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在恶清所观察到的恒星蛙跳战术,这并不是银河系碳基联邦舰队所独有的技术,碳基舰队虽然改良了利用大质量天体进行高强度恒星蛙跳,但发明恒星蛙跳战术的却另有文明。
两万银河年前,信奉黑暗森林理论的硅基帝国从银河系边缘,对信奉光明海洋理论的碳基联邦发动了全面进攻。彼时的银河系碳基联邦刚刚在上帝文明手中接过了守卫银河系的任务,立足未稳,因此在硅基帝国的猛攻中节节败退,一度失去了大半个银河系的疆域。
(注:1银河年≈2.5万地球年)
(注:见《乡村教师》背景)
在最开始的入侵行动中,硅基帝国就动用了五百万艘星际战舰,与刚刚大量舰队利用一颗恒星排队进行恒星蛙跳不同,硅基帝国的五百万艘星际战舰是利用银河系边缘的五百万颗恒星同时开始进行恒星蛙跳!
无论是硅基帝国还是碳基联邦,在战争中都没有使用对宇宙环境有破坏性作用的曲率光速飞船,这种基于光速的‘慢速’飞船并不被两大交战阵营所重视。硅基帝国的战舰同样是以常规引擎推动至99.9999%亚光速行驶,随后硅基帝国舰队群以无限接近光速的亚光速坠入恒星,利用恒星的能量暂时性的坠破三维空间,也就是形成一个三维宇宙虫洞,完成恒星蛙跳!
恒星蛙跳和墓地碎片进行超空间跳跃的原理是相同的。只不过墓地碎片是通过自身庞大的“四维质量”来压穿三维宇宙的‘平面’,进而实现超空间跳跃。而恒星蛙跳则是通过战舰加速至99.9999%的相对动能,激发超大质量恒星短暂形成的空间蛀洞进行超空间跳跃。
两者还是有区别的,比如跨空间的距离是不同的,墓地碎片是凭借四维空间的‘空间重量’坠破多层三维空间纸,直接跌落到了3000光年之外,而恒星蛙跳则受限于恒星质量和舰队相对论动能的原因,最多只能实现200光年的跨越。
这其中的限制因素也很好理解,无论是碳基联邦还是硅基帝国的星际战舰都是本质上都是三维战舰,不具备四维空间重量,哪怕是模仿四维的空间结构也同样如此。因此双方舰队只能退而求其次借助恒星的质量和能量来完成超空间跃迁。
两万银河年前,硅基帝国就是利用恒星蛙跳战术完成了前期入侵。五百万艘星际战舰同时通过五百万颗恒星进行超时空跃迁,完成跨越200光年的跃迁之后,硅基帝国的舰队会利用下一颗恒星的能量打开第二个蛀洞继续跃迁,在恒星蛙跳时,因恒星的能量大量消耗的原因,会伴随大量长波电磁波溢出,因此这使得所有恒星的光谱都暂时向红端移动。
当飞船的恒星蛙跳结束后,恒星的光谱会渐渐恢复原状,红移效应会消失,但是新的红移效应会从下一颗恒星开始,当硅基帝国五百万艘战舰同时进行恒星蛙跳时,五百万颗恒星的红移也迅速开始了。
入侵开始后,银河系第一旋臂的尽头出现了一条长达一万光年的红色光带,这是五百万颗恒星所形成的红移光带,这条光带如同死神的镰刀一般,从第一旋臂朝着向银河系的中心飘了过去。
由于红移过程本身就是光速运动,因此这个壮观的景象在光速视界是看不到的,但在量子纠缠的超空间监视器,或者高维宇宙空间中是可以清晰看见的,那条由恒星红移所组成的红带,是一万光年长的血潮,向碳基联邦的疆域涌来。
银河系碳基联邦遭遇了硅基帝国的全面入侵。
这个完成了入侵壮举的硅基帝国并非是银河系的原生文明,是彻头彻尾的外来者。
在更早的时间,在六万银河年前(约15亿年前),也就是银河1857纪元时,银河系曾经爆发过一场更大规模的的星系战争。
来自仙女座星系和大麦哲伦星系以黑暗森林打击为借口,对银河系进行联合入侵
(注:见《赡养上帝》背景。)
彼时覆盖整个银河系的碳基联邦尚未成立,银河系的超级碳基文明名为“上帝文明”,上帝文明的可追溯历史十分悠久,早在20万银河年(约60亿年)前就已经存在,甚至早于地球诞生之前,拥有极其先进的科技,
他们早在太阳系形成前就已存在,漫长历史发展下变得极为强大和辉煌,在面对仙女座星系和大麦哲伦星系的联合进攻,上帝文明跨越几十万光年迎击仙女座星系和大麦哲伦星系的联军,通过让上帝文明战舰坍缩成恒星,并以超新星爆发的方式消灭了入侵者。
