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等人都担心功大难封,马寻这个外戚本来应该是更加敏感的,可是这个谨慎的人看似对此不太担心。
马寻就说道,“有徐大哥、常大哥,还有保儿,我出不了头。再说了,我带兵的本事如何自家人都知道,老二几个现在都不信我了。”
有真材实料还是草包,有些事情是掩饰不了的。
朱楼等人此前也都是觉得马寻厉害,庆阳之战的威名天下传。
可是当回到了老家、真正见识到自家舅舅练兵的水平,一下子就是滤镜破碎了。
不说朱几个了,他们甚至觉得喜欢看医书的老五底子都比自家舅舅强。
不知情的人会担心马寻『威望太高”,稍微知道点情况的都知道与其担心那些有的没的,不如劝劝这位国舅上进一点。
马寻也继续说道,“等灭了王保保,我这个右都督就要到头。”
刘姝寧对此倒是不太担心,马寻身上的官职不少,可是基本上都是不管事。
马寻有些压力的说道,“真要是到时候让我主事一军,那我可得犯愁。”
大都督府拆分为五军都督府,这是迟早的事情。真要是到了那时候,马寻觉得自己最少也是要领一军都督府。
刘姝寧也不愿意聊朝政,还是担心问道,“可是你不太知兵,过去又如何?”
这就是问题所在啊,我其实本心来说也不想去。
可是我虽然改变了很多的事情,可是有些事情也是没有改变。
如果明年去打和林,大概率是徐达、常遇春和李文忠各率一路大军,比歷史上的徐达、李文忠和冯胜可能强点。
可是这一次大战,大明损兵折將,甚至称得上惨重,也改变了大明的一些战略。
明年如果出兵和林,那就是第二次北伐,是要创造汉唐都没有达成的永清蒙古大漠功绩!
蒙古实在是太重要了,虽然汉唐都觉得岭北不適合种地,但是忽必烈等人在那里屯由,在这里是可以站稳脚跟的。
和林不打下来,草原上就有可能再次出现一个强大政权。
就战略地位来说,和林所在的地方是向东可抄东北的后路,向南直接压迫京畿重地,向西予头指向河西走廊,威胁通往西域的后勤补给线。
和林所在的岭北,差不多就是压在雄鸡的脊背上。
而匈奴远遁欧洲、蒙古西征,距离確实是远,可是如果是从岭北出兵,基本上就是『一马平川”。
在蒙古时期,岭北就是扼守北方成为重中之重。元朝百年来通过农牧互补把和林打造成的大元雄关,是北元小朝廷最后的底牌。
而一旦打下了岭北,就促使明政权內部北边战略可以继续延续肃清蒙古、占领內亚的进攻策略。
歷朝歷代倡导的依託长城,实施近边防御的战略,奠定了未来二百余年明、
蒙长期对峙的格局,那將不復存在。
这是对明朝,及未来中国歷史的走向影响甚大的事情!
马寻一直惦记著去打和林,说到底就是心里多少还是有些血性。
他不知道歷史上的徐达是如何惨败,也不知道李文忠是如何得失相当,他只知道大明经此一役就只能收敛锋芒。
就算是此后有捕鱼儿海大捷彻底灭了北元小朝廷,但是『治標不治本”。
、瓦刺依然是大明北边最大的威胁,后面的事情自然就是朱瞻基撤掉驻守开平等地的军队,以及朱祁镇御驾亲征了。
马寻到底是怎么想的,刘姝寧自然也不是很清楚,她现在只需要安心养胎就好。
至於马寻知道一些事情,可是现在也没办法说出来,只是希望自己能够进一步的去改变一些事情。
不过现在,还是关起门来过日子就好。
马寻可是再次被皇帝训斥了,这是人浮於事的典型,这是官不尽职的反面教材。
现在大明的文武官员也都是要仔细一点才好,別在这个时候再次触怒皇帝。
中书省那边也是在紧急的商,一定要將六部的职权给进一步的细分才行。
想要做大事的马寻將观音奴叫到书房,“和林熟吗?”
观音奴无语了,“不熟,我去过大都、开平,陕西,就是没去过和林。”
马寻一想也有道理,“你兄长带著老婆孩子抱著浮木过黄河的时候可没带著你和金刚奴。”
金刚奴,也就是观音奴的弟弟,一起被俘虏了。
观音奴有些气鼓鼓的,隨即问道,“和林,你想问些什么?我知道的就和你说。”
拍了拍腿,马寻笑著说道,“我就知道你肯定知道些和林的事情,再不说就严刑逼供了!”
观音奴娇俏嫵媚的白了马寻一眼,倒是也不需要害羞,坐在马寻的腿上开始研究地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