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朱靖坐在龙椅上,他脸色有些隱隱泛青,看著下方的眾大臣,颇是好奇地问道:“那位……津郡的镇抚使是何人,居然敢在那种情况下,主动出击帮滇郡解围。”
一群大臣面面相覷。
他们还真不清楚津郡的镇抚使是何人。
此时蒋顏走了出来,他抱著笏板,缓缓说道:“稟官家,津郡镇抚使姓李,名林,年方二十三岁,是黄家的嫡长女婿。”
“哦,这名字朕似乎些耳熟。”
“征南之事中,津郡府军能逃……撤退成功,也是这位李镇抚使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这么一说,朱靖想起来了:“就是那个杀敌上万,火烧南蛮兵的指挥使……这么短的时间,他居然成了镇抚使?”
“既是人才,提拔就是合理之事。”蒋顏笑道:“事实上,这也说明了中书门对他的提拔是正確的,他在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助滇郡逃过一劫,也是当得起朝廷对他的栽培。”
“那津郡府军和滇郡府军联手,有没有可能將唐家军剿灭?”
眾大臣们苦笑。
皇上不擅战事就不说了,现在似乎是炼丹久了,连基础的常识似乎都没有了。
蒋顏解释道:“唐逆大军怎么说也是西南第一强军,津郡府军能打出优势,也是靠了出其不意袭击的效果,真要正要衝突攻城,津郡府军的人还是太少了,即使再加上滇郡也还是少。”
朱靖微微点头,表示明白了。
他看著眾大臣,说道:“如此猛將,不需要奖赏一番吗?”
“那自然……”此时又有位大臣走出来,这人已经很老了,却极有精神:“昨日中书门已擬公文,要对津郡和滇郡两位镇抚使进行奖赏,加官进爵。”
“这事交给你们处理。”
朱靖听到唐家军造反居然被打了回去,甚是开心。
他站起来说道:“天佑我大齐,无论是赵逆还是唐逆,即使反了又如何,还不是被困南疆穷苦之地,哈哈!无事便退朝吧。”
说完话后,朱靖便转身离开。
朝臣们都无奈地摇摇头,三三两两地散了。
方封仪脸色平静,他回到家中人,便见到自己妻子黄铃一脸悽苦之色。
他最见不得这样的模样了,忍不住责怪说道:“你这哭哭啼啼的模样作给谁看,都一个多月了,还是这幅样子,看著心烦。”
黄铃抹抹眼角,强作笑容:“官人,我只是心忧阿大……”
“你不必心忧了。”方封仪说道:“泰山暂时是没有危险。”
“什么意思?”黄铃惊喜地问道:“阿大是从津郡回来了吗?”
方封仪摇头说道:“不是,是唐家军,也就是唐逆被人得龟缩了,根本不可能进攻津郡。”
“滇郡镇抚使这么厉害吗?”黄铃也是有一定见识的,她问道:“居然能以两三万人的兵力,硬撼唐家军?”
方封仪扯了扯嘴角,说道:“不是滇郡,是津郡。就是你看不起的那位李县尉,带著大军,悍勇攻击唐军侧翼,並且打胜了几场,再配合滇郡府军,將唐家军赶出滇中地区。”
黄铃瞪大了眼睛:“这怎么可能,就凭他……”
“泰山可是一方人杰,他看中的人,怎么可能一无是处。”方封仪看著自己妻子,无奈说道:“我倒是觉得,你似乎太小看他了。”
黄铃抿嘴:“我不信……官人你在逗趣我。”
“有那必要吗?”方封仪无奈摇摇头,说道:“不管你信不信都好,泰山现在暂时没事,你便好好去准备午膳吧,我饿了。”
“哦……”
黄铃开始地带著丫环去准备饭菜了。
在进入厨房前,她派了自己的侍女,去通知母亲这事。
虽然他清楚黄府应该也知道了这事,但不管怎么说,还是得去通知一声。
中书门很快便擬完了对津、滇两郡镇抚便的奖励,还派了一队以太监为首的『中使团』过去宣读中书门的旨意。
同时带上奖赏出发。
如此又过去半个多月,当中使团到达滇郡宜良县。
此时滇郡和津郡大军,都在此地合流。
而李林和华意安正在帅帐中閒聊。
战况已经挺閒了的。
现在的情况是,双方各占了一处要地,互相卡著对方的『出口』,根本打不起来。
双方倒是天天骂阵,挺逗乐的。
“李镇抚,听说朝廷的中使团就快到了,你觉得朝廷会奖赏什么给我们?”
华意安此时很是开心的样子。
最近的仗都打不起来,唐家军就在各个县城里龟缩著,根本不应战。
其实唐家军真要应战的话,华意安也会让大军后撤拉扯。
儘量拖时间。
李林想了会,说道:“估计只是赏些药材绸缎,再升一升品阶,封一两个虚职吧。”
“朝廷不会这么小气吧。”
李林笑道:“朝廷不小气,但现在朝廷也没有什么钱了。”
“也是!”华意安颇是感慨地说道:“我记得十几年前,明明大齐还是一幅盛世的模样,怎么突然间就成这样子了,你说说怎么回事,李县尉,你是读书人,你懂得比我多。”
李林摇头:“谁知道呢。”
而也在这时候,外面衝进来一名传讯名。
“两位大人,朝廷的中使团来了,就在大营外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