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一无所获和新理念
吉翁共和国派什么,对於联邦来说,其实无所谓,不论是战斗人员也好后勤人员也罢,联邦都不缺,他们就是想让吉翁共和国无法置身事外。
联邦高层也並非都是什么只知道睡实习生打高尔夫开酒会的酒囊饭袋,如何处理吉翁问题,有的是办法,而且这办法甚至还是基连总帅传授的。
就如同吉翁共和国同意出兵参与打击吉翁残党后,联邦就果断上了捧杀手段,儘管就一个整备中队,但在联邦宣传部门的口中,吉翁派出了其最精锐的人员参与到了联邦的军事行动中,为此,还有电视台拍了专访节目,录製了大量的镜头,一个中队的整备员,在通过各种镜头的切换和拼接后,愣是变成了好几千人,反正镜头里吉翁整备员们都佩戴著防护面罩,看不清脸。
而很快,联邦的远程打击舰队也完成了编组,舰队和人员並没有抽掉地球轨道防御舰队和side3驻军,这两者都属於打死都不能动的部队序列,尤其是地球防御舰队,之前袭击未遂让老爷们可是惊出了一身冷汗,为了確保不会再出现这样的情况,他们可是咬咬牙,从重建经费里又扣了一笔钱出来准备优先重建卫星监控网络和轨道空间站。
所以,打击舰队抽掉的,便是月神二號舰队以及其他附属舰队的精兵强將,而负责统帅这支部队的,便是倒霉的华肯少將了。
谁让他值班期间出现了意外情况呢,当然,这次行动也並非是什么惩戒,而是为了给华肯攒攒资歷,毕竟,在战时他负责的不是后卫就是侦查任务,指挥的舰队虽然到处飞来飞去,可硬仗没打几回,想要晋升,底气有些不足。
值得一提的是,联邦议会拒绝了雷比尔提出的退休申请,希望对方能再继续担任联邦军总司令一职,最起码,也得继续到83年左右,那时,议会就要进行换届选举,议长也会进行更换。
现任议会显然没信心在雷比尔走后压制联邦军,那么,就只能继续让雷比尔辛苦辛苦了,议长甚至就差给雷比尔跪下,才挽留住了对方。
当然,议长能说动雷比尔,也有他会全力支持对方军事改革的因素在,毕竟,政治就是妥协的艺术嘛!
华肯的远程打击群几乎不到一个星期就组建完毕,为了確保舰队的战斗力,打击群舰队集合了超过十艘纳尔逊级,两艘特拉法加尔级,马卡里乌斯之前的座驾进取號也在,此外,还有额外的蜂巢级航母等,虽然舰队总数还没过三十,但质量也不差。
不过打击群舰队並没有携带高达机体,联邦军目前手里的全部宇宙战机体之前都进行了战备值班,所以现在需要进行整备维护,不过,华肯倒是带上了苍白骑士,这台机体在经过side7工厂的更改后,其作战效能虽然打了折扣,但对於机师的负担也同样减轻了不少,拿来由前奴灵小队指挥官卡库兰德驾驶刚好。
而在其他机动战士配置上,联邦军也没小气,吉姆gs,吉姆sp2等特装机体几乎占了一半数量,此外,还有吉翁人的侦查扎古,联邦也在改改继续用,毕竟这玩意便宜又好用,如果不出意外,联邦军能一直用到0085年第一阶段军事改革结束。
而后,远征打击群便顺利开拔,进入了暗礁宙域,在进行了將近一个月的巡逻勘查中,联邦军发现了不少吉翁残党遗留的装备和临时基地等,但这些都已经被废弃,毫无使用价值,也没有情报遗留,而打击群的已搜索区域比起整个暗礁宙域来说,也不过是九牛一毛。
所以,最后打击群便只能一无所获的返航,不过返航之前,华肯倒也没忘在探明宙域里布置监控卫星以及铺撒太空机雷等,吉翁军遗留的废弃装备也均被回收,因为这些被遗弃的装备还可以进行修復,所以,就算联邦用不著,华肯也没留下,就连那些用来临时补给维修的太空基地也被尽数破坏。
虽然行动一无所获,但同样也表明残党现在真的元气大伤,已经没有什么行动能力,不然他们早就凭藉地理优势和联邦军交火了,怎么可能藏的严严实实的就如同乌龟冬眠一样。
所以,这也算是个好消息,而且,这次打击行动也算是给联邦军后续行动开展开了个好头,因为打击群在暗礁宙域內的布置,就等同於建立了一个桥头堡,布置的侦查设备可以源源不断的收集信息,来为下次行动提供参考。
而隨著打击行动的落幕,马卡里乌斯也终於迎来了自己的收假时刻,他现在依然担任著已经差不多要完全解散的红龙战斗群的指挥官。
没有调任新单位並非是联邦军总部要刻意打压,而是考虑到对方將在下半年去联邦军高级军事院校进修,调任新部队没几天又要离开,与其这么折腾,还不如等到进修完毕后重新安排。
毕竟,联邦军军事改革计划也开始了推进,等马卡里乌斯进修完毕,那联邦军军事改革等成果也差不多可以初见成效,而那时,便可以將其安排到全新打造的作战单位担任要职。
当然,虽然是光杆司令,但这並不意味著马卡里乌斯就能悠閒的在办公室喝茶看报,顺带著调戏一下担任自己副官的塞拉,作为联邦军头號王牌,戈普和高云已经给他安排了一系列的短期任务,包括对於联邦军留队王牌机师的短期培训班,以及联邦军军事改革项目的研討会等。
尤其是后者,可是极为的重要,因为其关乎联邦军机动战士的未来发展。
机动战士再怎么说,也是一个才出现不过一年的新式兵器,就如同坦克刚刚出现一样,对於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大家都不清楚,所以,拥有诸多想法的军工企业和机师们便要因此进行多方位的交流,从而拿出一个可行的方案。
当然,设计师和机师们的想法是一茬,联邦军將领们的想法自然也是一茬,尤其是在高达的问题上。
一年战爭中联邦的胜利之中,有多大的成分是因为高达的亮眼战绩所组成的,大家都心知肚明,虽然没有高达並不意味著联邦会输,但至少不可能贏的这么快,损失也会更加大。
这些都是高达的功劳,大家也都心知肚明,但问题就在这里,作为独一无二的机动战士,每一台高达机体的生產成本都小不到什么地方去,尤其是在战爭早期,马卡里乌斯和阿姆罗两人就跟地主家的傻儿子一样玩命的消耗各种零部件,甚至机体炸了还要一台新的机体来补充,那费的亥特可是想都不敢想的。
当然,在战爭期间,一切为打贏,开销什么的压根不重要,毕竟钱没了,打贏了还能再挣,要是输了,那就人財两空了,不然联邦也不会玩了命的在加布罗基地生產太空战舰,並利用工质引擎强行打上天。
但现在时代变了,战爭结束了,联邦军自然就没法像战时那样一股脑的造造造,不计代价的下饺子,控制成本就成为了战爭结束后最老生长谈的问题。
虽然联邦还打算再生產几台nt1高达来统一目前的高达机体规格,减少成本和维护压力,但几台nt1完全算不上什么量產,依然属於是较为珍贵的存在,所以,在继续推进生產nt1的同时高层也提出了一项新要求,希望能够开发一台拥有高达的性能,但同时又能像吉姆那样下饺子批量化生產,且能够控制成本的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