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宝钗的绝望(2/2)

只要到当地买一大块地,然后落户本地,拿到户籍,基本就是当地的地主了。

那些官老爷只看钱,不管你是商人还是土匪。

但想成为士绅,还得更进一步。

接下来展廿四便用心结交地方官员,喜欢钱的给钱,喜欢女人的给女人,再加上帮忙刷政绩。

每年征粮的时候帮忙征粮,完不成任务的,就自己掏腰包买粮给补上,务必保证知县大人的业绩永远是优秀。

等知县三年考绩都是优秀,便会升官走人,而后面来的县官为了保证每年考绩不掉级,就必须和他展廿四交好,否则人家前任知县每年都能把粮食给收齐,到了你这里就不行了,那你分明就是昏官无能啊!

前程还要不要了?

若是一个刚正不阿的官员,或许不会做这种弄虚作假的事情,但这种官员展廿四向来绕着走,根本就不出现在他们的治下,压根就不和他们有任何交集。

他专门挑那种庸官,平庸、无能,偏又不甘心一辈子在这种小地方混日子的官员,就最适合和他沆瀣一气了。

靠着这一手,他成功成为了前后两任知县的挚友。

也是在这两位挚友的默许之下,本县的各个士绅,总是莫名其妙的就意外身故,然后财产土地被各家士绅共同瓜分。

展廿四深通政治之道,从来都是把朋友搞的多多的,就算是偷偷把别的士绅弄死了,也从来不居功,甚至还主动把功劳让给那些死者的仇人,帮他们暗中扬名,让县内各个士绅之间关系越来越僵。

至于那些士绅遗留下来的土地财产,他也从来不独占,都是跟着所有士绅一起,共同瓜分,而且自己向来只拿该拿的,一点都不贪婪。

毕竟,他的收益从来是明暗两手,不差这一点。

凭借着这种有分寸的做法,一直到本县所有士绅都死绝了,也没有人发现他的真面目。

展老爷向来做事情有始有终,哪怕是独霸了本地,成了当地最大的士绅之后,也不曾撤销对现任知县的支持,态度一直都是亲密有加。

那知县在得意于在这偏远之地得到了一位知交的同时,也颇为遗憾,本地教化不彰,多年来一个举人都没有出过。

可惜他却不知道,本地曾经出过一些读书种子,但都被展廿四给弄死了。

没办法,若本地出了举人,必定会有大量的人去投献,转瞬之间便会出现一个地方士绅,而且将来必定会是最大的。

他弄死士绅容易,但若弄死了举人,那事情就严重了,没准就会引来上面的关注,到时候王法如炉,他可不想被绳之以法。

所以,在那些才子考上举人之前,便把他们早早弄死,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至于说拉拢,在他们成为举人之前,拉拢当然是有效的,但等他们成了举人,这地位瞬间便会翻转过来,到时候你一个普通人,还想骑在举人老爷头上作威作福吗?

若万一更进一步,举人又成了进士,那说不得,他所有的财产都是给进士老爷准备的,自家反成了进士老爷的门下走狗。

以后本地能够考中举人的,有且只有展家的子孙,其他人谁都不行!

在了解到这一点之后,宝钗更是绝望了。

你说你一个山贼,老老实实地打家劫舍不就完了么?

怎么还这么心思缜密?

这还让不让好人活了?

完啦,只能一辈子做贼婆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