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在第三天的时候,有人匆匆来报:“陛下,长安城外,忽然多了许多兵卒,正是我大唐于虎踞岭一战,被俘虏之士卒!”
闻言,唐皇李世民大喜过望,激动地说道:“好,观世音菩萨果然没有诳朕!来人,为观世音菩萨建庙,朕要好好感谢菩萨的恩德!”
李世民一番动作,都是为了感谢观世音菩萨的救命之恩。同时,他也不忘安排人手去将那些被莫名救回来的战俘安置下来。
王五只觉得恍惚之间,仿佛看到了一轮耀眼的佛光。紧接着,他就感觉斗转星移,自己所处的环境瞬间发生了变化。
“这是……哪里?”王五一阵迷茫,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他环顾四周,发现身边的其他战俘也都是差不多的表情,一个个都一脸茫然,不知道自己究竟身处何方。
直到长安城中,有一队人马出来,重新接管了他们,他们这才知晓发生了什么。
“我们竟然回来了?”一位战俘难以置信地说道。
“是观世音菩萨显灵,将我们从那大同军中,给挪移到了这长安城外?”另一位战俘兴奋地猜测道。
这些,都是新来的上官告诉他们的缘由。原来,是观世音菩萨出手相助,才让他们得以重返家园。
只不过……
王五看了看自己的其他战友,却发现他们之间,都没有多么高兴,反而还有些不舍!不舍那战俘营之中的生活!
“这就回来了……”王五心中五味杂陈。如果说第一天被俘虏的时候,他还满心期待着能够回来,那么从第二天开始,他的想法就逐渐发生了改变。
在战俘营中,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学习、一起劳作,生活虽然艰苦,但却充满了温暖和希望。而现在,这一切都结束了,他又回到了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
甚至,现在这都回来了,王五就更加不舍。然而,现实已经发生,他也无法改变,只能乖乖听令。
结果,新来的上官,却下达了一个让他们诸人都难以接受的命令:所有战俘,从大同军中所得之物,全部都要上缴!这其中,就包括战俘们的作业本和“大同字典”!
“佛门可真不要脸啊!”一位战俘忍不住抱怨道。
“就是,观世音堂堂一个菩萨,都亲自出手介入,将那些战俘给挪腾到了长安城外!这也太不讲规矩了!”另一位战俘也愤愤不平地说道。
“太坑爹了,这样整开的挂太大了!”又有一位战俘吐槽道。
原来,这些大唐战俘中,有不少是现代的穿越者,他们身上带有“小轮回烙印”,轮回烙印之间可以互相沟通联系,等同一个“传声机”。
当一众大唐战俘都被观世音给救走了之后,这些现代的穿越者们,就各自通过“小轮回烙印”,来相互吐槽。
毫无疑问,对于他们来说,佛门这般“不讲武德”的行为,让他们感到无比隔应。
不过……
在隔应的同时,这也不一定是一件完全的坏事。
“大同的种子,已经种进了那些大唐战俘的心中,我们可以等到他们扎根发芽。”最后,还是方翰一言定鼎,将这个事情盖棺定论。
从一开始,大同会这边,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那大唐战俘在入了战俘营中的第一天开始,就在被大同会影响。
扫盲,为的就是让战俘们多一些分辨能力,让他们能够明辨是非,了解更多的知识和道理。
之后的电影之类,便是明显无比的“文化输出”、文化影响。通过这些文化产品,让战俘们接触到不同的思想和观念,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他们的认知。
现在,那些战俘虽然都被救了回去,但他们的精神,却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一些影响。只是影响深浅不同,带来不一样的结果而已。
“大同字典”和作业本都被收走了,这让王五心中有些愤怒。他心里也有些明悟,这是自己“识字”的权力,也被收走了!
虽然愤怒,但却也无可奈何。在这个封建社会里,权力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他们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
“我的‘大同字典’……”王五充满了不舍,他紧紧地握着拳头,眼中闪烁着泪光。
失去了字典,王五仿佛变回了原本的文盲,他仍然大字不识一个。但此前发生的一切,却还留在王五的心中,难以忘怀。
那些在战俘营中的日子,那些与战友们一起学习、一起奋斗的时光,那些接触到的新思想、新观念,都如同烙印一般,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中。
浑浑噩噩过了两天,王五感觉自己就像一具行尸走肉,被动地经历着这一切。他仿佛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完全失去了自主的能力,连一丝一毫自己做主的权利都没有。
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
新来的长官,不知是出于何种考量,竟做出了一个决定——暂时放他们这些“战俘”回去休息。这看似是一种恩赐,或许是对他们战败被俘之后的一种补偿吧。
王五,这个在战场上历经磨难的汉子,也得到了这样的机会。他被允许回到家中,享受一段难得的安宁时光。
其实,这背后也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近些日子,大唐王朝面临着诸多困境,民间怨声载道,百姓们对当下局势充满了不满与愤恨。
而在朝堂之上,那些达官贵人们,对这些战俘也充满了不信任。正是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才促成了这次战俘归家的机会。
对于这些饱经沧桑的战俘来说,这或许并非一件坏事。
至少,王五有了回家的可能。他默默地收拾好行囊,将心中的失落与苦涩一并收起,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回家的路,目的地是那魂牵梦绕的王家村。(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