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成持重的邓愈隨即问道,“这事情皇后殿下知道吗?”
“肯定能知道一些。”马寻实话实说,“我也不敢全都瞒著啊,只是不知道该报朝廷还是只和她说一声。”
邓愈笑著说道,“那就別在朝廷说,找到了是大功一件,找不到也不碍事。”
皇后知情就好,可不能让皇后以为马寻被人带坏了。
马寻继续吐槽,“这么大的事情我不说,他们肯定不乐意,我觉得也瞒不住。”
大家都揣著明白装糊涂,凭马寻以往的人品和口碑,可以任由他胡闹一次。
只是这一次胡闹要是没个结果,以后再胡闹的话就要挨批评了。
这也就是马寻的口碑好了,很多事情大家都选择相信他,甚至是放纵。
“那我这些天帮你好好琢磨一下。”邓愈笑著开口,“只是水战之事,我还是不太拿手,只能是廖大哥出马了。”
廖永忠五十四,邓愈三十九,一声『大哥』谁也挑不出理。
廖永忠立刻说道,“那是最好不过了,现在最难的还是登岛、守岛,以及后续的兵马、工匠。
这也是一个必须找到银矿的,甚至想著后续开採的问题了。
但是也认识到现实的一些难度,那就是后勤等一系列问题,到底是跨海啊,有很多不便。
马寻將精心准备的资料交给邓愈,详细的记录了东瀛的一些地形、气候的问题,包括石见的大致位置,以及那里是东瀛的流放罪人之地的情况。
邓愈看著看著就觉得不对劲,这么精心准备的口供、资料,怎么看都不像是巧合。
心中有疑问,邓愈也不见外,“你不去朝堂奏报是最稳妥的,任谁看了都知你想要去东瀛,岂能是巧合!”
其实不要说邓愈了,就连何大这样的粗汉都想吐槽。
国舅爷审问倭寇太露意图了,直接挥舞著鞭子问石见,知道石见的能苟活一会儿,他只要想要的答案。
屈打成招,国舅爷玩的就是这个套路。
马寻顿时尷尬,“多做些准备,本来还想著要是你们不帮我,我就去朝堂闹,我准备的可齐全了!”
邓愈忽然间理解了马寻为什么和常茂、邓镇这些人玩的到一块,实在是太缺心眼了!
邓愈就摆出自己的態度,“这事情先看皇后殿下的意思,上位那里你更得去说。事情我帮你筹谋,找不找的到矿那是另一回事。”
马寻连连点头,找矿不是简单的事情,这也需要些运气。
毕竟虽然对石见有了初步的认识,不过石见银矿到底不是露天的银山,也不存在隨便挖一挖就可以找到矿。
廖永忠忽然问道,“卫国公,你觉得能找到矿的把握能有几成?”
邓愈就说道,“如果是其他人说,我只当是笑谈。小弟说的,我至少信五成。广西、云南能找到铜,这事情你知道吧?”
廖永忠愣了一下,说道,“倒是听说了一点,只是现在还不知道多少。”
邓愈指了指马寻,说道,“当年去打明夏的时候,就没少听到他嶗叨,四处找药材、找地方志。”
马寻顿时得意起来,歷史上云南的『滇铜”在明朝嘉靖年间才具备大规模开採的能力。
到了清朝的雍正年间每年能送到京城六百三十万斤,占当时全国的百分之八十的產出。
廖永忠有些鬱闷了,打明夏的时候他也是去了,还是仅次於傅友德的第二大功臣。
只怪当时的交情一般,没能让马寻请託帮忙找地方志、药材等等。
毕竟现在勛贵之间也都知道,大军出征之前,这位国舅肯定是要跑去领军大將那里请託帮忙找些『杂书』。
隨即廖永忠振奋起来,“那东瀛真的有银山了?”
邓愈也愣了一下,对啊,云南那边的事情小弟都知道,能找到千百年来无人留意到的铜矿。
那么东瀛那边的银山,小弟能找到也是理所当然了!
马寻更为斩钉截铁,“肯定能找到银矿,我现在就得徵调擅长探矿的人!”
廖永忠就忽然开始祈祷了,张赫可千万別提前找到了银矿,要不然我復爵的机会就错过了。
毕竟现在的张赫说不定都到了东瀛、到了石见呢,这可是一步先、步步先啊!
马寻则没有想那么多,只要大家支持就行,他对於找到並挖掘石见银山有了更多的把握。
大量的白银涌入,宝钞就有了锚定的贵金属,不至於雪崩一般的贬值吧!
到了那时,对缺铜的大明来说也是极大的好处。
看到马寻眉飞色舞的样子,邓愈和廖永忠对视一眼。
能找到银矿自然是最好的,也必须要出海一趟,要不然这傢伙肯定不死心。
其他人都可以出海,唯独他不能去,毕竟这小子到底是找银矿还是找仙岛,很容易让人心里犯嘀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