千人为单位,排成五道整齐的战线,如海浪般向东吁军推进。鼓点控制着行进节奏,这是标准的排队枪毙战术。

士兵们踏着整齐的步伐,长枪如林,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这套战术面对大同军的新式定装步枪已显落后,大明的军队敢排这么整齐的队,会被大同军的迫击炮,后装枪教训成真排队枪毙。

但在东吁军队面前却是碾压性的先进。燧发枪虽然射速较慢,但比起东吁军使用的火绳枪,无论在射程、精度还是可靠性上都胜出一筹。

他隆王作战经验也极其丰富,看到明军整齐划一的步伐,脸色顿时凝重起来。“能走出如此整齐步伐的,必是精锐之师,“他心中暗惊,“大明既有如此强军,为何会沦落到这般田地?“

战场上不容多想,他立即命令前锋部队出击阻敌。“传令前锋五千人,迎战明军!”

“列队!列队!“东吁军官大声呼喝,士兵们乱哄哄地排成阵型。前排是长矛兵和刀盾兵,后方两成左右是火枪兵。东吁虽处边陲,但并不封闭。他隆王与荷兰、葡萄牙人都有贸易往来,还购买了西式火绳枪。正是凭借这些火器,他才能平定内乱,统一全国。

东吁派出五千人迎战。这些士兵穿着各色服装,有的甚至赤着上身,显示出东吁军队装备的不统一。他们手中的武器也五八门,从传统的长矛、弯刀到火绳枪应有尽有。

杜恒宇通过望远镜观察敌军,嘴角不禁露出一丝鄙夷。“乱糟糟的行军,乌合之众。“

作为几社军的将领,他知整齐的队列和统一的动作对战场指挥的重要性,对面的军队明显是十几股势力拼凑出来的。

这就是封建时代的局限性。十年前,他隆王的军队可称封建精锐,甚至能与近代化军队周旋。但为了恢复国力,东吁休养生息逾十年,军队久未经战事,士兵老龄化严重,甚至可见白发老兵。

在封建王朝发展演化出地主阶级,他们只愿意享受权利,却不想履行义务,土地与军事义务之间的绑定,被他们拆除。军队成了募兵制度,但失去了土地,军队就失去了更新换代的能力,这让封建军队普遍成了一次性的军队,战争打的越多越精锐,只要十几年不打仗。就只剩下一群老弱病残,军队的战斗力急剧下降。

南明军虽然也是封建军队,但在大同社的强大压力下,十余年战火锤炼,无论装备、战术还是组织度都在飞速提升。几社军吸纳大量读书人,有最简单的保家卫国信念加持,已经很接近近代军队,战斗力远非东吁可比。

“咚!咚!咚!“战鼓声愈加急促,两军距离不断缩短。三百步、二百步、一百步东吁军停下来整队,明军却步伐不停,继续推进。整齐的脚步声和着鼓点,给人一种无形的压力。

火绳枪理论射程虽超百步,但有效精度仅在四十步内,且需齐射弥补精度不足。这些火绳枪手紧张地看着越来越近的明军,手心渗出汗水。

“砰!砰!砰!“令人意外的是,明军在百步外就开火了。燧发枪在百步外仍有相当精度,虽非百发百中,也能十中八九。一轮齐射,东吁军顿时倒下数百人。惨叫声顿时响起,原本就不整齐的阵列开始出现混乱。

东吁军官急忙命令部队前进,但明军士兵不慌不忙地清理枪管,重新装填火药压实,再装入弹丸,倒入引药这套动作他们已重复上万次,形成肌肉记忆,即使闭眼也能完成。每个士兵都知道,在战场上,装填速度往往决定生死。

“砰!砰!砰!“当两军距离接近四十步时,燧发枪与火绳枪几乎同时开火。明军仅倒下不足百人,东吁军却又有近千人中弹倒地。硝烟弥漫中,东吁前锋顿时崩溃,士兵纷纷向后逃窜。