上帝文明曾多次保护银河系,击退仙女座星系和大麦哲伦星系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个功绩。比如上帝文明曾在银心黑洞周围建起直径10000光年的星云屏蔽环,避免银心黑洞吞没大量恒星产生足以毁灭银河系一切行星和生命的辐射。这种对于银河系本土文明的保护,彰显了上帝文明是光明海洋法则坚定不移的簇拥者的身份。
当然,也正是这种基于光明海洋法则下的坚持,促使上帝文明没有完全歼灭仙女座星系的入侵者。而硅基帝国就是六万银河年(约15亿年)前星系大会战后的火种,隶属于仙女座星系,它并在四万银河年后(约10亿年)死灰复燃,对上帝文明消亡后留下的宝贵遗产——碳基生命联邦进行了新一轮入侵。
好在,团结一心的银河系碳基联邦最终击退了硅基帝国的入侵,这场银河系保卫战,总计持续了两万银河年(约5亿年),如今,的漫长战争终于就要结束了。
在约500银河年(约1250万年)前,银河系碳基联邦与硅基帝国爆发了一场最大规模的混战,本次超级会战爆发在第二旋臂中部,因此又称为第二旋臂战役。
在第二旋臂战役中,碳基联邦与硅基帝国共投入上千万艘星际战舰。在这场战役中,被引爆的超新星达两千多颗,战场成为超强辐射的海洋,只有黑洞漂行其间。最后,双方星际舰队几乎同归于尽,且其战场的三维空间结构被破坏得千疮百孔,二向箔、死线、慢雾等武器的滥用几乎让整个第二旋臂成为了生命的禁区,低技术文明的误入会面临可怕的后果。
在200银河年(约500万年)前的战争末期,硅基帝国在银河系第一和第二旋臂之间的荒凉太空,集结了最后的150万艘星际战舰,并构筑了半径一千光年的反物质云屏障来阻止碳基联邦那包含着复仇之火的推进。面对反物质云屏障,碳基联邦的一个大型战舰群不顾命令阻止,主动跃迁至反物质云中。
硅基帝国反物质云十分稀薄,但对正物质战舰具有极大的杀伤力,这支大型战舰群在反物质云的包裹和缠绕中化作了第二旋臂战场中的三十万颗流星雨,这三十万艘碳基战舰在化作火流星的途中,仍然以光速对硅基帝国发起了最后一轮永不停息的冲锋,直到流星被反物质云完全磨灭,这些碳基联邦的英雄才最终完成了使命。
这支大型战舰群用牺牲为后续舰队打开通道。最终,硅基帝国的最后舰队被赶到银河系第一旋臂的顶端。
但银河系碳基联邦也失去了彻底消灭硅基帝国的力量,战争结束后,碳基联邦为防止硅基帝国再次进犯,碳基联邦决定在第一旋臂中部建立一条500光年宽的死线隔离带,用超大功率曲率引擎摧毁其中大部分恒星,以制止硅基帝国的未来可能出现恒星蛙跳。
这支正在从第二旋臂赶赴第一旋臂的银河系碳基联邦舰队,正是执行本次任务的主要力量,一百万艘星际战舰将组成一千个星际‘工程队’,从一千个不同方位来同时激发大功率曲率引擎来制造死线,完成对第一旋臂顶端硅基帝国残余的封锁。
一旦死线隔离带建立完成,所有恒星被摧毁后,失去了恒星蛙跳战术,硅基帝国的舰队就只能通过常规亚光速或者是曲率光速来进行‘缓慢’的飞行,碳基联邦也就会有充足的预警时间来阻止防御和反击。
唯一的问题是,死线隔离带的建立,势必会摧毁大量的恒星。而这条宽500光年长达数万光年的无恒星隔离带,要摧毁的恒星的数量是恐怖的,至少要摧毁上千万颗恒星。而这些恒星里,一定会有大量的智慧生命存在。
信奉光明海洋法则的碳基联邦,为了体现对生命的尊重,联邦舰队会在摧毁恒星前对其恒星系进行文明级别检测,形成3c级以上文明的恒星将被保护,哪怕死线隔离带会因此出现缺漏,碳基联邦也会以其他的方式补上。
在这个漆黑的宇宙中,每个文明都有生存的资格。这是上帝文明在放弃成为神级文明而渐渐消亡前,对继任者碳基生命联邦最后的叮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