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沐昌佑离开,李如松还有些恍惚。
沐昌佑什么意思?
沐昌佑是要代表黔国公府投靠苏教务长?
李如松想起名为“苏党”的组织,好像自己的父亲也在其中,现在黔国公府也想要加入苏党?
如果只是沐昌佑一人,那李如松肯定不会帮他带话。
但是勛臣前五的黔国公府,世代镇守云南的黔国公府,李如松就不能不带话了。
嘆了一口气,早知道这样就早点走,也不知道会不会给苏教务长带去麻烦。
——
本来苏泽也准备下衙回家的,却在下班之前被喊到了內阁。
只见四位阁臣都在,高拱看向苏泽,开口说道:
“吾等刚刚从宫里出来,兰州那边出事了。”
苏泽愣了一下,这才想起来,前阵子肃王薨了,朝廷派遣行人前去弔唁,並且册封新任肃王。
苏泽当时有些疑惑,他记得在原时空,这位肃王是万历十六年才薨逝的,怎么会提前死亡的。
高拱接著说道:
“苏检正,你知道前朝肃王旧事吧?”
苏泽思考了一下,他说道:
“是当年殷阁老担任礼部尚书时候,老肃王承袭的事情吧?但是详细的事情,下官不清楚。”
高拱点点头,开口给苏泽讲解这桩旧事。
“先帝末年,坐镇兰州的肃怀王薨逝,无子无弟,按宗藩条例应废除肃藩。”
“肃怀王母妃上奏,请求以辅国將军朱縉贵,也就是肃怀王的从叔嗣位。”
“当时礼部尚书是致仕的殷阁老,礼部议『朱縉贵是肃怀王从叔,不可承祧』,不符合礼法,请求朝廷革除肃藩。”
“先帝后来以『肃藩越在远塞,不王无以镇之』为由,特许其嗣王位。”
高拱嘆息道:
“当时殷阁老据理力爭,『肃王府在兰州,根本不是边疆而是內地』,但是先帝不许。”
“殷阁老又请求降级封朱縉贵为郡王,先帝还是不许。”
苏泽点头,他也想起这件旧事了。
明代藩王问题,素来是文官关注的问题。
高拱说道:
“行人司抵达兰州之后,兰州城內盛传,肃王朱縉贵之遗腹子朱绅尧非是亲生,乃是肃王一脉为了承袭王爵,从外面抱的孩子。”
又是这档子事情?
苏泽也有些头疼,大明藩王继承总是闹这档子破事。
楚王一脉就是这样,现在肃王又闹这样的事情。
但是想想也正常。
肃王一脉,不仅仅是肃王府,还关係到整个就封到兰州的肃王支脉。
一旦肃王府去除王爵,那整个兰州的肃王一脉待遇都会受到影响。
而且肃王府上下也都指望新肃王,延续肃王府的富贵。
但是肃王一脉確实命途多舛。
上一任肃王绝嗣,也没有兄弟,最后让他的从叔继承了肃王之位,这已经违背了礼法了。
现任肃王突然暴毙,留下来一个遗腹子,身世也存疑。
高拱讲解完了背景,开始说道:
“本官以为,先勘明肃王遗腹子真偽,肃王一脉的承袭还是要慎重,不可轻易废之。”
张居正也点头说道:
“附议。”
苏泽疑惑的看向两人。
要知道,高拱和张居正,都是內阁的废藩派头子。
特別是张居正,他出於財政的考虑,废藩的倾向非常强烈,前几次藩王继承出现问题,张居正都是力主废藩的。
如今肃王一脉,上一代继承已经出了问题,这一代又出问题,属於每次扫黄都有他。
隆庆皇帝比起嘉靖皇帝,心理上也没有太大的负担。
嘉靖皇帝,本自己就是旁支入继大统的。
所以他总要顾忌宗室的想法,不能隨便废藩。
但是隆庆皇帝就没有这个问题了,他的继位名正言顺,皇帝位置也坐的稳,不需要担心这些问题。
所以隆庆朝几次废藩,完成了前朝没能完成的事情。
这么好的一个机会放在眼前,高拱和张居正竟然都说要慎重?
这时候,赵贞吉说道:
“火者局势不稳,兰州在西域疆防的前线,歷代肃王府对兰州城防也是做了贡献的,肃王一脉在兰州城內的声望也很高。”
苏泽这下子明白了。
虽然高拱和张居正都是废藩派,但是现在为了西北疆防的稳定,还是希望新肃王能安全承袭王位的。
火者日益强势,威胁大明的西北疆防,这时候如果肃王承袭闹出乱子来,威胁朝廷的大局。
所以高拱和张居正,才愿意捏著鼻子,继续让肃王一脉存在下去。
眾阁老看向苏泽,显然是要听苏泽的建议。
苏泽思考了一下说道:
“诸位阁老,肃王承袭是礼部的事情,西北疆防乃是军政,一码归一码。”
“王位承袭需要慎重,火者的异动总参谋部也有应对预案,可以请总参谋部先按照预案动员,以防火者乘乱袭扰边境!”
听到苏泽这么说,赵贞吉连连点头道:
“这点苏检正说的没错,克虏军早就严阵以待了,应对火者的动员预案也早就准备好了。”
苏泽说道:
“就算肃王一脉顺利承袭,火者也可能趁乱袭击,还是应该先按照预案动员起来。”
“至於肃王承袭,还是应该仿效旧例,派遣勘肃使团前往兰州。”
这下子高拱和张居正也点头,高拱说道:
“那就仿效旧例,派遣使团勘肃。”
“至於火者,本官请奏陛下,按照总参谋部预案动员西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