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这京城和我们蜀地风俗不一样,我也不太懂,幸好有蓝嬤嬤帮忙,要不然我更是两眼一抹黑。”
蓝嬤嬤是当年肖家的老嬤嬤,当年也是想跟著肖家去蜀地的,后来肖家实在没办法她才留在京城。
发还了身契,等到肖家回京,蓝嬤嬤又回来拜见过许氏,想过若是肖府有需要,她可以再回来为奴为仆。
许氏感激她的这份恩情,送了些布匹给她,说有需要的时候再寻她。
正巧,赵家初到京城,赵太太周氏身边没有熟悉京城事务的嬤嬤可以分担提点,春暖求到了许氏头上,许氏就想起了蓝嬤嬤。
“老奴见过二姑娘。”
“蓝嬤嬤不必多礼,多谢您在母亲身边照应。”
蓝嬤嬤其实真不必这么多礼的,她已是自由身,在周氏身边也是只是帮衬,连活契都没签,反正她愿意帮衬著做就多发些月银。
都是肖府府信得过的老人,周氏也很信任她很尊重她。
“太太很厉害的,记性也很好。”
蓝嬤嬤主要是提醒周氏谁家是谁家,和谁家又有什么利害关係,这些事儿周氏在昌州涉及的很少,毕竟京城的官大,又复杂,一个不好就会得罪这个得罪那个的。
“我是头痛得很,只盼著燕儿早点过门,將这一摊子事儿交到她手上。”
周氏並不喜欢京城中的这种生活。
但是二儿子又这么有本事,让她有资格在贵夫人圈中露脸了,不喜欢的事儿也得去做。
听周氏这样说,春暖心里暗暗好笑。
婆婆和娘家母亲还真是一样,都想当甩手掌柜,就想享清福。
都说新媳妇进门,婆婆最怕的就是被分权了,结果没想到自己家这位倒是个例外。
还有一个就是,秋燕也並不是想要掌管中馈的人。
果然应验了那一句话: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她倒是能想像等秋燕进门后在她面前抱怨掌管中馈的辛苦的场景了。
秋府,秋夫人看著女儿头疼得很。
“燕儿,以前你不学我也不拦著,如今姑爷是朝中为官,以后要打点事务也颇多,而你婆婆又是从昌州来的,根本就指望不上,就算要指望她,那也得有一个度,最后还是要交到燕儿手中。”
“母亲,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这些看帐本什么的真的好枯燥,能看不就好了。
其实这些年母亲教了不少,她也懂,就是不想动。
看著母亲身后的林嬤嬤,眼前一亮。
“母亲,让林嬤嬤跟我一起去赵府吧。”
林嬤嬤看著这样的大小姐一下就笑出声了。
“你这丫头,你这丫头。”
秋夫人何尝不知道秋燕打的什么主意啊,林嬤嬤一直在她身边伺候,事实上也是为她准备的陪嫁嬤嬤。
“就算林嬤嬤跟了你,你也要自己懂一些。”
“知道了,母亲。”
秋燕知道母亲这是真要把林嬤嬤给自己了,开心坏了:“母亲最好了。”
“你呀,都这么大的年纪了,也马上要出嫁了,你看看你和春暖比,你家孩子都这么大了……”
“母亲,遇良人先成家,我那是之前没遇上良人啊。”秋燕红著脸道:“我总算明白了有缘千里来相会的道理了,我千等万等,就是为了等他。”
“你还真是……”
不得不承认,这个女婿样样都满意,能到到这样一个女婿,她也挺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