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太后不能干政,政事堂这些日积压的不少奏疏,自然没必要跟太后禀奏,不如回到政事堂,宰相们聚在一起共同商议决定。
于是太后令群臣各自散去,而她则转身回了后宫。
转身的刹那,向太后的脸上终于露出几分笑意。
目的达到了,这是属于胜利者的笑容。
是的,她铁了心要扶持端王赵佶即位,昔年官家和简王的生母朱太妃对后宫的影响,从新君登基开始,终于可以彻底抹去了。
若是简王即位,那么群臣肯定上表,要求追封朱太妃为太后,对她这个活着的太后来说,未免尴尬了,对她的太后权威也是一种严重的削弱。
这便是向太后铁心扶持赵佶即位的根本原因,说到底,后宫的太后也有她的利益诉求。
此时此刻,尘埃落定,向太后彻底放了心。
一切都在按她期待的方向发展,后宫之中,她的有生之年,太后的位置已经无人能撼动,死人也不行。
…………
群臣走出延福宫,宫门前各自客气地告辞。
大多数人要回官署办事,大行皇帝丧仪期间,积压的朝政公务实在太多了。
也有人乐得清闲,比如赵孝骞。
他是枢密副使,但他不喜欢管事,曾布派人请过他多次,说是商议枢密院事,可赵孝骞却像算盘珠子一样,被人拨一下他才肯动一下,曾布不邀请,他就懒得去。
此刻走到宫门外,赵孝骞含笑与群臣招呼告辞,人群里,他的眼神不着痕迹地与章惇迅速对视,然后各自飞快移开。
回到楚王府,发现赵颢在银安殿独自品茶。
最近在赵孝骞的亲自监督下,赵颢的体重似乎减了一些,至少肚子没那么鼓了。
赵颢却遭老罪了。
每天吃青菜,少油少盐,不仅嘴里淡出鸟来,一张肥脸都吃绿了,特别环保。
此刻坐在银安殿里品茶,赵颢也是有气无力,一脸的生无可恋,端盏啜了一口热茶,烫得他一激灵,全身的肥肉跟着颤了几下,然后继续沉寂,没精打采。
赵孝骞走进银安殿,赵颢抬眼扫过,懒洋洋地道:“新君确立了?终究还是赵佶么?”
“是的,太后和群臣已议定,赵佶即位。”
赵颢叹了口气,道:“按我说,你费这功夫干啥?直接让燕云兵马入京,然后坐在大庆殿的椅子上,让你的部将给你披上黄袍,谁敢不服?”
赵孝骞苦笑道:“这么搞,孩儿会被天下人骂死,而且史书也会记录,说孩儿得位不正,是篡逆之辈,这可是遗臭万年,多少桩功绩都抵消不了的。”
赵颢撇了撇嘴,道:“所以,你先让赵佶即位,最后让他天怒人怨,位子还没坐稳便被推下去,最后让群臣异口同声把你推出来,这是你想要的?”
“没错,这才是最合适最温和的办法,孩儿不想在汴京大开杀戒,我虽然不太在乎名声,可也不愿背负恶名,若真要遗臭万年,孩儿还是有点介意的,多费点事而已,我不怕麻烦。”
赵颢嗯了一声,道:“昨日我与殿前司都指挥使刘卯在汴京偶遇了……”
赵孝骞眨眼:“偶遇?”
“嗯,老夫派人跟踪,得到了他的行踪,然后老夫屁颠颠赶过去,终于成就了这场偶遇,缘分呐!”
赵孝骞:“…………”
处心积虑的偶遇,真是难为赵颢这把年纪,这般身材了。
“然后呢?”
赵颢咧嘴一笑:“既然是偶遇,自然免不了互相吹捧,互相抬举,然后顺理成章的,老夫拉他去了一家偷偷摸摸营生的青楼……”
赵孝骞眼皮一跳:“国丧期间,父王你居然还敢……真是艺高人胆大啊!”
赵颢毫不在意地道:“都是男人,自然是有需求的,刘卯也是心痒难煞,只恨无门可入,这方面老夫的门路比他多多了,我带他进了青楼,你是没见刘卯当时那表情,都快磕头叫爹了……”
赵孝骞感兴趣地道:“最后呢?刘卯对父王纳头便拜,从此言听计从?”
说到关键处,赵颢却突然住嘴了,神态悠然地翘起了二郎腿,幽幽地道:“欲听后事如何……先给老夫吃顿肉!你亲自下厨,老夫要吃炖得烂乎的大蹄膀!”
赵孝骞立马变脸,表情淡漠地道:“爱说不说,我还不爱听呢,若到紧要时节,不管刘卯是什么反应,我都有把握弄死他。”
赵颢怒道:“你这逆子,不知孝顺为父,让你给为父做个蹄膀都不答应,不孝啊!”
“吃了蹄膀我就给你办后事,顺便接收你的遗产,算孝顺吧?”
赵颢气得直喘气,一双小绿豆眼不甘又气愤地瞪着赵孝骞。
赵孝骞却丝毫不为所动。
都快胖成猪了,一身的富贵病,还好意思吃肉,真不打算活了,不如死在寡妇的肚皮上,也比吃死了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