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最新地址:www.88dushu.net
88读书网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406章 李相爷并不是嗜杀之人,其所杀,当

第406章 李相爷并不是嗜杀之人,其所杀,当

第406章 李相爷并不是嗜杀之人,其所杀,当是应杀尽杀

“……子玉啊,徐州之事,朕每念之便寝食难安。”

刘备抬眼望向李翊。

“这里好歹也是朕的立业之地,朕才离开几年,便能堕落成这样。”

“贪腐横行,民怨沸腾。”

“朕每思及此,便心痛如绞。”

刘备所不知道的是,正因为徐州是他的立业之地,贪腐才最严重。

越富裕的地方,越容易滋生腐败、

因为随便制定一个政策,都能给无数人带来利益。

人人都知道贪污要杀头坐牢。

可为何千百年来,依然有人敢去贪污呢?

因为这就是人性。

李翊柔声安慰刘备道:

“一个国家政权本就是如此,需要人为的干预。”

“如果上位者一旦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它立马就会腐败堕落。”

“此所以吾辈仍敬岗敬业者也。”

嗯……

刘备微一颔首,“适才爱卿说的查案之事,可与朕详细说来。”

“……臣建议,选派候补本地军官、官员负责徐州查案。”

“查得一贪官,便由候补顶其职位。”

“如此,查案者与继任者合而为一,可免官官相护之弊。”

李翊言语从容,显然已深思熟虑。

“此计甚妙!”

“朕与卿远在洛阳,确难保徐州官员不沆瀣一气,蒙蔽圣听。”

刘备眼中闪过一丝光亮,随即又黯淡下来:

“然……”

天子略作停顿,眉间皱起川字。

“如此行事,会否造成冤假错案?”

“若候补者为得官职,罗织罪名。”

“从而诬陷良臣,岂不寒了天下忠臣之心?”

李翊向前一步,殿外阳光斜照在他半边脸上。

“陛下所虑,臣已思之。”

“故此次特命庞统、姜维前往徐州主持查办。”

“此二人,一者智谋超群,一者谨慎细致。”

“相辅相成,可保无虞。”

“庞士元与姜伯约么?”

刘备微微颔首,眉头依然紧皱。

“……此二人确为佳选。”

“然人心难测,若候补者夸大其词,小题大做,又当如何?”

李翊拱手道:

“……陛下明鉴。”

“候补官员或会从严处置,然必以实证为基。”

“所谓‘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若自身清白,何惧查验?”

“若确有贪腐,便是咎由自取。”

刘备起身踱步,赤舄踏在冰凉的地砖上,发出轻微声响。

片刻后,他停在殿柱旁,目光投向窗外远处的洛阳街市。

“……子玉,朕尝闻‘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若因此造成冤案,岂非朕之过也?”

李翊神色肃然:

“……陛下,恕臣直言。”

“纵有万一错失,害不过一二官员。”

“然若放任贪腐,在一县则害一县百姓,在一州则害一州黎民。”

“为大局计,微观之牺牲,恐难完全避免。”

殿内忽然静寂,只闻更漏滴答。

刘备转身,眼中已有决断之色。

“既如此,便依卿之所奏。”

“然需传朕口谕与庞、姜二人:”

“查案务必证据确凿,不可轻信人言,不可严刑逼供。”

“若有冤情,许他们直奏于朕。”

李翊躬身领命:

“陛下圣明!臣即刻去办。”

“且慢,”

刘备忽然叫住正要退下的李翊。

“子玉此策,虽似雷霆手段,实则暗含仁心。”

“铲除贪官,造福百姓,方为大仁大义。”

李翊微怔,再拜:

“……陛下洞若观火。”

“昔日光武中兴,亦曾大力整肃吏治。”

“今陛下承续汉祚,自当效法先贤,重整朝纲。”

刘备微微颔首,目光似乎已越过宫墙,望向遥远的徐州。

“愿此举能还徐州清明,使百姓安居乐业。”

天子轻声叹息。

“待此事了结,朕当下罪己诏,若有冤屈,朕当一力承担。”

李翊抬头,眼中闪过敬佩之色:

“陛下仁德,必感天动地。”

“然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

“臣愿为陛下分忧,若有骂名,臣独当之。”

刘备摆手:

“朕为天子,岂能令臣子独担骂名?”

“去吧,速办此事。”

说完,刘备的目光再次落在那迭徐州奏折上。

“……但愿朕今日之决定,不致酿成大错。”

天子喃喃自语,声音消散在仲夏的热风里。

李翊领命,却未即刻退下,身形凝立于丹墀之下。

玄衣纹丝不动,似有未尽之言。

刘备正欲俯首批阅奏章,抬眼见他仍未离去,不由奇道:

“……子玉何故不退?尚有他事奏报?”

