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敢掀的摊子,自己来掀。
他们不敢改的东西,自己来改。
他们不敢杀的人,自己来杀。
当蒋青云伸着懒腰走进房间时,江南连忙站起来。
“夫君,乏了吧?”
“嗯,累了。烫个脚,歇息吧。”
屋内,墙壁上挂着江南的弓箭、佩刀,还有软甲。
……
次日,阴雨。
再次日,蒋青云派遣小股队伍开进门头沟山区,衙役和兵丁们攀山越岭,拎着铜锣敲的哐哐响。
“衙门来招人了,一月2两纹银,还包吃住。老少爷们,下山吧,你们的祖坟冒青烟喽。”
数日后,关口开始出现山民踪迹。
他们探头探脑,畏畏缩缩,蓬头垢面。
周绍:“三弟,你真的要招募这些大字不识的山民?”
“对。”
“当巡城兵丁吗?”
“不,塞进户部。”
“你,你当真的?”
“我要一批绝对的可靠,绝对的忠诚,没见过一丁点世面的人。你看,这些人是不是完全符合以上标准?”
周绍瞪大了眼睛,他感觉自己似乎触碰到了一层窗户纸。
……
蒋青云亲自担任面试官,由于方言难懂,甚至需要翻译。
“你叫什么名?”
“郑五六。”
“多大了?”
“29.”
蒋青云一抬头,觉得此人长得竟像39,他知道,山里人活的艰难,很显老相。
“郑五六,你祖上是什么时候搬到门头沟的?”
“大宋打辽国的时候。”
“你怎么知道这么清楚?”
“这是先人们一辈辈传下来的说法,俺不敢忘。”
“这几百年,你一直没搬过家?”
“对,俺家所有先人就埋在屋后头山腰上。”
“有多少个坟头?”
“俺数不过来。”
“你来数数,我这桌上有几锭银子?”
“1,2,3,4,5,6,6,6~”
六,就是极限了。
山里物资极度匮乏,郑五六掌握六个数也够用了,知识多了也是浪费,徒增烦恼。
……
“你识字吗?”
“俺们村子里没有一个识字的。”
“家里几口人?”
“我、婆姨、三个娃,还有猪、还有狗。”
“你最远去过哪儿?”
“就是这里,俺会拿皮子和干果子下山来换点盐巴。”
“你平时靠什么养家?”
“种地、挖坑、采果子。”
“我是代表京城的大衙门来门头沟直招,待遇不错,去了一个月给2两纹银,还包吃包住。郑五六,恭喜你,你已经被录取了。”
“老爷,录取是个啥?”
“就是~你可以按月拿饷银了。”
郑五六忐忑不安的问了一个看起来是他特别关心的问题。
“老爷,2两银子是多少钱?”
“2两就是2两。”
本地的翻译连忙低声解释:“大人,山里人没见过银锭。”
哗啦啦,一堆铜钱倒在桌子上。
“这里就是2两银子。”
“太多了,不完,根本不完。”
郑五六激动的搓着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