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良、文丑也干脆,接管了上党的兵马后,直接将常山国那两千步骑移交给了刘备。
刘备随后便将五千步骑分成了五部。
由关羽、张飞、黄忠各掌一部,刘备自领中军两部,而中军两部又分左右军,左军由抚军中郎将庞统执掌,右军由左将军长史徐庶执掌。
刺史府内。
刘备居主位而坐。
主位下方,袁熙立于左,高干立于右。
谁是主帅,一目了然。
刘备扫了一眼众人,微微颔首,目光落向庞统:“庞抚军,速作军略陈述。”
庞统拱手应命,随后将地图悬挂示与众人,道:“根据目前的情报,郭援的兵马虽然已经抵达了绛邑,但因绛邑长贾逵举县固守而攻之不下。绛邑沿着汾水以西有重城皮氏,若要争河东,需先占据皮氏。若皮氏先为钟繇重兵占据,我军即便攻下了绛邑也无法南下安邑。”
“眼下左将军已令呼厨泉部返回河西,郭援无援兵相助,会被挡在绛邑而不能向西抢占皮氏,钟繇闻讯,定会先遣人游说关中的马腾、韩遂一同举兵皮氏,我军与钟繇的战场也出现会在绛邑至皮氏的汾水两岸。”
听着庞统的军略陈述,高干心有不服,出口争辩道:“自钟繇入弘农后,屡屡打压关中诸将,且又诱其部曲归田,关中诸将早已不满钟繇。我已许诺马腾、韩遂,若败钟繇,河东、弘农皆可分与二人,二人也答应出兵共击钟繇,岂会再与钟繇联手?”
庞统轻笑:“昔日凉州刺史耿鄙任信奸吏,导致汉阳人王国以及氐、羌等族叛乱,马腾先随耿鄙征讨王国,后与韩遂联手杀耿鄙而拥立王国,王国被皇甫嵩击溃后,马腾、韩遂又联手废王国拥立阎忠,阎忠病死后又相互攻伐。及至董卓西迁长安,马腾、韩遂又向董卓投降;董卓死后,二人先是依附李傕,却又因私事而与李傕反目,被李傕击败后又与李傕讲和;等李傕死后,马腾、韩遂又结为异性兄弟,却因部将冲突而大打出手,马腾妻儿也为韩遂所杀,双方因此攻伐多年;官渡之战前,曹操又派钟繇入长安劝和,二人遂又投降曹操,各遣一子入许都为质;而今又因不满钟繇而许诺与你联手,如此反复无常,岂能轻信?”
“更何况高刺史能许诺的,钟繇同样能许诺;反之,钟繇能拿出天子册封马腾、韩遂的诏书和印绶,高刺史却只能请大将军伪授任命书和印绶。若将希望寄托于马腾、韩遂,乃是自取灭亡。”
听庞统如数家珍般的将马腾、韩遂反复无常的过往以及钟繇背靠的天子大义道出,高干张了张口,将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但凡脑子灵光点的,在听了马腾、韩遂的过往后,都不可能相信马腾是个言而有信的!
高干出身陈留大族又自视甚高,向来轻视边鄙武人,自认为施恩马腾、韩遂,二人就会感激高干给了晋身清流之阶的机会,压根没去想过马腾、韩遂就是两个为了利益可以不顾兄弟情谊和妻儿生死的西凉蛮夫,也不会去讲中原士人的信义,即便是光武帝的洛水之誓在两人身上都发挥不了任何约束作用。
一旁深思许久的荀谌缓缓抬起头,眉头紧锁:“既然庞抚军也认为,要争河东需先占据皮氏,为何不让呼厨泉配合郭援施压先拿下绛邑?”
似乎是怕被刘备误会,荀谌又急忙补充,语气谦恭而急迫:“只让呼厨泉在绛邑城外为郭援声援,无需攻城;以绛邑的兵力,即便呼厨泉只是虚张声势,摇旗呐喊,也能助郭援震慑贾逵及城内士民。得了绛邑后,郭援便可趁机渡河直取皮氏,如此一来,纵然钟繇说服了马腾、韩遂也是无济于事。”
听了荀谌的分析,庞统大笑数声,语气带有傲然:“左将军引兵亲至,又何须呼厨泉配合施压?莫非要让河东的士民误以为没了呼厨泉,左将军便威慑不了河东了?左将军不怕钟繇带着马腾、韩遂来抢皮氏,就怕他们不敢来!”
1更来啦(又到了周六了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