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情况不错
但是到了千禧年,情况发生了变化,中国的世界工厂已经初见端倪。
即便远不如20年后,甚至10年后都不如,但世界工厂毕竟是世界工厂,中国大陆的形象也就不可避免的开始变化。
人们可以无视房间里的大象,但前提是大象不会持续变大,最后挤压到自己的空间。
总之,隨著中国的商品持续流入,隨著交流越来越便捷,欧洲人没法再给中国贴上野蛮的標籤。
但是这个標籤不行了,还有別的標籤嘛,於是中国人就从野蛮人升级成了土包子,真是可喜可贺。
还是那句话,虽然没有具体的文艺国际,但人家持续贏了三四百年,面对其他族群的时候怎么可能不自发的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所以千禧年之后,能跟入围欧洲电影节,还能被赐几根小鱼乾的中国大陆电影,无不是將镜头对准犄角旮旯的玩意儿。
画面总是灰扑扑的,环境总是凌乱而骯脏,角色要么青涩懵懂,要么迷乱衝动,很难有正常的模样。
甚至,就算將故事背景放在大城市当中,出现得最多的场景依然是各种胡同小巷——说的就是《十七岁的单车》。
而其中的佼佼者,自然就是贾科长了,从《小武》到《站台》到《三峡好人》到《天註定》,出现在镜头里面的永远是小县城,还美其名曰,总要有人拍那些被忽视的东西。
说得倒是很动听,不看前因后果,这句话好像也有些道理,可问题在於,为什么连一部將镜头对准大城市的作品都没有呢?不能还是不想?
话题拉回到《下坠》上面,虽然这部电影展现了中国的富人生活,但他们却是一种暴发户的形象,这就很对欧洲人的胃口了。
尤其是后面,冒充蟎虫贵族的事情曝光后,家里人相互指责的那一段,让欧洲人看得心情格外舒畅,暴发户不就是这样的么。
尤其是最后经济犯罪被警察带走时,男配角这边的母亲还叫嚷著自己是贵族,然后被警察一顿批:什么年代了,还贵族,瞧你们这腌臢模样。
这一点算是挠到法国观眾的心尖。
然后,因为是犯罪类型的,除了少部分场景是暖色调外,大部分时候都是冷色调,虽然不是某些人电影中的灰濛濛脏兮兮的场景,但是那种肃杀的调子並不会太影响某些人的感观,应该都在金钱可以解决的范围之內。
加上男主角又是个不折手段想往上爬的类型,为此甚至可以亲手杀掉怀了自己孩子的女主角,而且还是用大锤子砸脑袋砸死的,这种人那肯定是死有余辜。
毕竟,用枪打死和用锤子砸死,观眾的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
《赛末点》那种处理方式非常高明,先是女主回来,然后出电梯开门,藏在旁边的男主角叫了声,跟著举起猎枪开枪。
靠著蒙太奇,女主全程只在进出电梯的时候露面,男主角是对著画外开枪的,也没有女主角死亡时的模样。
如此,观眾受到的刺激不大,而之前又表现了女主角纠缠不休的模样,所以当男主角意外逃过法律制裁时,他们反感程度不高。
但在《下坠》当中,儘管女主角的死亡模样依然没有展现出来,但是男主角举起大锤敲下去,墙壁溅上瓢泼般的血跡这种蒙太奇转换还是有的。
之后又特意安排了一场验尸戏,虽然没有尸体出镜,但冷漠的法医一边吸溜著凉皮一边口述女主角脑袋被砸烂的情况,让很多观眾都颇为反感。
这样铺垫下来,当剧情进行到男主角被逮捕的时候,观眾们只要三观是正常的,都会拍手叫好,而非遗憾他逃脱制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下坠》这个故事当中,男主角本来是可以逃过去的,他那用来杀人的那把大锤正好是个通缉犯的,於是警察的注意力都放到通缉犯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