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人在家中坐,“刀”从天上来!(求月票)
此前,吕睿一直以为,想让两位有过独立执导经验的导演联合操盘项目,是件极其困难的事。
期间恐怕少不了多轮谈判、反复游说,甚至要在创作主导权上做出妥协。
但没曾想,事情进展出乎意料的顺利。
彼得联系上盖·里奇和凯瑟琳·哈德威克的经纪人后,仅通过两次沟通,双方便爽快达成了一致。
前者负责叙事框架与节奏把控,后者主导视觉呈现与情感刻画。
权责划分清晰,合作意向十分明确。
于是翌日上午,吕睿起床后第一件事,便是安排司机送姜伍、刘艺菲、顾常卫及摄制组众人前往机场,搭乘回国的航班。
至于他自己,则特意改签了机票,准备推迟一天返程,亲自敲定项目后续运作和其他事宜。
抵达瑞兴影业时,两位导演的经纪人正在与项目组签署片酬合约。
吕睿扫了眼条款。
两人的片酬加起来才500余万美元,算得上是极具性价比的价格。
要知道,放在早几年盖·里奇凭《两杆大烟枪》声名赫赫的时期,他一个人的片酬就足以达到这个数。
可今时不同往日。
事业滑坡的他,搭配近几年作品反响平平的凯瑟琳,议价能力早已跌至谷底。
若不是两人都有过实打实的成功案例打底,这个片酬恐怕还得再往下压。
吕睿心里虽对盖·里奇人到中年、落魄憔悴的境遇有几分怜悯,却并未心软。
因为这就是商业合作,容不得太多情绪。
瑞兴影业内部有成熟的薪酬评估体系,好莱坞更是从不怜惜落魄的天才,毕竟全球的影视人才都在往这里涌,从不缺少备选。
反之亦然。
若《暮光之城》能复制前世的成功,盖·里奇和凯瑟琳便能立刻翻身,重新跻身知名导演行列。
就像温子仁,拍《潜伏》时,他的片酬只有可怜的五位数。
可《我是传奇》大卖后,执导《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他,片酬直接跃升到了八位数,还享受有票房分成权益。
这就是影视行业的残酷法则。
成功者只会越来越成功,享受资源的倾斜与溢价。
反观失败者,若抓不住翻身的机会,最终只会被新人浪潮淹没,渐渐淡出大众视野。
……
签署合约的过程有专人负责,吕睿没有插话。
他坐在一旁的沙发上,正翻看彼得递来的《暮光之城》后期运作方案。
直到合约落笔签字、双方交换文本,他才起身走上前,依次与盖·里奇、凯瑟琳·哈德威克及两人的代理经纪人握手问好。
“没想到这么巧,你们居然都是威廉莫里斯(wma)的签约导演?”
交谈中,吕睿注意到了两位经纪人胸前的工牌标识。
难怪合作会谈得如此顺利,同属于一家顶尖经纪公司,彼此知根知底,在创作权责划分上自然更容易达成共识,联合执导的阻力也少了大半。
盖·里奇的经纪人瑞德·沃克闻言笑了笑,顺势接过话头,语气带着几分熟稔的推销意味:
“lv,以后瑞兴要是需要演员、导演或是其他幕后核心岗位,尽可以联系我,我们能提供你需要的所有支持。”
“好的,多谢,如果有需要,我会主动联系你的。”
吕睿笑着应下,自然不会拒绝大型经纪公司释放的善意。
他可太清楚制片方与经纪公司的关系了。
双方看似在片酬、资源上针锋相对,实则早已形成了“对立又共生”的默契。
即便一时分歧严重,表面上也会维持尊重,毕竟谁也说不准对方手中什么时候就握着自己急需的人才或项目资源。
wma作为好莱坞顶尖经纪公司之一,手中攥着的客户名单堪称豪华。
从一线演员到资深导演,再到剪辑、配乐等核心幕后工种,几乎覆盖了影视制作的全链条。
只要肯付出相应代价,这类公司短时间内就能为制片方拉起一套超豪华的剧组班底。
虽说“一站式打包服务”是caa率先创造并推向巅峰的模式,但如今wma等头部公司也早已跟进布局。
这套能快速整合资源的合作方式,早已成了行业主流。
统称为:“好莱坞工业!”
