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弹拖着橘红色尾焰射出,命中敌机腹部的起落架。
爆炸摧毁的不止是起落架,还破坏了飞机的输油管路,这架飞机冒着火焰坠落。
残余的 6架敌机彻底慌了神,有两架试图抱团防御,却因为飞行员过度紧张,在同步转向时险些相撞。
为此,两机慌乱左右纷飞。
这个失误是致命的。
方文抓住这个破绽,驾驶战机追上其中一架,迅速瞄准按下机炮扳机。20毫米炮弹织成的火网瞬间笼罩了那架战机的发动机舱,螺旋桨戛然停转,冒着黑烟一头栽向下方的云层。
剩下的 5架敌机终于意识到,编队已形同虚设,对方是空军中的超级高手。
随即,他们放弃了编队,开始各自为战。
其中一架直接转向飞往临海方向,它放弃了,一个人逃走。
在它开了个头后,另外四架竟然不约而同转向逃离。
1对10,直接打出了击落5架的战绩,这种恐怖对手,让这个日军空袭编队崩溃了。
如此情景,是方文没想到的。
他在考虑要不要去追击。
但战场总是瞬息万变,自己这三十分钟作战,已经引来了日军航空队指挥官的应对改变。
雷达索敌装置反馈中,从海面飞来的20架下批次空袭编队,正在加速飞来。
如果追杀过去,就会陷入更多飞机的包围圈中。
方文可不想做这么莽撞的事情。
但这次来支援江门,是为了测试航空火箭弹的,剩下3发火箭弹不能就这么带回去吧。
他的目光看向地面战场。
江门城外,日军部队配备了迫击炮阵地,还有6辆九七式坦克配合作战。
这种直射的航空火箭弹,主要看飞行员操作,打什么都可以的。
要不用它试试对付坦克?!
方文想到便做,控制飞机俯冲而下,迅速瞄准了下方坦克,将3枚火箭弹同时发射出去,随后爬升高速,迅速撤离。
江门城外,日军正在抓紧攻城。
空中的情况虽然意外,但地面的优势依然在,攻陷这座城市在鬼子们看来是必然的。
九七式中型坦克在前方开路,顶着国民军的机枪射击前行,炮口正在转动,眼看既要瞄准国民军阵地进行发射了。
这是,天空3道黑影急速飞来。
6辆坦克有2辆被直接命中正面和顶部装甲,另一枚命中侧面履带。
剧烈的爆炸过后,坦克正面装甲出现了裂痕。
而坦克里面的日军,已经被爆炸给震晕了过去。
爆破型火箭弹虽然没有破甲,但依然可以像榴弹炮一样,对坦克造成破坏。
因此,日军坦克慌忙后侧,担心空中那架奇怪的战机继续进攻他们。
可随后,那架战机竟然就这么走了。
五分钟后,日军大规模飞行编队的出现在江门上空。
江门空中支援结束。
方文驾驶飞机返回缅北。
他做了自己能做的事情。
可解救江门危机,还是需要12集团军派兵支援。
只有那样,独立团才能配合出战。
可如今,12集团军按兵不动,独立团也没法面对那么多日军。
因此,方文也只能无奈地让独立团保持戒备状态。
那三月下旬的计划就没有变,还是去新四军那边组建飞行团。
经过电报联系后,方文获知了新四军飞行团的驻地。
就在江西进贤境内。
那里位于鄱阳湖南,有两个湖泊:军山湖和青岚湖,正好有利于建立水上机场。
随即,缅北基地那边开始准备起来。
十架炮舰机从飞机制造2厂出库,停泊在水面上等待起飞。
邵思慎带着新四军航空兵学员从仰光过来,等待登机出发。
另外,还要准备一些物资带过去。
各种维修零部件,机油,压缩军粮,子弹,通讯设备等。
方文也是两头忙,一边要去监督泰山一号的改造,一边还要准备物资。
就这样,依然有事情找上门来。
3月23日。
按计划,飞行队明日出发。
方文也停下了泰山一号的监造,检查各项物资是否齐备,还有10架炮舰机有没有潜在问题。
而这时,缅北基地机要电报室的人拿着一份电报过。
“总经理,有一份国外发来的电报,格式很奇怪。”
方文停下手里的工作,接过电报纸查看。
是苏联的电报,因为俄文电码这边没用过,所以他们觉得奇怪。
方文找出俄文编码,将电文转译。
【空气动力研究所:我方获知你在广州南驾驶飞机进行了一场空战,期间使用了航空火箭弹,期望你能将使用火箭弹作战的过程撰写出来,与我们分享。】
看完电报,方文思索。
自己可以算作第一个使用航空火箭弹作战的飞行员。
这个经过确实有研究和教学价值。
不如将其写出来,既可以给苏联人一份,增进交情,也可以留给航空学校作为教学案例。
今天还有时间,他索性做完检查工作后,便在研究所的个人办公室内思索如何下笔。
该写些什么呢?
用异能的事肯定不能写,得写一些对于普通飞行员有用的东西。
随即,他提笔撰写。
82毫米航空火箭弹,发射技巧:
【我个人总结16个字】
【缩短射程+预判目标+环境适配+战术弥补】
【通过压缩攻击距离(通常在 2千米内)减少弹道偏差,利用齐射覆盖目标区域,再结合飞行员对目标运动和环境的预判,才能在技术局限下实现有效命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