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刘备锋利的目光并未因为荀谌的话而减弱,反而更加灼灼,语气也充斥着不容置疑:“即刻传令呼厨泉,让其遣回部众,自缚来见我!”
“啊?这?”荀谌顿时不知所措,为难道:“左将军容禀,呼厨泉乃是高刺史派人召来的,左将军不愿借助其力,高刺史也愿派人让其遣回部众,可自缚来见左将军,是否太过了?”
刘备眉头一挑:“我既然能擒他一次,便能擒他十次,若他不愿自缚来见我,我便亲自驱兵去擒!”
强势之言,顿时令荀谌语噎。
荀谌不明白刘备为何会在呼厨泉南下河东一事上这般较真?
刘备身后,徐庶和庞统则是一脸笑意。
之所以刘备会在呼厨泉一事上如此较真,则是在入上党前庞统提醒刘备“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取败之道。”,劝刘备在入上党后要寻个机会立威。
徐庶亦认同庞统的意见:唯有立威震慑高干,取得军事行动的决策权,才能在袭扰关中的同时达成诸葛亮在雍凉益的布局。
至于如何立威则等见了高干后伺机而动,没想到高干刚见面就给刘备送了个立威的机会。
只要揪着呼厨泉南下河东一事较真,刘备就占了理:我宅心仁厚,刚把呼厨泉放回去,让呼厨泉安分守己,结果没几个月,呼厨泉就南下河东为贼了,这是在打我的脸啊!
什么?
呼厨泉是高干号召来的?
论级别,有衣带诏加身的左将军刘备属于朝廷使职,高干只是个地方刺史,你呼厨泉不听左将军的只听地方刺史的,意欲何为啊?
呼厨泉不听刘备的,刘备为了左将军的颜面肯定要先去征讨呼厨泉;呼厨泉听刘备的,那就是在打高干的脸:我让你去打河东,刘备一句话你就自缚请罪?我并州刺史的脸往哪儿搁?
“刘备!莫要欺人太甚了!我乃大将军的外甥!你如此待我,莫非要与大将军为敌?”高干怒目圆瞪,若不是被五员虎将盯着,高干都要拔剑问利否了。
眼下硬的不敢来,高干只能抬出袁绍的名头来压刘备。
刘备笑而不答。
后方的袁熙却是策马上前,冷眼盯着高干:“高刺史,你是要仗着大将军外甥的身份对左将军不敬吗?若是如此,我乃大将军之子,是否也可自恃身份对你不敬?”
高干见袁熙竟然也替刘备帮腔,更是气不打一处来:“袁显奕,别忘了你几个月前你来借人,是我让文惠去常山助你的?你这是要忘恩负义吗?”
“高刺史!请你说话放尊重点。”袁熙的语气更冷:“我乃大将军之子,为了大局公事而找你借个人,竟然还要费尽口舌的求你,你觉得这是对我的恩义?你只是大将军的外甥,却如此自矜,莫非你也想争嗣子?”
4更来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