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身形乾瘦的大臣也跟著附和:“设立监察衙门?说得容易!监察官员难道就不会腐败?谁来保证他们的廉洁?到时候,不过是多了一群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罢了!”
另一位年迈的大臣颤抖著声音说道:“张榜公布税收明细?百姓大多目不识丁,能看懂什么?这根本就是白费力气!”
面对保守派的再度发难,陆煊神色依旧镇定,不慌不忙地回应:“周大人,运输损耗问题,朝廷会统筹安排。在各地设立专门的物资收纳点,儘量缩短百姓的运输距离。同时,会徵调官船、官车协助运输,减少百姓负担。至於监察官员的廉洁问题,选拔时会慎之又慎,除了考察政绩,更会著重考量品德。並且,建立多重监督机制,不仅有上级监察,百姓也可举报,一旦查实监察官员有腐败行为,株连九族,以重刑威。”
陈平接著补充:“对於百姓目不识丁看不懂榜单的问题,我们会安排识字的乡绅、里正,为百姓解读。务必让每一位百姓都清楚了解税收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支持改革的大臣们也纷纷发声,试图说服保守派。支持改革的大臣们见状,纷纷挺身而出,他们深知,此刻是为大汉的未来发声的关键时刻,容不得半点退缩。
平日里沉默寡言、行事低调的太中大夫李佑,此刻像是变了一个人。他满脸涨得通红,犹如熟透的番茄,双手因为激动而紧紧拳,指节泛白。他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
胸膛剧烈起伏,大声说道:“诸位大人,大家只一味盯著变革途中的艰难险阻,却对现行税制的沉积弊视而不见。看看如今的大汉,百姓在旧制的重压下苦不堪言,各地民怨沸腾,时常爆发小规模的骚乱。长此以往,我们的国本如何能够稳固?这『一条鞭法”,看似是一场变革,实则是拯救大汉於水火的关键之举。哪怕推行之路荆棘密布、充满坎坷,
为了大汉的千秋万代,为了天下百姓的福祉,也值得我们全力以赴,大胆一试!”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却带著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在空旷的大殿中迴荡。
治粟內史赵铭也快步出列,他神色恳切,目光如炬,缓缓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大臣,语重心长地说道:“大家所担忧的种种问题,陆先生和陈丞相已然给出了周全且切实可行的对策。新税制一旦推行,商业必將迎来蓬勃发展的契机。商业繁荣,则百业兴盛,国家自然昌盛,百姓也能过上富足的生活,届时,这些看似棘手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若我们一味墨守成规,抱著旧制度不放,大汉將错失难得的发展良机,再难在这风云变幻的时代中奋勇前行,与兴盛繁荣失之交臂。”他的话语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著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洞察。
年轻气盛的卫尉孙朗,更是按捺不住心中的急切。他剑眉倒竖,眼神中透露出坚毅与果敢,大步跨出队列,声如洪钟般说道:“我常年驻守边疆,亲眼目睹了百姓的艰难困苦。在旧税制的盘剥下,边疆百姓不仅要时刻警惕外敌的入侵,承受著生命的威胁,还要背负著沉重的赋税,生活苦不堪言。『一条鞭法”若能顺利推行,百姓便能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边疆得以安稳,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我们怎能因为害怕变革的风险,就对百姓的苦难视而不见,对国家的未来坐视不管?”他的言辞慷慨激昂,充满了对百姓的同情和对国家的责任感。
这些支持改革的言论,如同一剂剂强心针,注入了陆煊和陈平的心中,让他们原本紧绷的神经稍感宽慰。然而,保守派大臣们依旧固执己见,不为所动。他们或是眉头紧锁,
满脸质疑,或是小声嘀咕,表达著不满。双方僵持不下,气氛愈发剑拔弩张,整个朝堂仿佛被一层无形的硝烟所笼罩,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所有人都明白,这场关乎大汉未来走向的激烈爭辩,即將迎来最终的裁决,而那个手握决定权的人,正是高坐龙椅之上,神色凝重、沉思不语的刘邦。
刘邦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从慷慨陈词的大臣们身上一一扫过,大殿內的爭论声逐渐平息,所有人都屏气敛息,等待著这位大汉天子的最终裁决。
良久,刘邦缓缓站起身来,他的身姿依旧挺拔,儘管歷经岁月沧桑与朝政的操劳,可周身那股不怒自威的帝王之气却丝毫不减。他的目光炯炯有神,带著审视天下的威严,开口道:“眾爱卿,今日这场爭论,让朕看到了诸位对大汉的拳拳之心。”他微微一顿,目光落在陆煊与陈平身上,“陆先生所言『一条鞭法”,虽为后世之法,却切中我大汉当下赋税之要害。朕思量再三,决意推行。”
此言一出,朝堂瞬间炸开了锅。支持改革的大臣们面露喜色,忍不住低声欢呼,太中大夫李佑激动得眼眶泛红,喃喃道:“大汉有救了!”治粟內史赵铭长舒一口气,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仿佛已经看到了大汉繁荣昌盛的未来。卫尉孙朗更是兴奋地握紧了拳头,
大声说道:“陛下圣明!”
而保守派大臣们则面露惊,周苛脸色煞白,“扑通”一声跪地,急切地说道:“陛下,此举太过冒险,还望陛下三思啊!”其他保守派大臣也纷纷跪地,恳请刘邦收回成命。
刘邦神色坚定,摆了摆手,说道:“朕意已决。改革虽有风险,但不改革,大汉的隱患更大。试行期间,若有问题,朕与诸位爱卿再共同商议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