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集市偶遇,贾张氏顶风作案!(5k)
“老刘?”
在阎埠贵和李红兵前后脚离开的时候,易中海忍不住叫了一声刘海中。
刘海中知道他是什么意思,并没有任何反应。
易中海见状,又转头看向了一旁的杜建国,也开口提醒道:“老杜?”
面对易中海的举动,杜建国也没搭理他。
显而易见。
易中海是想让他们两个管院大爷,把无视全院大会的阎埠贵和李红兵,给重新喊回来。
当面锣对面鼓的,把刚才的事情继续下去,并且对他们眼下的行为,进行批评。
只是不论是刘海中,还是杜建国,两人都不傻,这样做不但得罪了李红兵,而且连阎埠贵也一同得罪了。
而且刚才那事,都已经被李红兵给戳破了,还有再讨论和研究的必要吗?
看他们两个这样子,易中海没有再开口,心里却暗暗鄙视。
就这,还好意思当什么管院大爷。
可刘海中和杜建国却不这样想。
当初易中海是刚了,可最后的结果怎么样?
关键当时易中海也没多硬,被李红兵抓住把柄之后,可不止一次的当众服软,别以为事情过去了,他们就把这些都忘了。
“哎呦,你们怎么都走了。”
“老杨媳妇,你们家要粮不,我匀点给你怎么样?”
“多少钱?能便宜点不?”
“那不能,我这都是真金白银买的,最多原价卖给你,不挣你的钱,你也省得去粮店排队买粮了,多好的事。”
“那不要,我们家的粮食够。”
“傻柱,你要粮不要?”
“贾张氏,你当我是傻子呢?现在院里谁家缺粮啊?吃都吃不完。”
“傻柱,你不识好人心!”
“……”
眼看大家都要散了,贾张氏急着到处找人,想要把家里多囤的粮食转手兜售出去,结果没人搭理她。
如果贾张氏肯让利的话,哪怕只是让利一点点,大家都会考虑考虑。
毕竟粮食这种东西耐放,而且院里大多数人虽然都囤了一些,但没有阎埠贵和贾张氏他们囤的多。
偏偏贾张氏一分钱都不想亏,把他们当成了冤大头,大家自然不想便宜了贾张氏,更不想白白买来占地方。
“东旭他师父,你帮我想想办法。”
实在没办法的贾张氏,只能找上易中海求助。
面对这个情况,易中海有些无奈的说道:“老嫂子,要不你们就留着慢慢吃吧,反正粮食又不容易坏,只要保存好了,放久一点,没什么大问题。”
这种事情,他能有什么办法。
“师父,你就帮我们出出主意吧,倒不是吃不吃得完的问题,主要是这些粮食放在家里,它占地方啊!家里都快没地方下脚了。”
贾东旭有些尴尬,却也不得不出面。
听贾东旭这么说,易中海当即震惊道:“你们这是囤了多少?”
粮食多到家里没地方下脚,这是什么概念?
很快。
易中海和王桂就跟着贾东旭他们回家,一进门,就看到了屋里真的快堆不下的粮食,都有些傻眼。
贾东旭这徒弟就是“实诚”,一点都没撒谎。
不止是外屋,里屋还有不少。
屋里头,贾家这段时间囤的这些粮食,加起来足足有二十多袋。
知道贾家这段时间囤的多,但没想到多到这种地步,难怪贾张氏刚才在外面的反应那么大。
易中海粗略算了下,这里面大概有两百斤的大米,五百多斤的玉米面,外加其他杂粮两三百斤。
全部加起来的话,怕是要超过一千斤了。
“你们怎么囤这么多?”