…
约定好具体上岗时间,众人陆续离开,办公室内只剩下了吕睿和彼得。
一桩大事落地,彼得松了口气,语气难掩兴奋:“接下来就可以正式宣布立项,筹备选角了。”
“彼得,干得漂亮。”吕睿毫不吝啬赞赏。
这次能促成两位导演的合作,彼得功不可没。
毕竟他早些年做过经纪人,在谈合作、压片酬这块,经验远比普通人丰富。
“lv,这是我份内的工作。”彼得丝毫没有居功自傲。
他手里握着公司利润分成,看着一个个项目顺利启动,仿佛已经看到分红到账的场景了。
吕睿没再多说,当即和他敲定了《暮光之城》后续的选角筹备、拍摄取景等细节。
紧接着,他又话锋一转:“对了,我这里有个新方案,瑞兴要尽快创办后期特效制作部门和动画部门。”
彼得抬眸看向他,等待下文。
“想让公司持续发展,不能只靠投资和制作,必须得打通综合业务。
咱们的长期目标可以设定为追赶上梦工厂的步伐,成为能覆盖制作、特效、动画、发行的综合性影视公司。”
这便是吕睿对公司接下来的发展规划。
彼得没有半分犹豫,当即起身保证:“没问题,我会尽快搞定的。”
他现在手头上的项目都已经开始顺利运转,刚好能抽开身专攻这事。
至于开拓计划这方面,他的想法也与吕睿不谋而合。
最快的办法就是砸钱挖人,甚至直接挖成熟团队,这样还能省去磨合时间。
至于资金方面也不是问题。
公司账户流动资金充足,而且《当幸福来敲门(美版)》快收官了,瑞兴影业在其中占30%的份额,到时候又是一笔大入账。
大概聊完业务扩展方向,吕睿话锋又转:“还有,现在的办公环境太拥挤,撑不起新部门的规模,得换个地方。”
彼得立刻接话:“lv,这件事我正想和你说的,我最近通过中介看中了一栋办公大厦,位置很不错。”
“哦?”吕睿挑了挑眉,也没含糊,当即起身,“走,带我去看看。”
“好。”
两人随即下楼便出发了。
新场地离原办公区不远,十分钟车程就到了。
下车时,中介早已在门口等候着。
彼得边引着吕睿往里走,边介绍:“这栋楼总共6层,星光大道就在附近,属于好莱坞核心地段。
年租金大约为120万美元,好莱坞周边这个位置,价格十分划算。”
推开门,内部设施还算完好。
彼得补充道:“这里原本是家独立制片公司,去年砸钱拍了部大制作,票房惨败后直接破产了,留下了不少办公用品,咱们稍微清理下就能用,还能省笔置办事宜的钱。”
吕睿逐层逛了一圈,满意地点头,当场按照内心想法规划起来:“一楼做前台和接待区,方便访客。
二楼可以划给布乐姆之家,用以推进宣传与发行业务。
三楼留作综合办公区,统筹日常事务。
四楼给后期特效部门,空间够大,能装设备。
五楼交给动画部门,单独分区方便创作。
顶楼则改造成高层办公室和会议室,视野好。”
既然租了一栋办公楼,原本在其他地方办公的布乐姆之家自然也可以搬过来。
“这个规划非常合适了!”彼得连声赞同,当即掏出手机给杰森·布乐姆打了电话,“杰森,我和lv在新办公楼这边,你过来一趟。”
“ok。”
听到召唤,杰森·布乐姆没过多久便来了这边。
吕睿给他说了下搬公司的事。
杰森听完,立刻应下:“没问题!随时能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