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物理诺奖得主共有三人。
分别是美国的康普顿、华夏的吴有训、英国的威尔逊。
其中康普顿和吴有训的获奖理由是:发现吴-康普顿效应,证明光的粒子性。
威尔逊的获奖理由是:发明云室,通过水蒸气的凝结来显示带电荷的粒子的轨迹的方法。
这三人获得诺奖,几乎在所有人的意料之中,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
威尔逊老泪纵横,他终于做到了!
吴有训也成为华夏除了李奇维及其直接教导的弟子外,第一个获得物理诺奖的华夏人。
引起国内一片欢腾!
婆罗洲,坤甸。
城市东北部某处,有一个占地近万亩的庞大建筑群。
这里就是阿尔法实验室。
这座隐藏在城市东北角的实验室,堪称是当今世界最顶级的实验室。
旗下拥有各种各样的专业机构,形成从理论研究-技术转化-工程实现的完美闭环。
一个又一个科学发明从这里诞生,并反馈到工业界。
每天都有很多企业带着资金来到这里,只为跟实验室签订一些合作计划。
实验室园区内,总高15层的阿尔法实验室主大楼极具科幻感,远远超越了这个时代的审美。
乃是李奇维重金从欧洲请的建筑大师倾力打造。
每个来到这里参观的人,都忍不住发出感叹:
“这个地方连走廊都在搞创新!”
“走几步就晕头转向了。”
创新就是阿尔法实验室的生命意志。
此刻,主大楼外,刚刚得知自己获得物理诺奖的吴有训,满面笑容,意气风发。
实验室众人还没来得及给他庆祝,因为布鲁斯教授马上就要来了。
吴有训带着几位高层,准备迎接。
副总裁戴维森一口流利的汉语说道:
“吴博士,我看布鲁斯教授就是专门来向你祝贺的。”
戴维森在实验室准备搬迁时,毅然决定跟着一起来到婆罗洲发展。
吴有训当然不会亏待他,直接任命他为阿尔法实验室的副总裁。
对方凭借发现电子波动性的成果,足以服众,胜任这个位置。
吴有训心情极好,开起了玩笑。
“嗨,我这点成就,还配不上教授亲自过来。”
众人皆是配合笑着。
这时,吴有训又对旁边一个人说道:
“肖克利组长,你要做好准备。”
“你负责的晶体管研发工作,肯定是教授这次参观的重点。”
“他老人家已经夸下海口,晶体管必然会改变世界!”
“我们必须实现这个目标!”
肖克利是来自美国的物理学家,他是受到戴维森的邀请,来到婆罗洲工作。
对于这些前期愿意来的人,李奇维和吴有训从不吝啬,让对方负责前沿的项目。
因此,肖克利非常珍惜这个机会。
他的研究小组里有巴丁、布拉顿等人。
几人在物理学界虽然毫无名气,但是拥有扎实的半导体电子知识基础。
而最近很火的半导体领域,就是在量子力学基础上发展而出的一种固体物理学。
属于物理学中非常细的一个分支。
因此,最顶级的那些物理大佬们一般不会研究。
但不代表就不重要了。
肖克利今年30出头,一副标准的科研工作者打扮,他说道:
“请放心,吴总裁,我的研究小组非常有信心。”
吴有训笑着点点头。
就在众人聊天时,李奇维一行人终于抵达。
吴有训连忙上前,欣喜地说道:
“院长,您来了。”
这一声院长,估计也只有他们两人能理解其中的含义。
李奇维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
“有训,我是专程来恭喜你的。”
“你这个诺奖可是来之不易!”
“有你这个诺奖大佬在,实验室的未来我是不担心了。”
众人皆是会心一笑。
接着,吴有训开始向李奇维介绍来迎接的主要人员。
“这位就是负责晶体管项目的肖克利组长。”
李奇维看向对方,嘴里说道:“不错,不错。”
后者非常激动。
寒暄完毕后,吴有训带着李奇维开始参观实验室的几个重点项目。
他知道院长此行前来,除了恭喜自己,肯定也要看看实验室的情况。
因为这里关乎着公司和集团的利益,更是以后婆罗洲庞大计划的资金引擎。
众人首先参观的是晶体管项目。
在肖克利介绍完后,李奇维忽然提到:
“可不可以用pn结的形式,来制造更好的晶体管呢?”
哗!
肖克利等人顿时一惊。
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是固体物理学领域刚出不久的概念,没想到布鲁斯教授竟然知道。
他连忙表示,马上进行尝试。
李奇维笑着点点头。
接下来,他又陆续参观了激光器、太阳能电池等重点项目。
最后,他还听了吴有训主讲的关于“电子计算机可能性”的报告。
其中,吴有训重点阐述了目前计算机研发的难点:
“缺少一套简洁而高效的编码规则。”
对此,李奇维建议道:
“能不能考虑使用二进制的方法?”
哗!
众人皆是一惊!
目前所有关于计算机的研究,几乎用的都是十进制,这也是人类最熟悉的进制。
布鲁斯教授竟然想用二进制?
李奇维笑道:
“不用惊讶。”
“早在17世纪,莱布尼兹就发明了二进制计数法,用0和1表示所有数字。”
“不管是电子管还是晶体管,它们的主要功能其实就是【开】和【关】。”
“这不正好对应0和1吗?”
哗!
吴有训茅塞顿开。
这说不定真是一个好办法。
李奇维结束了阿尔法实验室的参观后,当天便返回了古晋。
对他而言,不管是计算机还是晶体管,都属于技术的范畴。
他只要简单粗暴地给出提示即可。
聪明的工程师们总能想到各种办法来实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