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组织人事就是选人用人,听起来难度不大,实际上要考虑的东西非常多。
甚至有些职位,不是考虑候选人资格就行的,还要考虑种种因素,进行各方的平衡。
高拱自己也是做过吏部尚书的,本身对於人事工作要求就很高。
最近几次吏房推荐的名单,都被內阁打回来几次。
这对於吏房的工作是非常不利的。
看到宋之韩面露难色,苏泽说道:
“朝廷虽然將七品以下官员的任免权给了內阁,內阁又將推荐之责给我们中书门下五房,但是为国举荐良才,是关係到国本的大事。”
宋之韩露出诚惶诚恐的表情,苏泽继续说道:
“本官觉得,日后具体的推荐名单,还是要和吏部商议下。”
“吏部杨尚书识才之名在京师都是有名的,而且官员考核之权在吏部,咱们中书门下五房还是要和吏部配合才好。”
“本官想著,不如搞一个会商机制出来,遇到缺员的时候,中书门下五房、吏部、六科坐下来商议名单,这样更为稳妥。”
“宋主司以为如何?”
宋之韩以为如何?
宋之韩自然是不愿意的,好不容易从吏部手里抢回来的人事权,也要还回去?
宋之韩凛然,他突然想到了杨思忠也是苏党成员的传言。
难道这是苏泽早就计划好的?是为了平衡自己党內的利益?
宋之韩越想越是可能,杨思忠如果是苏党核心,那他的意见苏泽自然也要考虑。
最近吏房几次推荐名单都被驳回,杨思忠藉此发难,自己还真没办法。
確定了!杨思忠果然是苏党!
宋之韩为自己的“发现”而欢欣鼓舞,既然这些大佬们已经都谈好了,自己再抵抗也没有意义了。
宋之韩老老实实的说道:
“全凭苏检正做主,我们吏房没有异议。”
苏泽有些诧异的看向宋之韩。
他本以为,要让吏房將到手的权力吐出来,需要费一番口舌,却没想到这么顺利。
苏泽说道:
“宋主司深明大义,这些日子吏房的功劳,大家都看在眼里。”
“大家”是谁?
其实苏泽想要说的是“阁老们”,但是在宋之韩看来,苏泽说的“大家”,应该就是他们苏党的高层。
这是什么意思?
难道是说苏泽要吸纳自己进入苏党?
宋之韩有点魂不守舍的离开苏泽的公房。
自己要不要答应苏泽?
自己是高阁老的门生,现在投靠苏泽,是不是背叛高阁老了?
可是苏泽也是高阁老的门生,他这个苏党,高阁老应该不会反对吧?
宋之韩的脑子昏昏沉沉的。
朝中所有人都知道,苏泽早晚要入阁的。
他这个年纪,说句大不敬的话,考虑到大明朝皇帝的平均寿命,搞不好又是一个三朝阁老。
苏泽还没入阁,苏党就能网罗吏部尚书这样的重臣,那日后这个苏党的权势?
宋之韩脑子如同乱麻一样,面对苏泽的邀约,自己是加入还是拒绝?
如果自己拒绝了,日后还怎么在中书门下五房混下去?
——
吏部。
张四维依然很烦。
文选司失去了七品以下官员的推荐权,那些候缺的官员都不来吏部了,吏部一下子冷清了很多。
以往张四维觉得那些候缺的官员聒噪碍眼,现在却觉得文选司冷清没落了。
张四维也不理解,为什么吏部尚书杨思忠,对吏部被中书门下五房侵夺职权如此的淡然。
难道真的和外界传说的那样,杨思忠也是“苏党”成员?
如果真是这个理由,杨思忠没有理由拱手让出吏部的权力。
但是难道杨思忠不担心有损他在吏部的威望吗?
就在这个时候,文选司门下的小吏喜笑顏开的进来,对著张四维道:
“选郎大人!大喜事啊!”
张四维疑惑的看向小吏,这名小吏说道:
“刚刚中书门下五房来部里了,那吏房主司宋之韩拜见杨尚书,说是日后七品以下官员的推荐,吏房还是要和我们吏部协商共推!”
“张选郎,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
张四维立刻站起来!
对於文选司来说,这確实是好事。
小吏连忙说道:
“杨尚书真厉害啊!不显山不漏水的,就將职权要了回来!听说那宋之韩,可是非常敬佩杨尚书的识人用人之术,还说要经常来吏部请教呢!”
“这么看来,都是杨尚书的面子大啊!”
听到这里,张四维感觉豁然开朗,以往想不明白的事情,一下子想通了!
將七品以下官员任命权力收归內阁,这是皇帝御批的国政,自然是不能更改的。
杨思忠作为吏部尚书,也无法和皇帝和阁老们都决定的事情唱反调。
这么看来,杨思忠绝对是苏党的成员!
苏泽为了补偿杨思忠,现在主动搞什么协商,將一部分推荐权还给吏部,还不停的夸讚杨思忠,这不就是向吏部说,苏泽是看在杨思忠的面子上,才將七品以下官员的推荐权还回来的吗?
这不就是给杨思忠刷威望吗!
如此一来,杨思忠在吏部威望更高,在没人能违逆他的意见了。
而所谓共商,还不是以吏房为主,只不过让出一点点协商的权利给文选司,文选司还要做苦活累活。
好狠的算计!
张四维看到了一张越织越密的网,覆盖到大明王朝的各方各面,就觉得不寒而慄!
张四维捏紧拳头,想要反抗,却发现,苏党势大,自己找不到反抗的办法。
那怎么办?只能忍耐下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