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没有至尊这边的认可,对高归彦自己而言,也能看到不少关窍,比如东宫辑事厂的存在,
以及那个吞併了京畿府的大都督府,而今已经成为太子的坚实力量,在他成为至尊后,继续输送著有力的支持。
更让他感到异的是,禁卫武官们对新君的態度与先帝无二,这让他颇觉得不可思议,原本希望趁著皇位更迭之际,將手伸入百保鲜卑,抓取一定力量的想法也落空了。
现在的高股,力量比歷史上强得许多,因此高归彦也乐得接受新君的拉拢,压抑住那份蠢动,
等待著攀爬的时机。
他自以为巧妙,但高殷已经看破了,毕竟他知道高归彦后来干了什么。
宇文护如今在周国主政,还不至於到篡位的地步,但假以时日,谁说得准呢?
高归彦的心態就接近宇文护,其野心还没大到要篡位的地步,但为了滋润这份野望,总是想著儘量揽权、掌权,就如同老鼠一般侵蚀著帝王的权柄,等到足够了,就会开始觉得“彼可取而代之”。
若是有人阻拦他,便会引来大怒,如果是强过他的,他就会收敛怒气,蛰伏起来,而若是弱於他的,哪怕是君主,他也会起贰心。
若是纵容他,那他迟早要排挤乃至坑害其他的辅政大臣,架空自己,最后成为霍光、鰲拜乃至曹操那样的权臣;可若不给他面子,又会引起怨恨,最后还是要倒戈。
世界上多的是这种人,他们只畏服力量,能让他们恐惧到不敢思考,就能得到他的一切,而不能保持力量的时候,他们又会恢復本性,择机噬主。
要找机会同时解决杨和高归彦这两个麻烦,这次回邮都,就是最好的时间点,高殷一路上都在想著如何行事。
“叔父,您看看这篇,写得如何?”
高殷停笔,將刚写就的文稿递给高归彦,高归彦伸出双手恭谨捧起,看见《东汉演义》的標题,忍不住讚嘆:“此莫非是《三国演义》新续?”
“按照时间算起,当是其前作,算是讲述三国此前的二百年,西汉末年之大乱世。”
三国已经写完,现在正可以推出新篇,讲述刘秀建立东汉的故事,重申河北帝王的天命,以及刘繽刘秀、高澄高洋的兄弟对应一刘秀早年经常被兄长刘取笑,高洋早年也经常被兄弟们取笑:
刘秀在南宫病逝,而高洋在南宫出生:
后来刘秀给刘追封的正是齐王,兄无王运而弟有皇命。
两人还產生过梦幻联动:高洋曾经问诸元,汉光武何以中兴。
高殷並不点明,但刘秀的一切都按照高洋最优秀英明的一面进行描写,只要看书就能明白刘秀指代谁。
此后进行大力宣传,將刘秀打造为高洋的前世,天命跟著他轮迴至今,再次创下河北霸业。
甚至两人的妃嬪,查重率都居高不下:刘秀的真爱是阴丽华,但为了巩固盟友,娶了郭圣通的外甥女,並立郭后子为太子,不过最后还是以阴丽华之子为太子;高洋的真爱是李祖娥,为了巩固盟友,娶了段韶的妹妹,不过这次更有脾气一些,选定李祖娥就没改过。
那么作为高洋的继承者,高殷对应的自然是汉明帝刘庄,也是一代明君。
而且刘编的字还对照了高演的演字,碍路的兄弟还有一个,暗搓搓地杀人诛心。
高归彦看得咂舌,要不怎么说书生杀人不见血呢!
高洋的疯狂,恰恰让高殷有了收买人心的机会,只要高殷不作,就能让很多人安心。
这一番操作下来,配合高氏一直致力於將皇帝打造成活圣王、现人神的策略,只要高殷施政宽厚些,不学他老子四处发癲,甚至拨正高洋留下的恶业,那不到两年时间,他就能將皇位坐得稳稳的。
三分之功,可受六成之效;若与天保相比,则为十全之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