“进攻!“杜恒宇大喜下令。战局发展比他预想的还要顺利,东吁军的战斗力确实不堪一击。

鼓声变得密集起来,五道明军战线齐头并进。士兵们踏过东吁士兵的尸体,继续向前推进。后排的士兵不断装填射击,保持火力压制。

后方的杜麟征见先锋得手,立即命令:“全军前进!“令旗挥舞,战鼓雷动,两万明军如山崩海啸般压向东吁军。旌旗招展,长枪如林,显示出久经战阵的雄师气概。

他隆王见前锋被轻易击溃,心中一惊,首次感到战局不妙。敌人强大远超预期。他急令左翼一万军队接应溃兵。“快!左翼上前,挡住明军!“他隆王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

但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杜恒宇发现敌军在四十步外毫无火力威胁,便命燧发枪队在百步外持续射击。待敌靠近,则投掷手榴弹,最后上刺刀发起冲锋。

这三板斧彻底打懵了东吁军。手榴弹的爆炸声在东吁军中引起更大恐慌,许多士兵从未见过这种会爆炸的武器,以为是天神发怒。当他隆王的右翼大军全面崩溃时,这位久经沙场的国王终于意识到,今天的战斗已经无法挽回。

杜麟征见状,立即指挥全军压上。明军士兵如出笼猛虎,扑向已经混乱的东吁军阵。长枪突刺,刀光闪烁,火枪齐鸣。

东吁士兵见明军势不可挡,士气彻底崩溃,纷纷溃逃。即便他隆王亲临督战,也无法阻止全军溃败,只能在亲卫保护下逃离战场。国王的逃亡更是加剧了东吁军的崩溃,士兵们丢弃武器,四散奔逃。

这场战役持续了不到两个时辰,明军就以少胜多,大败东吁军。战场上尸横遍野,硝烟弥漫,伤兵的呻吟声此起彼伏。明军士兵正在打扫战场,收缴战利品,押送俘虏。

此战,南明二万五千大军击溃他隆王三万精锐,斩杀四千余人,俘虏一万五千多。明军乘胜追击,一举攻入东吁境内。

大同历十三年(公元1637年)11月15日。

一年一度的公民议会即将开幕,但今年京城的焦点却不在国内政治,而是远在万里之外的东吁战场。曾经被大同社视为“臭鱼烂虾”的南明军队,竟在异国他乡连战连捷,歼灭东吁十万大军。

京城街头,报童挥舞着最新一期的《燕京日报》,高声叫卖:“南明军大破东吁十万大军!三战三捷!”路人纷纷驻足购买,南明军队三战三捷,歼灭了东人近10万大军。对京城的百姓来说,内心还有点自豪,哪怕自己的败兵之将也能打翻外面的敌人,果然还是我天朝最勇猛。

墨子学院,一座环境清幽的庭院内。南明使者递一封书信给夏允吸道:“这是杜总兵交给先生的。”

夏允彝神情复杂的接过书信。杜麟征先问夏允彝近况之后,重点讲他们在东吁战事,说他们已经击溃了东吁主力,开始在占领区重建军户制度,在东吁250万亩土地上,建立了5万军户,而且得意的说他还会把这种模式推广在整个东吁国,到时候朝廷将会有20万以上的大军。

而后又说了以后他们将会在东吁建立内阁责任制,天子以后专管祭祀。政务将会由从天下选拔出来的贤者处理。

总之从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阐述南明的改变,有一些是他们以前讨论的,还有一些是杜麟征在西南地区自己思考,更多的是借鉴了大同社的政策。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88dushu.net』
相邻小说: 绝赞航海怪谈入侵中 唯我独法:戏中角色助我成仙 半岛之我要再次伟大 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 退婚后,宗门大师姐主动要与我洞房! 东京刑警:每日一个炸裂情报 穿越女毁我全家,重生夺空间粮满仓 穿书八零,一不小心把反派撩爆啦! 重生2013:华娱从忽悠孟姐开始 这个学霸是魅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