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早熟(1/2)

现在好了,等三个月之后,人家问起来:“淑芬啊,你家浩然上哪儿上学了啊?”她怎么说?要跟别人说:“就在镇子上,读四中!”吗?!

也不知道四中的校长在得知这一届的状元这么钟情自己的学校之后,会作何感想,历年来,别说是四中,就算是市重点二中,也从未争取到全市前三甲就读的机会,甚至前十名都没有过!

谁也没想到今年北山镇的大樱桃竟然会被往常年提前上市,尤其是吕家沟的大樱桃,提前了十天左右,很多实力雄厚的水果商还在北山镇联系代理、租赁场地,人手都没雇齐全的时候,就有吕家沟的村民骑着摩托车,后面用尼龙绳捆着一小筐樱桃到镇上找人卖了!

双顺却是不信:“嘁,说呗,谁信啊,你要是敢不去一中,在北山镇呆着,我婶子还不得揍死你?!”

“我还真就打算读四中呢,怎么,不行啊?!”吕浩然笑道。

“这有什么。以浩然哥的成绩,去一中和四中有什么区别么,学校也不去,课本也不看,他学了半年比人家学三四年都厉害,高中应该也不差吧?”马忠良道。

温小慧正在做笔记。听到这话,愣了一下,抬头看着吕浩然,雨桐则是杵着脑袋,饶有兴趣地听着。

眼瞅着进入五月份,再有一个月就要中考了,这可不像是高考,考试结束后还有那么长时间缓冲,考完一出成绩就得填志愿了!

中考临近,吕浩然却是在看着一些和考试无关的工商管理学方面的书籍,温小慧则是在看生物学的高深资料,丝毫没有即将中考的觉悟,事实上,以他们俩现在的水平,也不需要再死读课本了,再怎么看,中考成绩也就那样儿了,作文很难满分,马虎大意再扣除几分,这些,都不是靠苦读能提高的。

这样的话,三天两头的提起,一直说了一个月,除了直接下结论之外,吕浩然都没话可说了,也不见马淑芬有任何松口的意思,他才真正开始头疼了!

说上市也不对,绝大部分樱桃还是小小的青绿色果实,一些晚熟品种甚至刚开始挂果呢,不过,部分早熟品种,在树尖上接受阳光照射较多的位置已经开始见红了,但是数量不多,十亩果园,大清早儿的挎着篮子摘上两个小时,也就能摘上十几斤的样子。

简单的说,她和别人聊天的时候都有底气,腰板儿都比别人挺拔!

如果可能,我希望自己能永远留在这片土地上,不踏出一步,任外面的世界纷乱妖娆……

再看看马忠良和小武他们,还奋斗在题海之中,双顺有些坐不住了,脑海中很快就被游戏中的角色所占据,胡思乱想了一会儿,他忽然叹了口气。

若是个头够大,色泽够好,卖到四五十也不稀罕。

温小慧眉头微蹩,碰了碰吕浩然的胳膊,轻声问道:“你真的打算读四中?”

小武耸耸肩,那意思是还用说么,无论将来吕浩然是何等成就,但是一中和四中毕竟是不同的档次,一个是省重点,一个是市级普通高中,天壤之别,做父母的,跟亲戚朋友们说起这个,孩子在省重点读尖子班,那是何当的荣耀,在四中上学,那又是什么样的感觉?

“你又不是没有钥匙,再说了。谁说我要去城里上学了?”

事实上,无论是老师、同学,还是家长、亲友们。几乎是所有人都理所当然的认为,以吕浩然的学习成绩,自然是要考取瀛海市一中的,那可是省重点高中。各种名誉、头衔,优秀的师资力量,强大的硬件设施,使得周边很多城市的尖子生都慕名而来,这所中学甚至有向部分“985”工程重点大学推荐免试生的名额!

马忠良抬头看了他一眼,没好气地给了他一巴掌:“学完了就老老实实坐着,扭来扭去、唉声叹气的,你有毛病啊你?!”

瀛海市的前三甲,除了个别直接去国外深造的。几乎没有去其他学校的先例!

全村儿人都看着呢,虽然没人说什么,但很显然,大家都眼红得要命,马淑芬也一直因此而沾沾自喜。

好在每年春秋两季,大樱桃和苹果上市的时候,北山镇主干道临街店面,几乎家家都是果贩子,叫上七大姑八大姨几个帮忙的,把门口收拾出来,买上一堆箱子大筐,摆上一杆电子称,只要果品合格,价钱合适,那就立马过秤,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傍晚之前自然会有大水果商带着货车来挨家挨户地收购,转下手,一两个月赚个三万两万的,轻松加愉快。

好在吕浩然也不是直接了当的告诉父母自己要留在北山镇,只是吃饭聊天的时候偶尔提起,说些四中离家近,以自己的成绩去哪儿上学都无所谓,其实留在四中也挺好,还能照顾自己的生意这些话。

这时候的大樱桃,几乎是一天一个价儿,而且是有多少果贩子就收多少,不怕你货多,就怕没货!

“也是,这么说来,一中和四中还真是没什么区别!”双顺深有同感地说道。

一篮子十几二十斤,算下来就是好几百元,赶上前一天老天爷给面子,光照充足,一早晨采摘一小筐,卖到千元以上也不是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