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狗奴才
河南,开封。
这里已经开始下雪了,虽然几个月前开封府刚刚打过一场大仗城墙上留下的炮坑弹孔都没清理干净。
但这整座城池内外,却是完全见不到刚刚打完仗的那种萧条,反而带着一种惊人的活力。
开封府城的周边,已经临时搭建起了十多个窝棚。这些窝棚并不简陋,里面铺满了干草,每个窝棚都放置了一个煤炉用来取暖。
窝棚外面,是正在排队取热粥的难民百姓,他们都是战后不断从四面八方回流的河南百姓。
因为河南已经被打烂,目前此地驻军和官员的工作,除了清理剿匪,维持并恢复治安外,剩下的就是赈济战争灾民了。
施粥棚和窝棚区都属于临时设施,只会维持到明年开春雪化。到时候本地的官员会带着已经登记过的灾民百姓,前往那些被抛荒的土地,给灾民们正式分田,让他们落户垦荒。
垦荒的耕牛用具,头两年由官府免费租借,第三年需要付给官府租金,或者直接攒钱买下整头耕牛。
府城中的济养院倒是已经重开,里面收容的都是城中的鳏寡流民,他们许多没办法从事耕地的重体力劳动,所以都是由济养院统一安置平时做些缝缝补补的轻巧活计。
这要放在曾经的满清,简直不敢想象。
毕竟鳏寡意味着无后,还不能下地干活,那跟废物有什么区别?
牛马老了干不动,都是要被宰杀的,这些牛马不如的百姓,还是鳏寡百姓,活着简直就是浪费朝廷的粮食。
刘墉也是以鳏寡流民的身份住在济养院,正吃着济养院发下来的粥米。
粥米很难吃,带着难咽的霉味,明显是官仓里的陈粮,快不能吃了才拿出来。
但这已经相当不错,因为许多百姓,吃的也都是陈粮。
现在可不是后世,百姓没那么精贵,而粮食也比想象中更精贵。
只要是能吃了活命的,谁管你是不是陈粮,有没有霉味怪味。
好多陈粮都是干脆取自之前清军的粮仓,直接作为赈济粮食发放。
吃着这些陈粮的灾民鳏寡,无不都对大汉朝廷感恩戴德。
毕竟,大汉居然不仅没有要抛弃饿死他们的意思,反而还给他们发粮食赈灾。
曾经被打跑的官府,可都是恨不得吸干他们的血,再把他们吃的骨头都不剩。
刘墉忍着反胃喝完粥食,济养院的负责人老宋,同样也是鳏寡代表,过来给众人分配活计。
主要就是缝补汉字旗帜,还有缝补一些御寒用的灾民衣物,前者要挂在开封各处城墙上,后者则要分发给外面粥棚过冬的灾民
刘墉拿到一件御寒衣物,手里一时没有动作。
老宋问道:“刘老土,你咋不动手?”
刘墉有些尴尬:“不……不会。”
他的口音偏直隶,对河南话说的不是很利索,所以都是尽量少说。
老宋随口喊道:“那个老李过来教一下刘老土一下。”
“来了来了。”
老李搬着小板凳凑了过来,手把手教刘墉怎么缝补。
刘墉倒是学得很快,可学会了之后,还是一边缝补,一边又有些心不在焉。
他既是留在开封想要看看汉军如何治理地方,也是实在跑不出去,索性先留下等机会。
这等着等着,就被汉军的官吏当成鳏寡老人,送来了济养院赡养。
平时缝补汉字旗帜,他是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可给灾民的御寒衣物,这未免对灾民也太好了些?
饶是他自认为承袭了父亲刘统勋的优秀品德,但还是觉得对灾民不能太好,让他们能勉强活着,不被饿死就行了。
却不想这些汉军完全反着来,对他这样的鳏寡乞丐,也能送来济养院安置。
嗯,对,让他觉得最离谱的就是这济养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