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下山种(下)(1/2)

难道,这座山上有野生兰?!

大泽山上自然是有兰的,但不是野生品种,都是吕浩然移栽的,而且不在山体上,全都在观音洞里藏着呢,兄弟俩累死累活忙活了一上午,野生兰没找见,野菊倒是见着不少,入秋了,正是菊盛开的时节!

侯立光和他哥哥不一样,对草兴趣不大,这辈子最大的爱好就是游山玩水,驴行,登山,越野这些才是他兴之所在,之所以知道吕家沟,还是因为大泽山的原因,不过大泽山他很久以前就已经爬过了,侯立光的目标早就转移到一些崇山峻岭,适合挑战极限的地方去了,大泽山根本勾不起他的任何兴趣。

当侯立阳给岳东臣打电话的时候,岳东臣已经带着妻儿到了古台市,他首先就打听了一下这几盆春兰的来源。

推开门,一股温润的气息顿时扑面而来,夹杂着泥土的芬芳和草木气息,侯立阳耸了耸鼻子,暗暗叫了声好。

唯一没变的就是山顶秀丽的风光了,当年,也正是在山顶远眺时所感受到的那种震撼,让他喜欢上了爬山这项运动。

足足过了将近半个小时,吕浩然给地上的苗都浇了一遍之后,侯立阳才站起身,目光灼灼地看着吕浩然,问道:“小兄弟,这些兰都是……你自己养的?”

“养兰之道在乎于心,哪有什么高下之分啊!互相交流,互相交流!”吕浩然引用了书中的话,文邹邹地说道。

“哦!这样啊!”侯立阳点了点头,这还差不多,浙江、云南等地,有全国最大的几个兰市场,尤其江浙一带,那里的人生活相对富足,兰这种高档卉也很有市场。

“地上的都是苗,成株都在架上,侯大哥你随便看吧!”

“不是,有几盆是以前在山上挖的,也有和别人淘换来的,我大姑在浙江那边,大姑父也是养兰的人,有些是他给我捎过来的!”吕浩然说道。

要说这些兰是变异的,那也没错,但绝对不能说是自己培育之下产生的变异,那也太惊世骇俗了,很多研究兰研究了一辈子的人都培育不出变异兰来,何况吕浩然这个新手菜鸟呢。

“呵呵!”侯立阳笑了笑,“小兄弟,能带我们参观一下你的圃吗?我们边看边聊,怎么样?”

吕浩然刚准备回答,看着侯立阳灼热的目光,却是心中一动,脑海中忽然就冒出各种从书中看到的养兰知识。

如果把传统名兰比作保值的商品,其价值很大一部分体现在历史传承上,那下山种就是风险投资,意义在于珍稀物种的保护和研究价值,两者有很大的区别。

不能是人工培育的变种,但如果说是在自然环境下产生的变异,那倒是没问题了。

侯立阳失望而归,侯立光却是来了兴致,当年爬大泽山的时候明明很轻松的,他清楚地记得,正是大泽山,这座瀛海市范围内的最高峰,勾起了他爬山的兴趣,自那以后,爬山就成了他最大的爱好之一!

“小兄弟年少有为啊,看你年级不大,很可能是我们瀛海市范围内年纪最小的养兰人了!”侯立阳笑着说道。

变异兰,吕浩然已经打算慢慢放弃了,日后主攻传统铭品兰,就是那种一般对兰有研究的人都能叫上名字的,偶尔有点差异,也可以说是水土的原因,不会引起任何怀疑,当然,也会留一部分通过灵气变异的,对外就说是下山种,形态够好,型够漂亮的,如果繁殖到一定规模,完全可以自己命名,做为一个新品种兰,这种事情近些年在下山种泛滥的情况下很常见。

这么说也说得通,岳东臣拿来的兰都是没见过的品种,要么是变异,要么是杂交,很有可能是下山种的野生兰,又听说卖家是个学生之后,侯立阳越想越觉得有道理,那么年轻的一个孩子,上哪去弄这么多奇异的品种?

用一个简单的方式来说明这其中的问题,比如有买家十万块钱买了一盆三苗的“学林荷”,不管喜不喜欢这种兰的人,都承认其价值,因为这是经过市场验证的,但如果用同样十万元买了一盆下山种,或许就只有少部分人能认可其价值,不喜欢的人很可能感觉这钱的不值。

不是更年期就是来事儿了……

吕浩然点了点头,道:“当然,我一般不在外面买兰,除非是幼苗!”

当时爬山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很累,但还是很轻松的,没有曲折的道路,没有嶙峋的山石,山上也没这么多的荆棘,两个小时就能到达山顶!

心痒难耐之下,侯立阳恨不得马上就去大泽山上看一看,只是行程已经安排好,机票酒店都联系过了,云南那边还有几个朋友在等着一起进山,没办法,这吕家沟之行就拖到了十一长假结束!

“你这个新手可把我们这些老人比下去喽,听岳先生说,你的兰都是自己养的,不容易,真是不容易!”

侯立阳顺着吕浩然的手,目光转向架,眼睛顿时亮了起来,首先抛开这些的品种不说,单单就是架上每一盆植物的健康茁壮程度,就让侯立阳不断点头,非专业人士,绝对不可能把草侍弄得这么健康茂盛!

他甚至不知道吕家沟这么个地方!只是听岳东臣说是在北山镇那边,后来问了自己的弟弟侯立光之后才知道吕家沟的具体位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