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刘和伟,站在眼前,都有一种被看穿的感觉。
仿佛,身体的第一感觉,就在告诉自己。
确定一件事情,眼前的人,就是诸葛孔明。
就是那个横亘中国文化,纵横的智者。
孔明。
诸葛,孔明。
两人之间的眼神交汇之间,都看到了对方眼里的情绪。
互相交汇,互相交汇的流淌情绪
一个主公,一个谋臣。
“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曾两次到来,不可相见,已留书一封,不知先生是否阅之?”
“南阳野人,疏懒成性,屡蒙将军驾临,不甚惭愧。”
你也看不出惭愧来啊.
也看不出眼里的霸念,从康凯的视角来看,和曹操,又或者,从感觉上来看,和高欣欣拍摄讨伐董卓的戏份时,给人的感觉就完全不一样。
那边的总体基调,都是一种霸者,争霸的信念,大家对《三国》的理解都有一种共识。
那就是这个时代,是属于男子汉的时代,是争霸四方的时代。
就算刘备是其中最‘弱小’的霸主,但也有着一种非同凡响的霸念,也有着争霸天下的心
而诸葛亮,眼前的李轩,虽然有着一种智慧碾压自己的感觉和气质,但也过于清淡了一点,似乎就不似野心。
当真就是南阳野人,疏懒成性.
而此时,刘和伟,就和李轩对着眼神。
对着戏。
互换着信息。
是李轩和刘和伟,也是诸葛孔明和刘备,没有任何提前演练甚至围读,甚至连提前见面都没有,一来到片场,就进入了戏里.不可思议的是,刘和伟没有任何违和感,之前来到这里的种种思考,都化作了作为演员的本能——
从眼神,就看的出来,这是一个貌似需要自己全力以赴的对手。
不可思议,我可是视帝‘演员’。
让我去全力以赴的事情他压的住自己吗?
眼下。
他就知道了。
绝对可以,轻易可以!
接得住!
“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
“如此,愿闻将军之志。”
将军之志吗?
在这里,台词本就已记的滚瓜烂熟,无非是争霸天下,复兴汉室之类的话语。
对台词的话,也并非很有难度的事情。
只是,当李轩的孔明,能够接住戏的时候,如果用预设的角度去回应的话。
是不够的。
绝对是不够的。
最主要的是。
李轩,把自己的情绪给挑起来了。
他的眼神。
就是在传递的一些东西,一些.和他在之前的片场看到的完全不一样的东西
这个孔明是不一样的。
他就不同于这个时代里的任何一个人,十分的格格不入。
如果说在之前,刘和伟看到这格格不入的眼神时,大概也只会以为,这是缺乏对剧本的理解。
大家都是这么看待三国时代的,你却不一样,那错的难道是大家吗?
又或者.
只是,李轩的眼神里,存在的情绪就并非宏图霸业。
他有宏图,却所寻却并非大业,貌似就并非是‘野心’的霸业
豪杰们为什么热爱三国,因为三国时代代表着一个最原始的,最野性的时代,用最原始的方式,去争夺金银财宝,女人,权力,一言能让人生,让人死的无上权力,让天下人生,让天下人死的权力!
野心,霸念,迷人的掌控欲望。
这些都他妈是三国!
而眼前的男人,诸葛孔明,他传递的眼神里,没有野心,没有霸念,也没有掌控的欲望。
只有一种悲悯,一种,对于天下苍生的悲悯。
大部分三国的豪杰们,总是看不到的一件事情.为什么有黄巾之乱,为什么会有三国争霸,还不是因为农民活不起了,还不是因为平民百姓,他们活不下去了。
他们为什么能为张角的‘符水’而卖命。
因为张角真的给他们喝了热水,有时候,一碗热水,一场病就顶过去了,而其他的英雄豪杰们,只会把农民的脑袋当成功勋章.用他们的血来把酒言欢。
该死的。
该死的。
该死的。
为什么我没看到这一点?
刘和伟就猛的惊醒来.从所有的看《三国》的角度里,他就从来没有从‘农民’的姿态和视角去看《三国》。
假如我真生在三国时代,肯定是一方霸主豪杰啊!
这种事情。
这种事情
只有李轩,只有这位孔明,他用眼神,在告诉刘和伟,《三国》时代的英雄豪杰们的史诗,他们的赞歌,他们的伟大和强大,用智慧和谋略,去争夺地位一切的时候,农民这个被遗忘的群体,百姓这个群体,他们死亡,他们像尘埃一样死去.
老人,男人,女人,孩子,全部平等的被当作功勋章的死去。
刘和伟,有点想哭。
此时。
胡君也被感染,也看的出来。
那个一开始来李轩这里,信誓旦旦的说,要让李轩知道什么叫做戏骨神威的刘和伟.要带着这里的三国节奏走的视帝的。
此时,他的节奏,在被带着走,甚至,自己如今主动放弃了主导的权力——将这份权力,全部交给了李轩。
在被一个,新生代演员,第七代年轻导演,空降的关系户。
带,着,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