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刘备的战略方向有所变化,法正那几位精通律法的人才,短时间是指望不上了。
诸葛亮借袁熙之手把高柔调到真定,就是为了将来刘备正式在河北公开打出旗号后,能有精通律法的人才共同制定适合河北的新律令。
高柔今年才二十七岁,正是大展宏图的好年纪。
几樽酒后。
一同赴宴的常山国相陶升便拍着胸脯邀请高柔担任常山国的“法曹掾”,全权负责刑法诉讼事务。
陶升也是个机灵人,知道以高柔的出身背景和才学,来常山国当个法曹掾真是屈才了。
但陶升也明白,高柔这样的人,即便当法曹掾也不过是个跳板,日后必定步步高升,现在主动邀请,无非是想先结个情谊,日后等高柔高升了,也好念及旧情关照他这个老上司。
未等高柔同意,诸葛亮也开口了:“单单一个法曹掾恐怕还不够。陶相莫非忘了,那十万投诚的黑山军百姓虽然在常山国境内屯田,但不归常山国管辖,是直属于左将军府的。这也是左将军当初对张燕等人的承诺。”
“哎呀,竟把这事忘了!”陶升猛地一拍额头,转向诸葛亮问道:“诸葛军师认为该如何安排才好?”
诸葛亮故意略作沉吟,然后看向高柔,问道:“文惠兄若不嫌弃,可兼任左将军府的‘决曹掾’,主管司法审判和律法制定。这样,文惠兄便可以综合考虑常山地方的情况,以及那十万黑山屯田民的特殊状况,不必担心职权不够用了。”
陶升没琢磨出诸葛亮话里的深意,立刻拍手称赞:“妙!诸葛军师这个提议真是妙啊!”
高柔却听懂了诸葛亮的隐意,心中登时犹豫起来。
细细一听,诸葛亮相当于是在偷换概念:若直接邀请高柔当刘备左将军府的决曹掾,高柔为了避嫌,必定会拒绝;但先让陶升邀请高柔担任常山的法曹掾,再请高柔“兼”左将军决曹掾,并且更强调这兼职是为了处理那十万黑山屯田民的特殊性,而非直接成为刘备的直属属吏。
这样一来,高柔就不用避嫌而拒绝,反而会仔细权衡其中的利弊。
沉吟良久,高柔没有立即给出确切的答案,道:“我资历尚浅,既无郡国法曹掾的经验,又无处理十万人司法审判和律法制定的经验,不如暂且让我协助理事一段时间,再行决定如何?”
通俗点讲:高柔想要先试用三个月,再决定要不要转正。
对于高柔这个决定,诸葛亮也不勉强,只要高柔肯留在真定,诸葛亮便有让高柔兼任左将军府的‘决曹掾’的办法。
遂道:“既如此,那便请文惠兄先试守常山国法曹掾,同时行左将军府决曹掾事。如此,地方刑狱与黑山屯田民司法皆可得兼顾。”
2更来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