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君恩圣宠,享之不尽
一场千秋节,又给畿内士民贡献了许多的谈资。普通的市井百姓讲起这一场盛会,最为津津乐道的自然是那些华丽美妙的歌舞与精彩纷呈的百戏表演。
至于朝中百官们所讨论的内容则就多了,有的羡慕乐司诸官凭着一场宴会便普进一阶,有的则暗中讨论圣人如此宠爱寿王,会不会给国祚传承带来什么深刻的影响?
作为话题人物的张岱,则在宴会结束后便径直返回家中,第二天便神清气爽的来到太常寺,与众同僚相约一起前往吏部新注官籍。
散官只是决定了官员的品阶和待遇,对所担任的职事则不会有什么影响。
诸如张说的散官乃是正二品的特进,要比宋璟的从一品开府低一阶,但是在职官方面,他所担任的尚书左丞相又比宋璟的尚书右丞相高一级。
在朝会等事务性的聚会当中,张说便位于宋璟的前班。但是在礼仪性的场合当中,宋璟则又要位居张说之前。
散官就相当于后世的职称级别,职官才是官员们具体的工作内容。同为副班级,有人是学习委员,有人是劳动委员。
官员可以没有职务,但必须要有散阶。诸如张岱一开始进士及第后便授予正八品下的散阶,但却并没有相关的职务任命。而一些秩满离任的官员,在没有获授新职前,同样也是有散阶而无官职。
散阶的提升还是很困难的,很多人终其一生可能只在八九品打转,就好像后世有的人大半辈子都还只是一个科员。
国朝之始,凡叙阶之法有以封爵、有以亲戚、有以勋庸、有以荫资、有以秀孝、有以劳考。但是随着近年官员越来越多,这些叙阶之法其中一些也逐渐的只存名目而没有实际的意义了。
就好像勋庸,原本的规定是勋官上柱国、正六品上叙,但勋官在大唐立国不久之后很快就玩崩了,在叙阶的时候勋官也只是存而不用。
至于封爵,则因为朝廷近年授爵越来越少,除了皇室成员与外戚之类,其他的普通大臣很难获得爵位,因此封爵只对初叙出身有影响,嗣王、郡王初出身,从四品下叙,初叙之后彼此便不再有影响了。
就拿张岱来说,他本身是有爵位的,封爵范阳县子,但他初获出身的时候还没有爵位,仍是凭着秀孝与荫资,即科举出身和门荫获得了正八品下的散阶,之后虽有封爵,但也不再重叙。
官员初获出身之后,想要再获得进阶,基本上只有劳考与恩赏两个途径。所谓的劳考就是考课,以四考为限,四考皆中中、进一阶,有两考中上、进两阶,一考上下、进两阶,若有下考,则以上考抵除之后再叙。
至于恩赏,则就类似今次千秋节这样的盛大节日,皇帝与众同乐,所以赐给筹备庆典的官员们散官一阶。这样的机会自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哪怕之后每年的千秋节,想必也不会再有类似的恩赏了。
考课想要获得上评也是很困难的,虽然张岱历官两考,一个中上考、一个上下考,看起来很简单。但首先你得拥有一个曾经权倾朝野、又爱好徇私舞弊,时不时还担任一届考课使的爷爷。
诸如宋卓就没有这样的好运气,在淮南做了几年官,返回长安时的散阶仍是作为宰相孙子初用荫叙阶时的从八品,结果在太常寺做了不到一个月的官,就直接连升两级来到了正八品。
这样轻松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很明显有点冲击他过往所形成的认知与价值观,在前往吏部注籍的路上一直都表现得很亢奋,口中连连说道:“圣恩若斯、圣恩若斯,能不捐身报国、以死效忠!”
这家伙还是经历太少,也没有见识过他们家圣人跟清仓大甩卖一样将官爵打包处理的豪迈架势,不过只是从八品升到了正八品,就一副气势汹汹要找人玩命的架势。
在一路上表达要为国捐躯的同时,宋卓也不忘连连向张岱作揖道谢:“若非六郎引荐,某安能有此日?如今身得君赏、名为时知,皆六郎之恩也。知遇之恩,义重于天,自此以后,六郎凡有所用,某莫敢不从!”
张岱听到这话后,又不由得笑起来,很想问问宋卓,假使日后自己要带着兄弟们清君侧,他会不会追从效力?
抛开这些谑想不说,对于自己连升三级这件事,张岱也是深感满意的。注籍完毕之后,他便正式的晋级为七品的惨绿少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