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前元七年(公元前 150年),这一年对於刘武来说,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心情起起落落。
先是汉景帝废了栗太子刘荣,这让刘武看到了一丝希望,他那颗渴望皇位的心又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竇太后一直都偏爱刘武,她心里早就想著让刘武当皇帝了。
现在栗太子被废,她觉得时机到了,就开始在汉景帝面前吹风,希望他能立刘武为继承人。
竇太后心想,自己的两个儿子,一个已经当过皇帝了,另一个也该尝尝当皇帝的滋味了,这样她也能在有生之年看到两个儿子都登上皇位,也算是了却了她的一桩心愿。
刘武这边呢,也开始积极活动起来。他觉得自己在七国之乱中立下了大功,而且又有竇太后的支持,这皇位应该非他莫属了。
於是,他更加肆无忌惮地挥霍著財富,继续扩建他的宫殿和园林,出行的排场也越来越大,完全不把朝廷的规矩放在眼里。他还招揽了更多的豪杰和门客,这些人整天围著他转,给他出谋划策,帮他製造舆论,说他如何如何贤能,如何如何適合当皇帝。
然而,刘武的如意算盘打得太响了,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大臣们的態度。在汉朝,大臣们对於皇位继承的问题可是非常重视的,他们一直遵循著“父死子继”的传统。
现在竇太后和刘武想要打破这个传统,让刘武兄终弟及,这可引起了大臣们的强烈反对。
其中,反对最激烈的就是袁盎等大臣。袁盎这个人,性格刚直,说话直来直去,从来不懂得拐弯抹角。
他觉得竇太后和刘武的想法简直是荒谬至极,这不仅违背了祖宗的规矩,也会给朝廷带来不稳定因素。於是,他联合其他大臣,一起向汉景帝进諫,坚决反对立刘武为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