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大笑:“你曾救孤家小,孤自然不会亏待你。”
高柔心头也是激动,法曹掾与常山相,两者一个地一个天,当即也拜谢道:“愿为大将军治理常山。”
等更改了高柔和陶升的任命后,袁绍这才询问刘备的行踪。
陶升如实道:“左将军去中山访友去了,大将军若去中山,应能与左将军碰上。”
袁绍微微惊讶,又问:“那常山国的那一万兵马,如今是谁在统率?”
陶升不假思索:“暂由左将军麾下裨将军关羽统率。”
袁绍更惊:“可是那个万军丛中取蹋顿首级的关羽关云长?”
陶升点头:“正是此人。”
袁绍低头琢磨。
其实早在抵达真定前,袁绍就提前探得刘备去了中山,故而才会专程折道真定,趁机让颜良、文丑执掌那一万兵马的兵权。
而方才改任高柔为常山相,将陶升调去中山,也是为了抹去刘备在常山国的人脉印记。
诸事都很顺利,唯独关羽不好处理。
许攸小声提议:“大将军可请关羽赴宴,观其态度,再作决定。嗯,左将军的军师将军诸葛亮,也可一并宴请。”
袁绍点了点头,遂让陶升去安排。
陶升迟疑了片刻,道:“禀大将军,诸葛军师已经交接了手头诸务,离开真定往中山去了。”
袁绍眼神一凛:“为何离开?”
陶升隐瞒了真实原因,只挑不紧要的说:“诸葛军师乃左将军的军师将军,先前留在真定只是怕我等不能安顿好那十万黑山民而坏了左将军的信义;自从高相来了真定,诸葛军师见高相行事公正,便将手头事务全都移交给了我等。”
言下之意:诸葛亮只是在真定临驻,并非常驻。
一听诸葛亮如此识趣,袁绍便也放下心来,只让陶升去请关羽赴宴。
然而。
令袁绍没想到的是,关羽赴宴时将印绶文书等也带来了,称刘备早有吩咐,等颜良、文丑返回真定后便将印绶文书都移交给颜良、文丑二人。
刘备是主将,主将不在常山国,将印绶文书移交给身为副将的颜良、文丑二人,合情合理又合规矩。
如此爽快的将印绶文书交付,反而让袁绍有些不知所措了。
袁绍甚至都还在想,如果关羽拒不移交兵权那就只能先将关羽扣下,结果关羽直接就将印绶文书给送来了。
席间的颜良、文丑二人,则是暗暗松了口气,倘若袁绍真与关羽起冲突,颜良、文丑二人便会陷入两难抉择。
直到二人与关羽碰樽时,关羽才小声告诉二人:“大哥不欲二位将军为难,故而在离开中山前早有交代,只望二位将军好生统兵,莫要受小人蛊惑而坏了军士性命。”
一听这话,颜良、文丑更是感动:左将军为我二人思虑至此,此恩绝不可忘!
2更来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