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国的尚灏王,他上位也是小宗入继大宗,而且清朝还有正式的册封。
由于其兄尚温王之子尚成王早死,也就只好让这位具志头王子上位,作为琉球的国王,萨摩的提款机,幕府的傀儡,大清的藩属。
至于他能不能治理好这个国家,难说。
但是清朝旗号的西洋船只,这还是头一次见到。
尚灏王一再的要确认此事,便要琉球国的三司官来首里城商议对策。
清朝一般来到琉球,也就是一个册封。
而琉球和清朝的往来,一方面是按照定例往清朝派遣留学生,一方面就是朝贡贸易,这是日常。
清朝对于琉球的朝贡,一向还有优惠的。
至于琉球有时候进贡一些珍玩,明清两朝对于他们都有优待,知道琉球是小国,要靠着海上贸易来赚点小钱,这些物产又不是他们那里出产的,于是就让他们进贡土特产。
也难怪琉球人提到天朝上国,那都是皇上的恩情还不完,更何况琉球国内部还有从福建来的闽人三十六家,给琉球带来了技术和文化。
但是也有麻烦事,清朝的使者在海禁以后来到琉球时,经常要和琉球易物贸易。
虽说是强买强卖,有时候在琉球这边缺货时,不得不搜刮富户来应付上差,但总比萨摩藩搞的事情要强的多。
幕府好歹还会帮琉球出气,从郑经那里扣银子出来给尚王们找补,甚至琉球国使者登城的时候,幕府这边一般也会招待。
而萨摩藩,后来明治时期的日本政府,还有招核的前二十年,那是纯纯的拿琉民不当人了。
这一时期的日本官员,也就锅岛家的藩主来到琉球的时候,帮助琉球百姓发展制业,还有些功绩。
别的不是可持续性的竭泽而渔,就是逼着琉球百姓去送死。
甚至比起来,萨摩藩这个时候的盘剥,好歹还只是要钱,甚至在蔡氏的蔡温作为三司官的时候,还偏袒于琉球本土派,而不是亲日派。
都是福建来的,虽然琉球蔡氏自称蔡襄后人的比自称蔡京后人的多,但是蔡温的手段可是很蔡京的,他当时物理清除了一批反对派,比太师弄了个元祐党人碑可要凶残多了。
不像是有些本土琉球人,把自家神话谱系往日本神话世系上靠,直接就当了琉奸。
以后的日本统治琉球时期,可要比前面的萨摩藩还不是人。
而且萨摩藩多少在清朝使者过来册封的时候,还知道躲起来,跑去久米村或者别的什么村庄。
他们来的时候,还是1609年,那会儿明朝自己也是江河日下,原来琉球只有大明一个老板,而且还很照顾小弟的经济困难,朝贡的时候都要他们降低贡品等级。
清朝也是这样,但岛津家来了,就没有琉民的好果子吃。
原来没有番薯的时候,琉球人有时候干脆就吃苏铁种子,经常性的闹饥荒。
只有富户以上,才能够吃得起大米,哪怕是靠海吃海,这也要分地方的。
现在俄国舰队还在海上,并没有要直接登陆的意思,这时候已经让琉球国的官员们,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其实琉球人比起来日本人,对于洋人还是更熟悉的。
琉球这个地方,是个海上贸易的中转站,往中国、日本和半岛都可以航行,各方的商人也能够来到这里进行贸易。
虽说本土的特产并不多,但也能够作为二道贩子吃到些利润。
但萨摩藩来了,就不行。
如今尚灏王的琉球,也有萨摩藩派来的奉行。
若是清朝册封来了,他们要下乡去躲着。
但这一次的情况,就有些不同。
萨摩藩派驻的奉行,经常是桦山家的藩士。
三司官也很奇怪,天朝什么时候有了洋人军舰了?
他们摸不着头脑,尚灏王也是。
大清虽然有大船,但是没有洋人那个形制的,而且这么大的船,一定是洋人的船。
过去琉球人也没见过俄罗斯人,萨摩藩又不是陆奥的各藩,也不是在北海道和虾夷当邻居的海蛎子松前藩,对于毛子是什么,也就是十一年前,平户的幕府代官要扣人家的船,结果引来了争端。
除此以外,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琉球这边,如今也是迷惑。
于是派出了一艘小船,派出了熟悉天朝官话的代官,靠近了“恩典”号。
“王爷,还是有使者来了。”
“这是自然,琉球是小国,面对天朝自然也要恭敬。不过于两面称藩,多少也为难他们了。”
昭梿不曾经历过这种出使,本身他也是清朝第一个出海到国外的王爷,到了琉球这边,难免对于尚王和他的百姓有些怜悯。
索洛维约夫对于琉球的印象么.
说起来,琉球出身的日本艺人倒是不少,早年间出演琉球背景的剧目还挺积极的。
怎么看,他们在日本这个环境下,其实也不算老实。
剩下的,就是使命召唤游戏里面,从首里城里面乌泱泱冲过来的鬼子了。
别的,确实没有。
至于琉球问题,完全是他介入海上贸易线路的一招棋罢了。
琉球在他的运作下,大概是能够断绝和日本这边藩属朝贡联系的。
但是最后能做成什么,还要看琉球人自己的努力。
要是内部还是向氏当中的一些琉奸能够有啥动作,那他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至于清朝已经知道了琉球内部的日本人,什么大和目付、在番奉行的存在,对于幕府来说,也是麻烦很大的。
索洛维约夫不知道的是,嘉庆二十二年,日本文化十四年,幕府的老中正有些人事变动。
他来的时间很巧,而萨摩藩最近因为财政紧张,还在琉球这里加紧盘剥。
这种时候,自然岛上也不会有藏起来的萨摩藩奉行。
等到琉球代官上来以后,他也有些惊讶。
前面虽然站的是清朝的官员,但是这个补子的服色,居然还是位王爷。
至于后面也有不少天朝的上差,这顶子不少都是红的,蓝的也一大堆。
后面就更奇葩了,南蛮人,全都是南蛮人。
尤其是为首一个穿绿色制服的,那眼睛比他这身衣服还要绿,头发又是金色的,还留着辫子。
不是只有大清这样天朝上国才留辫子么?
他们是没有见过,18世纪中后期,在欧洲宫庭当中,这种欧洲式样的辫子流行过一阵的。
等到礼亲王自报家门以后,这位代官也是非常震惊,直接就跪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