李翊躬身施礼,目光如炬:

“臣观陛下眉宇间仍有郁结,虽已定大计,心绪未平。”

“臣愿为陛下分忧,一发解之。”

刘备闻言,放下朱笔,长叹一声:

“子玉真朕之腹心,洞察秋毫。”

“朕确有一事萦怀,方才未及言明。”

“愿闻其详。”李翊道。

刘备起身,踱至殿中那幅九州舆图前,手指徐泗之地:

“依卿之策,以候补军官查案顶缺,固然可破官官相护之局。”

“然朕所思者,非仅擒拿贪官而已。”

“纵使将来新官上任,亦难保永不腐化。”

“且此前被贪墨之军饷赃款,若不追回。”

“国帑空虚,终是隐患。”

李翊认真听着,微微颔首:

“……陛下所虑极是。”

“贪腐之害,不仅在人之贪,更在财之失。”

“臣闻徐州去岁军饷亏空达百万之巨,若不能追回,恐伤国本。”

正当此时,殿外侍臣唱道:

“首相陈登求见!”

刘备扬手:“宣。”

只见陈登疾步而入,虽年过半百,步履仍健。

他施礼毕,即从袖中取出一卷文书:

“陛下,徐州六郡贪腐案初步核查已毕。”

“这是赃款明细与涉案官员名录。”

刘备于是将李翊之策告知陈登,首相听罢,亦是抚掌称善:

“翊公此计大妙!以候补官查案,一经查出,立时顶缺。”

“必可破其朋党之私。”

“以候补查现任,断其回护之念。”

“如此,徐州官场积弊可除矣!”

刘备却道:

“……元龙所言不差。”

“然朕与子玉正议追赃之事。”

“贪官可惩,赃款若不能追回,终是徒劳。”

李翊向前一步,声如金石:

“臣有一策:可严查贪官户籍田产,直接抄没家产。”

“如此既可填补亏空,又能震慑后来者,使其知贪墨之财终难保全。”

陈登忽摇头打断:

“翊公此策,老夫早已思及。”

“然据查,现已查办的几名贪官名下——”

“田宅皆无,银钱尽空。”

“纵是抄家,亦无物可抄。”

说着,陈登展开手中文书。

“如彭城太守周璩,贪墨军饷达二十万贯。”

“然其名下仅陋宅一座,薄田十亩。”

“家人皆布衣蔬食,不见奢华。”

刘备勃然变色,一掌击在案上:

“狡黠胥吏!必是早已将赃款转移至亲友门下。”

“否则巨万之财,岂能凭空消散?此辈欺朕太甚!”

刘备罕见暴怒,气得直跺脚。

这些贪官也真是人精,早已料到可能会有事发的一天。

提前把赃款转移了。

即便事发,都要恶心一下刘备。

刘备怒不可遏,对李翊说道:

“此事无论如何,都务必要深挖严查。”

“必须给朕查出一个所以然来!”

李翊目光骤冷,作揖道:

“……陛下明鉴。”

“既如此,当行连坐之法。”

“贪官之亲友,既享其赃银,便当同罪。”

“可一并查抄,以儆效尤。”

殿内霎时寂静。

陈登闻言色变,急忙拱手:

“陛下,不可!”

“连坐之法,秦之暴政也。”

“光武中兴以来,慎刑恤狱,方得民心。”

“若因贪官之罪,株连亲族,恐失天下士人之心。”

李翊却道:

“……陈相过虑矣。”

“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

“徐州贪腐已成痼疾,非猛药不能去疴。”

“且那些亲友既收受赃款,便非无辜之人。”

“今若纵容,将来贪官皆效此法。”

“将赃款转移即可保全,反腐大业岂非空中楼阁?”

李翊提出连坐,让陈登去查那些贪官的户籍。

把他们的亲友的家产,直接全部抄没了,以此来补国家亏空。

而李翊给出的理由也很简单。

这些亲友,平日跟这些贪官的官员来往。

贪官平日贪污里多少赃款,这些亲友心里难道会没有数吗?

既然知情,还敢接收贪官所给的好处。

就不要抱怨将来事发,牵连到自己。

当然,你真要说亲友当中有没有可能会有无辜呢?

