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他目光转向李泰,带着一丝兄长般的关切和引导:
“这‘鹤排云上’,非是张扬,而是心向高远;这‘诗情碧霄’,非是狂放,而是胸襟开阔。”
“唯有心存此志,方能不负父皇期望,将来更好地为君分忧,为国效力。”
“青雀,你……明白了吗?”
李承乾这一番话,引经据典,将个人情志巧妙提升到君子自强、不负君恩的高度。
不仅完美化解了李泰的诘难,反而借机再次申明了自己的志向和格局,隐隐还将了李泰一军。
“妙啊!太子殿下此言大善!”
“于静默中体悟刚健,于独处时砥砺初心,此方为真君子!”
“殿下胸襟,我等佩服!”
顿时,苑内响起一片由衷的赞叹之声。
欧阳询、虞世南等大佬亦是微微颔首,面露赞许。
李泰脸上的笑容瞬间僵硬,藏在袖中的拳头死死攥紧。
他本想当众让李承乾难堪,没想到反而被对方借力打力,衬托得自己小肚鸡肠、学识浅薄。
就在这时,一排排仆人内侍端着茶水殿下走了过来。
李承乾立刻招呼众人:“诸位,这是孤从倭岛带回来的新茶,你们品品如何?”
“太子殿下带回来的,肯定是好茶啊!”
“是啊!我们就喜欢喝太子殿下弄出来的清茶!”
“对!没错!喝清茶才符合我们文人的气质.”
李承乾的话语刚刚落下,周围就一片附和。
很快,众人就一人一杯拿起清茶,开始品味起来。
而李泰此刻却胸口堵得厉害,又无法发作,只能强撑着笑容,干巴巴地道:
“兄长教诲的是,臣弟……受教了。”
然而,他并不甘心就此失败。
只见他拿起一杯茶,随意的抿着,目光不断扫过苑内悬挂的李承乾画作。
忽然,又心生一计。
他走到那幅《寒梅傲雪图》前,故作欣赏状,随即又疑惑道:
“兄长此画,寒梅傲雪,铁骨铮铮,气魄惊人。”
“只是……臣弟听闻,作画如做人,需讲究中正平和。”
“兄长笔下寒梅,凌厉太过,刚猛无匹,似乎……少了几分圆融中和之气?不知是否与兄长平日行事有所关联?”
他又一次将画风与人品联系起来,暗指李承乾行事过于刚猛,不懂迂回,缺乏储君应有的‘中和’之道。
这下,连周围的名士们都微微蹙眉,觉得魏王此言有些过于刻薄和牵强了。
李承乾却依旧不恼。
他缓步走到画前,与李泰并肩而立,看着画中寒梅,淡淡道:
“青雀可知,为何梅能于寒冬绽放,傲视霜雪?”
他不等李泰回答,便自问自答:
“非因其不愿与百同春,而是其本性使然,骨子里便带着这股不畏严寒的倔强。”
“圆融中和,自是处世之道。”
“然,天地之间,亦需有铮铮铁骨,有凛然正气。”
“若万事只求圆融,遇雪即弯,遇风即倒,又何来这破冰怒放、暗香浮动的境界?”
说完这话,他侧过头,目光平静地看着李泰,语气却带着一种无形的压力:
“为君者,当有包容万物之仁,亦需有砥柱中流之刚。”
“这其中的分寸,青雀……还需细细体会。”
李泰的脸色彻底沉了下来,一阵红一阵白。
他感觉自己就像个跳梁小丑,每一次攻击都被对方轻描淡写地化解,并反过来被教训一顿。
而且还是在这么多名士面前,让他颜面尽失。
就在他还想硬着头皮再找茬时,李承乾却不再给他机会。
只见李承乾抬头看了看天色,朗声对众人笑道:
“今日与诸位相聚,品诗论画,畅叙幽情,承乾受益匪浅。”
“尤其是魏王莅临,更添光彩,也让我兄弟二人得以切磋学问,增进情谊。”
他这话说得漂亮,既总结了文会,又看似给了李泰一个台阶。
“时辰不早,今日文会,便到此为止吧。稍后府中备有薄酒素斋,还请诸位赏光。”
这便是送客的意思了。
众名士虽然觉得还没尽兴,但也看出魏王与太子之间气氛不对,纷纷知趣地躬身告辞。
“噗——”
就在这时,一声异响打破和谐。
只见一位正准备离开的国子监博士,脸色骤然煞白,猛地张口喷出一股暗红色的血液,身体晃了晃,随即直挺挺地向前栽倒。
“张博士!”
“怎么回事?!”
惊呼声骤起。
然而,这仅仅是开始。
如同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紧接着,另一位翰林待诏也突然捂住胸口,面色痛苦地蜷缩倒地,嘴角溢出白沫。
第三个、第四个……
短短数息之间,竟有七八位文人相继出现剧烈反应。
有的呕吐不止,有的抽搐昏厥,有的捂着腹部哀嚎打滚。
症状虽略有差异,但都来得极其凶猛突然。
方才还风雅和谐的集贤苑,瞬间沦为人间地狱般的惨景。
惊呼声、哀嚎声、呕吐声、杯盘碎裂声响成一片。
“啊——!”
一些胆小的文士吓得面无人色,连连后退,场面极度混乱。
怎么回事?
李承乾脸色一沉,不由扭头看向李泰。
“呃……”
李泰闷哼一声,肥胖的脸上瞬间失去血色,冷汗涔涔而下。
他捂住自己的肚子,感觉五脏六腑都像是被绞在了一起,旋即用充满恐惧和愤怒的目光死死盯住李承乾,嘶声力竭地尖叫道:
“李承乾!你好狠毒的心肠!你竟敢……竟敢在茶点中下毒?!”
“你想将我们所有人一网打尽吗?!连孤这个亲弟弟你都不放过?!”
哗!
此言一出,全场震惊!(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