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厨房里洗碗的母亲关掉水龙头,双手沾满泡沫地望向客厅;躺在沙发椅上眯著眼睛半梦半醒的祖父微微张开眼睛,透过缝隙寻找电视机屏幕的光亮;正在院子里抽菸的父亲扭头透过百叶窗看了过去。
脚步刚刚上楼准备回房间玩游戏的八岁孩子停了下来,站在楼梯口探出脑袋看向客厅;正在卫生间里挤青春痘的青春期少女察觉不到外面的动静,打开卫生间门探出脑袋,拉长耳朵捕捉外面的声音。
世界,短暂地摁下暂停键,所有注意力全部朝著“黑屏”聚集。
然而,只是视觉的蒙蔽而已,听觉並没有。
那些击掌、那些节奏依旧在空气里迴荡,不过斯台普斯中心里里外外的人们也在黑暗里陷入困惑,不明白髮生了什么,面面相覷地看著彼此,试图寻找答案,但周围四个街区灯光全灭,只有月光洒落下来,朦朧的光线之中著实看不清楚脸孔和眼神,无法完成交流。
所以,接下来呢?
有人停了下来,有人屏住呼吸,有人大声嚷嚷,有人鬼哭狼嚎,但格洛莉亚没有,她只是停顿了片刻,望著眼前的无尽黑暗,又继续击掌,哪怕眼眶里盛满泪水也没有任何犹豫迟疑,坚定不移地拍打双手——
她,听到了。
她听到安森的呼唤,她听到安森的吶喊。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他在寻找信心和力量,他在寻找同行者,他在寻找绝望里继续坚持的一缕希望曙光。
他以为,梦想只是一个幻影,一个自我想像、一个虚无泡影,经歷痛苦和绝望之后,终究转身离开,形同陌路;然而,午夜梦回的时候,却依旧牵肠掛肚,犹豫和挣扎的终点还是无法放弃那些狂热。
所以,他在呼唤勇气,他在等待同伴,他在寻找曙光。
现在,就是至暗时刻,却也是黎明破晓前的最后转折,只要能够坚持过这一刻,曙光就会衝破黑暗。
一切……正如“黎明破晓”这张专辑。
终於!
格洛莉亚懂了,她懂得整个舞台的意义与灵魂,如果说去年是“別假正经”,那么今年则是“黎明破晓”,安森以这样一种方式將整张专辑的灵魂展现出来,又以这样一种方式让人们领略他作为单人歌手的创作理念。
那么,谁“听”到了?
格洛莉亚第一个高高举起双手,宣告自己的存在,她始终在这儿,她始终不离不弃,她依旧一路相隨。
啪啪!
格洛莉亚正在拍打双手,泪光涔涔的眼睛里透露出一抹坚定,正在以最简单却最直接的方式传递声音:
她,一直都在。
置身於无边无际的黑暗和寂静里,视觉暂时丧失作用,经过最初短暂的不適应之后,听觉开始灵敏起来,似乎可以清晰捕捉到四周的所有声响,哪怕最微小的声音也不会错过,那些掌声滚滚而来。
一下,再一下,宛若心臟跳动,不由自主地开始捲入其中,乃至於沦陷,身体也跟著蠢蠢欲动起来。
刚刚放下来的双手又重新举起来,左顾右盼之中似乎能够感受到血液的汩汩沸腾,一种语言难以描述的激动和期待悄悄点燃,自己也说不清楚,反正好像有什么事情即將发生,忍不住地跃跃欲试。
渐渐地、渐渐地,掌声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取代视觉,在黑夜里唤醒听觉,將迷失在黑暗里无所適从的灵魂號召起来,按图索驥,跟隨声音寻找到彼此,一起击掌、一起前行,一起等待黎明的曙光。
无法控制地,原地跳跃起来,疯狂甩头,一边击掌一边欢呼,滚滚热浪驱散寒冷驱散黑暗,世界似乎开始“明亮”起来。
浩瀚而恢弘,一副画卷在黑夜里徐徐铺陈。
然后,无止无尽的浩瀚之中,从宇宙深处传来一个声音——
“航行!”
剎那间,撕破苍穹,疑似银河落九天,澎湃能量汹涌而出,一下点燃所有能量。
焚烧理智、摧毁矜持、挣脱束缚,一秒陷入狂热,没有思绪也没有猜测,没有人理会自己的想法,只是放任自己在这股癲狂里隨波逐流,成为这股惊涛骇浪里的一部分。
尽情歌唱,就好像是生命最后一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