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三〇三旧事(1/2)

三人风尘仆仆地来到通阳镇,碰巧遇到正要返回山区的拖拉机,便搭了个便车。

开车的李老汉朝后面吼着:“你们往山里去做什么?”

郝有富回应道:“去旅游!”

“啊?”大叔很不理解,“那片山里有什么好游的!你们千万不要进深山!老猎人端起枪都不敢走进去。”

“大叔,那深山里有什么?”

“有什么我说不清楚,但是怪事特别多,死的人也特别多。我们这边雨水多,深山里面经常落石头砸断路。你们进得去,一下雨,就找不到原路出来了。”

刘开文也问道:“大叔,这几天还有其他人来旅游吗?”

“以前没人来”,大叔想了想,又说道:“前段时间倒是来了很多人。”

三人互看一眼,断定就是那个训练营的人。

通阳镇在绵县北部,是个不起眼的小镇,毗邻山区,有不少羌人定居这里,随处可见羌族特有的文化元素。远远望去,前面是一片山海,路边地势平坦之处都被附近的村民开田种上了庄稼。

“望山跑死马”,等他们来到山下的寨子,也是一个钟头之后的事了,三人帮着李老汉把车上的化肥扛下来。

李老汉看了看天色,对他们说道:“今天太晚了,摸黑上山不安全。我家有空屋子,让给你们住一晚。”

三人连忙道谢。

李老汉挥挥手:“莫客气!我们羌人都是爱交朋友的。我先去把队上的拖拉机还了。”

李老汉唤出自己的老伴,招呼三人进家去。

大叔的老伴热情地给三人安排住处,还邀请他们和家人一起吃饭。

期间,三人帮着阿姨做饭,顺便向他们打听起训练营的事情。

“阿姨,之前来了一群人往山里去了,他们回来没有?”郝有富一边帮着阿姨洗菜,一边问道。

“那帮人有二十来个,就在前面山脚下搭帐篷,说叫‘驴友’,专门到深山老林里面去探险。有几个人没有进山,一直守在帐篷那里。几天前,那些帐篷一夜之间就消失了,估计那些人都走了吧。”

刘开文一听,非常不解,前几天训练营的人就撤走了,为什么还要特意引他们来这里?若想让他们来,为什么不直接提示位置,还要将他们引去王叔那里,绕这么一大圈?

“阿姨,他们都是些什么人?”

阿姨想了想:“有男有女,不过男的更多。有年轻的看起来二十出头,也有看起来多凶狠的中年人。那帮年轻的晚上在帐篷外面唱唱跳跳,闹到半夜。第二天早上,帐篷那里就只剩下几个戴墨镜的人了。”

郝有富一听,急问道:“戴墨镜的都穿一身黑吗?”

阿姨惊异地看向郝有富:“你怎么知道呢?他们那群人都穿一身黑,但是戴墨镜那几个看起来特别威风。”

赵一慧指向远山处问道:“阿姨,山上那几座建筑是什么?看起来很特别。”

阿姨随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笑着对他们说道:“那是我们羌人的碉楼,那三座碉楼有两百多岁了。”

饭桌上有一位老奶奶,是李老汉的母亲。老人家精神很好,还不时和他们聊上几句,当听说他们要进山的时候,脸色一变,提醒他们不要往深山去。

“以前专门修了路通往深山,还从镇上拉了电线,在那里面修了个气象站。后来,气象站的人搬走了,换了一批人搬进去,还在外围砌了很高的围墙。有人偷偷去看过,晚上七点过后,这一片就没电了,只有那里面还亮着灯。每隔几天,就会有大车送东西来,让寨子里的牛马驮进去。跟着去的人回来说,里面有很多穿白大褂戴口罩的人,站岗巡逻的保卫都有枪。有天半夜,山里响枪,闹了一晚上。隔天来了很多人,封山搜林,不准我们出门。我们猜那里面肯定出了大事。再后来,那片房子就荒废了,山里的怪事也越来越多。这些年,我们捡柴火也只敢在附近的山头走走。”

刘开文问道:“老奶奶,您还记得响枪是哪年的事?”

“那年我大孙女出生,是六九还是七零呢?”老奶奶踌躇地看向李老汉。

李老汉在一旁补充道:“六九,刚进十月。你说的那个单位从搬进来到荒废就两三个月,奇怪得很!”

时间对上了,他们猜测李老汉一家口中的单位就是他们要寻找的“三〇三”。

刘开文继续问道:“大叔,那一片在山里哪个位置呢?”

“你们是去找那个荒楼吗?”李老汉放下碗筷,慎重地说:“千万莫去!那片荒废以后,寨子里有人约好去打猎,进了那附近,就失踪了。大家搜山也只找到一个人,挂在悬崖边上。那个人回去躺了三天才醒来,说在林子里被黑雾迷住了,还说那片林子不干净。我们问他另外几个去哪里了,他说被怪物吃掉了。连续发生几次这种事情后,大家都不敢再进深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