易中海很无语。
不知道的,看贾家囤了这么多粮食,还以为灾荒年要来了。
默默算了一笔账之后,易中海的心里就更难受了。
大米现在一斤1480元,两百斤就是三十万左右,而玉米面一斤1080元,算起来五十多万,再算上其他的杂粮,这些加起来起码得一百多万。
关键贾东旭现在工资降级,一个月只有十八万,当初的贫困救济又没戏,易中海每个月都要对他们进行补贴。
易中海知道贾张氏肯定有私房钱,不愿意拿出来,但也没想到有这么多。
都能拿一百多万出来买粮和囤粮了,他们还天天跟自己哭穷,易中海感觉自己就是个大傻叉。
愿意补贴,是一回事。
可被当成傻子骗,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就算要投资,也不是这样投的。
贾张氏知道易中海两口子看到屋里这么多粮食,心里面肯定会多想,于是连忙开口解释道:“东旭他师父,这次为了买这些粮食,我把自己的一点私房钱都搭进去了,大头还是我特地回了趟农村,找我亲弟弟借的……”
听了贾张氏的解释,哪怕知道她大概率是在骗自己,易中海的心里也好受了许多。
不接受也没办法。
除非是想跟贾家翻脸,彻底放弃贾东旭这个未来养老人。
“都怪阎老抠,我想着他那么精明和抠门,从来都不做亏本生意,又是管院大爷,说不定知道什么小道消息,看他们家粮食一袋一袋的往家里买,所以……”
说真的。
贾张氏是真的以为接下来要粮荒了,所以才一个劲的把粮食往家里囤。
解放前,这样的事情可没少发生,她也是怕了。
建国后这几年,粮食供应和价格虽然一直都比较稳定,但这次突然要限制大家购买面粉,还专门搞了个面粉购买证出来,贾张氏便忍不住多想。
了解贾张氏的想法,易中海无奈叹气。
其实大家都有类似这样的担忧,院里的家家户户,也都各自囤了一些粮食在家里,就连他也是如此。
可再怎么样,担忧也只是担忧。
再加上外面的人抢了好几天,除了第一天的部分销售点,后面粮店都没再出现过粮食供应不足的情况,更没有阻止和限制大家买其他主粮,大家也慢慢褪去了热情,放下了顾虑。
囤粮这件事,整个院里除了阎埠贵以外,就属贾张氏最疯狂了。
“老嫂子,东旭,我看了下,这些粮食是不少,但你们现在一家四口人,留着慢慢吃的话,最多也就到明年过年,倒不算什么大问题。”
要让易中海想办法,他一时间还真想不到什么办法,
想了想,易中海又开口说道:“要是你们实在不想存这么多粮食在家里,我倒是有个主意,就是你们要受点损失,你们稍微便宜一点,匀一部分出去给院里的人,或许有人要。”
“那不成!”
面对易中海的这个主意,贾张氏想都不想就摇头,当场拒绝道:“要是这样做的话,那我们家不就亏大了吗?”
这些粮食,可是他们一趟一趟的往粮店跑,辛辛苦苦才买回来的,这原价给别人也就算了,亏本算是怎么回事?
贾张氏要是想这样做的话,刚才说不定就有人要了。
“那我没办法了。”
易中海无奈的摊了摊手。
他是贾东旭的师父没有错,但并不是无所不能的。
贾家每次有困难和问题找到他,最后大多有一个良好的解决办法或结果,不全是易中海有多厉害,而是他们在替贾家负重前行。
自己家里就两口人,每天消耗的粮食还没贾家多,他们这段时间也囤了不少粮食,可没办法再替贾家分担了。
“师父,粮食多倒不是个问题,主要是没地方放。”
贾东旭把这个问题重新强调了一遍,有些无奈的说道:“这么多粮食在屋里头放着,我们现在除了吃饭和睡觉,活动都不怎么方便。”
对于这个问题,易中海刚才其实已经替贾家想过办法了,奈何贾张氏不同意。
地窖倒是有地方,但那是院里大家共用的,把粮食放在那里不妥当。
犹豫了下,易中海最终对着贾张氏和贾东旭母子提议道:“老嫂子,东旭,你们要是信得过我,可以先把一部分粮食放在我们家,等后面你们需要的时候,再过来取回去。”
自己家有两间房,显然比贾家这边情况好很多。
只是这里面会涉及到一个信任问题。
如果不是出于自己和贾东旭的师徒关系,易中海不会轻易提出这个方案。
听了易中海的这个想法,贾张氏和贾东旭都有些犹豫。
贾东旭有点想同意,毕竟易中海是自己的师父,他都主动提了,自己贸然拒绝显然不好,而且他相信易中海的人品。
可还没等他开口,贾张氏就先一步说道:“东旭他师父,还是不麻烦你了,占地方就占地方,大不了克服一下,我们自己搞出的麻烦,不好让你们跟着一起受影响。”
贾张氏这话说的好听,可表达的就一个意思——不同意。
亲兄弟还明算账呢!
这么多粮食,放到易中海家里,到时候不说少了,弄混了怎么办?
“既然这样,那就按老嫂子你说的,没什么事的话,我们先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