这个肯定还是会有的。

但还是那句话,高层永远是从国家宏观发展的角度来解决问题。

微观的私人角度,不是国家高层该考虑的。

高层们所想的,只是让整个国家整体向上发展。

没有人可以同时兼顾所有。

故牺牲,是必要的。

就如同刘备刚入蜀时,令法正、诸葛亮制定《蜀科》。

诸葛亮坚持要施行严刑酷法是一个道理。

法正也曾援引汉高祖进关中后废除秦朝苛法,约法三章的故事,希望能宽容治理。

但诸葛亮则认为蜀地的大族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渐被大族的专擅所替代。

所以自己如今实行严刑峻法,就是为了纠正这种政治形势。

可以说一条暴论,

在古代只要施行的是严刑峻法,肯定会有无辜者被牵连。

只是多或少的问题而已。

包括诸葛亮的《蜀科》,刑法是非常严的。

不可能保证绝对公平公正。

但还是那句话,高层永远是从国家宏观的角度层面去思考问题。

事实就是,诸葛亮治蜀后。

蜀地的风貌大改,吏治焕然一新。

而李翊也是秉持着这样一个理念,来处理徐州甚至天下九州的贪腐问题。

刘备沉吟不语,目视舆图上徐州疆域。

良久,他方缓缓说道:

“……子玉所言,虽似严苛,却切中要害。”

“然元龙之虑,亦不为无因。”

他忽转向陈登,“元龙出生徐州,可知当地豪强与官吏勾结之情状?”

陈登叹道:

“……臣不敢隐瞒。”

“徐州富庶,商贾云集,官商勾结,盘根错节。”

“许多官员将赃款假托商业往来之名,转移至商贾之家。”

“或购置珠宝古玩,藏于他处。”

“甚至有的暗中放贷取息,手段层出不穷。”

李翊冷笑:

“如此更当严查!可派精干之士,彻查这些官员及其亲友近年之资产变动。”

“凡无法说明来源之财富,一律充公。”

刘备颔首道:

“……便依此议。”

“然需定个章程:一者,查抄范围限于直系亲属及确有证据证明转移财产者。”

“二者,设申诉之渠道,若有冤情,许其自辩。”

“三者,所追赃款,半数归回国库。”

“半数留于徐州当地,用于民生建设。”

陈登闻言,神色稍缓:

“陛下圣明!如此既追回了赃款,又不失朝廷仁政。”

“臣建议,可令庞统、姜维在查案同时,专门组建一司,负责追赃事宜。”

陈登毕竟是徐州大族,他肯定还是希望对徐州士人采取相对怀柔一点的政策的。

李翊听罢,唇角微扬:

“陛下还真是一如既往的仁厚,不过莫怪臣未有提醒陛下。”

“陛下是万民之主,底下人永远都是给您听您想听的话。”

“您不想听的,底下人永远不会报给您。”

“时间一长,视听受到蒙蔽,自然会影响自己的判断。”

“此所以古之帝王,晚年多荒废政事之因。”

“盖其认为天下皆定,无有政事需做耳。”

“然,只要国家还在运转,就必须要上位者时时刻刻砥砺自己。”

哦?

刘备眉梢一扬,沉声说道:

“爱卿这是话里有话啊,你是想告诉朕。”

“底下的人,会跟朕耍心眼子?”

“……难说。”

“……呵呵。”刘备微微一笑,“爱卿察人心之术,冠绝天下。”

“那就让朕拭目以待吧!”

李翊微一拱手:

“既如此,臣再保举一人前往徐州配合查案。”

刘备问是谁。

李翊答曰:

“此人乃义阳郡新野人,姓邓名芝,字伯苗。”

“乃光武名将邓禹之后。”

“其人精于算计,明察秋毫。”

“现任度支尚书,善于查核账目,追踪资金流向。”

刘备准奏:

“……善。”

“即令邓芝为徐州追赃使,协助庞统、姜维查案。”

“另颁朕旨:凡主动退赃者,可从轻发落。”

“凡检举他人藏赃者,可将功折罪。”

陈登忽然想到什么,又道:

“陛下,臣尚有一虑:”

“若追赃过急,恐逼得狗急跳墙。”

“徐州地处边境,若贪官与境外势力勾结……”

刘备目光一凛,连连颔首:

“……元龙所虑极是。”

于是转头对李翊吩咐道:

“子玉,调徐州附近驻军,以演练为名,加强边防。”

“同时令庞统他们暗中查访,是否有里通外国之情事。”

李翊拱手:

“……臣即刻去办。”

“必使内肃贪腐,外固边防,两不误。”

刘备终于展颜,执二人手曰:

“有卿等辅佐,朕无忧矣。”

“愿此次徐州之事,能成为天下反腐之典范。”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88dushu.net』
相邻小说: 三十岁才来成长系统 重生2014:我,刑侦之王 回乡种田:末世系统早到十年? 无限剑制练成了,你说这是龙族? 预支未来,修出个人间武圣! 我今来见白玉京 猎人:我死了也变强了 仙子,我真得控制你了! 神豪:从家族企业快破产开始! 说好的上泰山派,你给我九龙拉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