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党錮时,天下士人共举三十五位名士:
上曰“三君”,次曰“八俊”“八顾”“八及”“八厨”。
其中,八厨皆以济世救人立名,至今尚存三人。
除了素有“海內严恪张孟卓”之称的张邈,便是方才踏入堂中的两位了。
首者,名为王考,字文祖,兗州东平人。
世人谓其,“海內依怙王文祖。”
依怙也就是庇护的意思,他是真真正正散尽家財救济贫苦的名士。
鬻字售文之资,分文不留,甚至自己都要靠朋友接济度日,却见不得人间半分疾苦。
也因此,虽为党人,可因“賑济”善名得以保全性命。
前世,刘方就总说他不像个雒阳城內的士人,反像那城外白马寺中的僧人。
王考就会回他:
“某贪社稷安稳,嗔世道不平,痴眾生疾苦……三毒缠身,如何能入佛门?”
-----------------
自明帝派人求法,去西方取经,携高僧归来,中原佛教渐起。
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为纪念白马驮经,在洛阳西雍门外建“白马寺”。
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此译出《四十二章经》,为现存中国第一部汉译佛典。
最早的信徒就是皇亲贵胄,先有楚王刘英“喜黄老学,为浮屠(佛)斋戒祭祀”。
后有桓帝“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到刘宏这个时期,有了最早的佛教大规模招致信徒记录。
而这一百多年里,有一百九十二部,合计三百九十五卷佛经在白马寺译出。
依附黄老道术与儒家伦理的佛教译经,在宫廷与士族阶层流行、传播。
-----------------
之后,他与他弟王芬,先后任冀州刺史。
说贪嗔痴也好,说他蠢也罢。
不管是不是別人蛊惑或者煽动……
总之,王考觉得换个皇帝就能救这天下。
於是,中平五年,在刘宏打算北巡河间国旧宅时。
与王芬、许攸等人合谋,打算起兵废刘宏,立合肥侯为帝。
结果,刘宏直接取消了行程,兄弟二人先后自杀身亡。
最有意思的是,前世这群人是先给他来报的信,邀请“曹孟德”一起匡扶大业。
还好,他想都没想,直接婉拒了。
……
后者,那个逍遥狂生模样的,复姓胡母,名班。
字季皮,兗州泰山人,所谓“海內珍奇胡母季皮”。
这读起来確实有些好笑……
不过只有起错的名字,没有起错的名號。
胡母班確实是难得的珍奇,“才学深博,雅有俊才。”
可是他成也於此,败也於此。
一位自幼就有远超常人见识的俊杰,在他发现自己无力改变这个时代,甚至无力改变自己时……
他就已经死了。
刘方其实很喜欢和他待在一起,听他讲天南海北的故事,还有那古往今来的趣闻。
可是他不喜欢自己,他也想过,去看看这片天地,以此获得救赎。
但君子有不器之心,却无不器之力。
他这位“珍奇”,一次次被洪流裹挟,去做那些不想做的事情。
终日酗酒,却更清醒……
初平元年,胡母班终於得到了机会。
他主动请命,作为董卓使者前往关东联军劝和。
字字诛心,大义凛然,可谓绝唱。
逼得袁绍以“附逆”为由逮捕,终得解脱。
前世,刘方亲眼目睹胡母班之死,无半分怨念,唯有满目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