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井悟郎摇摇头:“航空中队正在侦察,消息还没传回来。”
冈村寧次来回踱步,不时看向作战地图:“给航空兵发报,增加侦察机组,每半个小时匯报一次情况!”
浅井悟郎应了一声:“哈依!”
冈村寧次:“下去吧,有消息隨时匯报!”
浅井悟郎走后,空荡的指挥所內只剩下一个人。
冈村寧次目不转睛的盯著作战地图,心中暗自沉思。
谨慎的作战指挥,並非全部来自於投鼠忌器。
作为关东军在华北的首战,他极其重视这场战役。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在动身时,他被司令官召见,赋予了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扩大关东军在华北的影响力。
虽然处在战爭时期,但日本內部的矛盾一点没有消减。
海军和陆军两看生厌,动不动就发生爭执。
陆军內部也不消停。
关东军仗著独霸东北的战略资本,和本土军部分庭抗礼。
听调不听宣!
“七七”事变时最明显,本土军部在不停地下令,要求军队竭力克制。
对华战爭的总体方略不变,但不应该在这个时候发动战爭!
但关东军就是不听,硬生生將局部战爭扩大到全面战爭。
换句话说,整个日本都被关东军强行提早绑在了战车上。
军部调动第二师团入华北作战,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且暗中掺杂著一系列政治斗爭。
冈村寧次坐在椅子上,抚摸著腰间佩戴的將官刀。
閒来无事,隨手拿起桌上的一封国內报纸。
最近本土那边的政治局势有些热闹。
淮北大败后,国內罕见的出现了一小波反战浪潮。
日共借著这次机会,到处举行私下集会,企图扩大影响力。
但被政府硬生生压制下去。
大批的日共分子被逮捕入狱,对於这些人,冈村寧次极为痛恨。
简直就是帝国的蛀虫!
隨便扫视两眼后,他冷哼一声,將报纸扔在桌上。
入夜。
临沂东侧某村庄。
掏了点钱,让村民迁移到別处后,新编第一军团指挥所正式进驻於此。
刚落下脚,便开始忙起了正事。
王奉的意识在三维立体作战地图,和现实中来回切换:“红旗一兵团撤下来了吗?”
赵方远:“目前正在临沂近郊补充。”
王奉点了点头:“好,给他们一天的时间,补充好后立刻转到东侧战场,藉助村庄进行隱蔽。”
“第59军,第51军先部署在西侧。”
“等虚假营地製作好后,命令第59军夜间行进,快速移动到东侧,择地隱蔽!”
“第51军留在原地,一旦日军中计,西侧必將成为其进攻重点,告诉于学忠,想尽一切办法,务必阻挡敌军进攻!”
赵方远心中快速记下。
兵力部署很明显。
就是田忌赛马!
装备,训练程度最差的第51军,毫无疑问的成了填线部队。
稍微精锐一些的第59军,和红旗一兵团一起,被放在了主力的位置上。
王奉:“临沂的情况怎么样?”
赵方远想了想:“日军发动了数次小规模进攻,但都被打了回去。”
“第三军团正在加紧构筑反坦克阵地。”
王奉心中暗自点头。
新编第一军团初来乍到,双方都在不停的试探。
只不过日军是通过小股进攻查探虚实,而自己则可以直接通过三维立体作战地图,將战场情况一览无余。
双方压根就不在一个维度上。
赵方远有些担忧:“长官,根据红旗一兵团匯报,日军重炮旅团装备了超大口径重炮,至少在150毫米以上”
王奉眉头紧锁。
150毫米以上?
在通过三维立体作战地图探测时,他留意到了日军部署的眾多重炮阵地。
但时间紧迫,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他还没来得及细致查看。
隨著战爭规模的不断扩大,他很少再事无巨细的拉近视角,观察每一名日军士兵的动向。
更多的是从宏观视角上,以兵牌为单位,判断大致动向。
经过赵方远这么一提醒,王奉当即切换视角。
俯瞰界面上。
王奉对日军重炮阵地进行逐一排查。
九一式榴弹炮不足为虑。
九六式榴弹炮好像刚量產没几年吧,就装备了这么多,真不愧是“皇军之”!
嗯?
这是什么玩意?
岸防炮?
看向最后一个阵地,王奉眉头紧蹙。
固定式炮塔,在日军中还真是少见。
这口径,估计都能把脑袋塞进去吧.
至少要在200毫米往上了!
王奉心中顿时警铃大作。
这种强度的火炮,在没有核弹的时代,都能算得上战略级武器了。
测算距离
18公里
王奉眉头皱的更紧,心中暗自思索。
这种超大口径重炮,在战场上一旦被发现,只要指挥官不傻,都会第一时间设法进行摧毁。
留著他干嘛?
用来打自己吗?
但这个直线距离,著实让王奉犯了难。
九一式榴弹炮的极限射程,只有区区十公里。
想要操作火炮进行远程打击,至少要把己方炮兵阵地,向前移动九公里。
可这样,就要贴到日军士兵脸上了!
既然炮用不了,只能派兵趁夜色摸过去,进行直接摧毁。
王奉意识撤出三维立体作战地图。
赵方远一直在身旁站著,隨时准备听候命令。
王奉想了想,根据俯瞰界面上的坐標,掏出笔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
“给张虎发电,在这片区域內,搜索日军重炮阵地,確定目標后立刻实施破坏!”
赵方远探头看了一眼后,心中默默记下。
长官在推测日军高价值据点上,从来没有失误过。
虽然不知道其中的门道,和具体方法,但他点点头:“是!”
“我这就吩咐下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