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魏开国,到现今发生的所有事情。
一切的丑恶都能从国书中瞧出来。
拓跋氏早期落后,就如弟娶寡嫂,儿娶母妾,又或者是拓跋焘屠城的这种行为都被一五一十记录了下来。
百姓们都被这种行为恶心到了,指指点点,而贵族的鲜卑人都觉得气愤不已,他们不停上奏,他们说崔浩是有意暴露国耻,十恶不赦,说他本身就瞧不起鲜卑人,不配待在朝堂之中。
拓跋焘亲自去了《国书》碑林。
而最让拓跋焘起了杀心的,是碑林其中的骠骑花木兰一篇,他记得,他在那一日已经明确命令天下,不准,不准提起这个人,不准出现这个人的任何事情。
他的手抚摸了一下碑文,他命人砸了它,砸烂了那块历史。
公元450年,拓跋焘下令逮捕崔浩,亲自审讯。
崔浩被抓,他被关在了囚车里。
他被装上囚车押往刑场的时候正好七十岁,从弱冠之年算起,他为这个政权驱驰操劳了整整半个世纪。
但是他换来的,却是三个小兵在他头上撒的尿,还有数十个人的虐待。
他抬起了头,颤颤巍巍看向了刺眼的太阳,他笑了起来,笑得悲哀。
人们总是不能直视自己曾经做下的恶事。
7月,拓跋焘判崔浩死刑,诛灭九族。
崔氏的姻亲都受到株连,全被灭族,诛杀之广,闻所未闻,史称“国史之狱”。
国史之狱夷了清河崔氏,河东柳氏,太原郭氏,崔氏一族就此没落。
许多人在崔浩死后去了碑林。
许多人都瞧见被砸的稀烂的一块碑文,他们都不曾知道,那块碑文记载了谁,那块历史被真正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