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客令取消了,李斯还因为那篇文采飞扬的《谏逐客书》被秦王政封为了廷尉。
这个消息传到了中宫,大家都很高兴。
“紫荆,”木槿说,“这下你有福气了,李斯老男人被封为了廷尉,你就等着做廷尉夫人吧。”
“八字都还没一撇呢。”
栀子笑道:“紫荆,放心,本宫来帮你撇上这一撇,挑个好日子,本宫给你赐婚。不过,有个问题,那个李斯,年纪也不小了,应该有家室了吧?”
“怕什么,做小她也愿意的。”木槿说。
“这,还是不太好吧。”
“回殿下,李侍卫长的确有过家室,不过妻子已经病故两年,现在膝下有一对儿女。”紫荆说。
木槿答道:“原来是去做填房当后妈,不过比做小好。”
“你这刻薄的小蹄子,小心嫁不出去。”紫荆骂道。
——
李斯这边的事是好了,可是华阳太后的侄子昌平君、昌文君仍然遭到了贬迁,他们虽没被驱逐出秦国,却还是被贬到了秦国南部的边疆去了。华阳太后心里很不高兴,总要做出点行动。
“王后,华阳太后来了。”紫荆来报。
栀子连忙出去迎接华阳太后。
一番礼叙过后,华阳太后说:“王后,听说,这次谏逐客令,你出了不少力气,逐客令能够收回,你真是功不可没。”
“太后谬赞了,我其实没帮上什么忙,其实是其他人的功劳,其中作用最大的应该是李廷尉的《谏逐客书》。”
“不管怎样,反正逐客令是取消了,这对大秦来说也是好事一件。不过……”
“不过什么?”
“众客卿都得到了赦免,像李廷尉这样有才华的还得到了升迁。可惜,昌平君、昌文君二人却遭贬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他们二人犯了什么错吗?”
“没有,只是因为他们是哀家的侄子。”
栀子沉默了,茜草曾跟她说过前廷后宫曾经历过激烈的争斗,而华阳太后那一派曾站在秦王政的对立面。“陛下这么做也不太好吧,他们又没犯什么错。”
“哀家膝下无子,又远离故国,身边就这么两个侄子做个依靠,现在也要远迁,哀家真是生无可恋。据说,迁过去他们二人迁过去也是虚位,无权无禄,生活必定艰难,对于出生贵族的他们可怎么忍受啊。”华阳太后诉着苦。
栀子沉默了一会儿,仿佛自言自语地说:“我能做些什么呢,是不是该去求陛下,让他不要贬迁他们二人?陛下会同意吗?”
“王后,不必,你才谏过逐客令,再去求这件事,大王必定会生气,他本就不喜欢后宫干政。”
“我也是这么想的,可是该怎么办呢?”
“王后,如果你真心想要帮哀家这两个侄子,不必去求大王,你可以自己帮。”
“怎么帮?”
“昌文、昌平二人被贬到蜀地与楚地的交界处,那里尚未开发,此次二人前去,正是个开发该地的好机会,搞不好还能给秦国开辟出格富饶之地出来。”
“这个主意不错,不愧是太后。”
“不过,他们二人被贬过去,只有虚名,没有实权,说白了也就和放逐差不多,手中没有实权,又谈何开发呢?”
“实权?这个只能由陛下赋予吧?”
“王后,你的王后印也可以。”
“太后,我的后印只对后宫中的事物起作用吧,在前廷的公事中是不起作用的。”
“王后,在京城中是这样,可是到了地方上,特别是尚未开发之地,哪里还分得清王的命令还是后的旨意呢?你就给他们这个权利吧,这样只会对秦国好。”
“可是,这,我担心万一陛下知道了会不好。”
“大王将他们二人迁到那里去,无非就是放逐,哪还会管他们呢,只要你行事谨慎,大王必定不会知情。”
栀子迟疑了一下,说:“太后,容我考虑一下。”
“好,哀家自然也不会勉强你,你想一想。”
华阳太后走了以后,栀子思虑着这件事情,这时,杏子走了过来,跪在栀子旁边说:“王后,婢女感恩于华阳太后当年的收留,因此过来替太后向王后求情,太后本来就孤身一人,现在更是无依无靠,只想扶住一下侄子,给晚年留点慰藉,况且这件事于国于民都无害,甚至是有利之事,王后何不成全呢?”
栀子对杏子生硬的说话感到奇怪,但是她现在主要在考虑着太后这件事情,“杏子,你也觉得我可以做这件事是吗?”
“回王后,杏子觉得既然太后都亲自来求王后了,王后应该给太后这个面子。这是太后叫我呈给王后的,就看王后愿不愿意盖章了。”杏子说着从袖子里取出一卷帛书。
栀子打开,浏览了一下,发现是授权的懿旨,连懿旨她都拟好了,就等着自己盖章。
“王后,华阳太后都做到这一步了,王后如果不盖章,估计就得撕破脸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