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1/2)

所有在场的人都看傻了!

但更可怕的事还在后头:火箭没按指令起飞。它本来应该在指令下达后四秒钟起飞,如果四秒起飞不了,七秒也得再次起飞。可它没有,它只是跃跃欲试,轻轻地摇晃了一下,又一动不动地坐回发射塔架上。

反应最快的是指挥长季永年,他迅速地从指挥位置上站起来,大声喊道:给我叫车,我要去发射现场!

怎么回事?

这时候,人们似乎才从惊怔中恢复知觉,场内一下骚动起来。有一位火箭高级工程师,甚至当场心脏病发作,晕厥过去,幸好有救护组在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这次发射,气象状况看上去也非常好,一点心都不用操。别的系统也一样,从开始到临发射前,连个小磕巴都没打过,出奇顺利地走到发射前的一刹那,所有的人都听见指挥员沉着镇定地倒数十、九、八、……三、二、一,最后就是当机立断:“点火!”“点火”的口令下达完后,所有的人都通过大屏幕看见指挥员的手触摸点火按钮,用力地按了下去。正常情况下,按钮下去后,眨眼间,便会听到“轰”的一声,一团翻滚的火焰像千百万朵鲜花绽放,几秒钟后,火箭便会托举着卫星从塔架上腾空而起,嗷嗷吼叫着向太空飞去。可是,可是,这次,点火的口令下达后,人们等了半天,也没看它有任何动作,火箭原封不动地坐在那里,“点”了半天的“火”,似乎没点着,只冒起了一股黄不啦叽的浓烟,感觉像是农民在田头点燃了一堆湿湿的杂草……

苏晴的第一感觉是眼睛被大屏幕紧紧攥住,半天不能动换。太可怕了!凡是稍懂一点发射常识的人都知道,如果火箭站不稳而倒下的话,火箭体内储存着的能量,足以把发射场烧成一片废墟。

这次,发射任务的那天,苏晴正好在指挥大厅值班,这里有他们的岗位,因为指挥员需要他们随时随地解答发射前的天气情况。已经有过好几次,都是临到发射前“窗口”被大雨封住打不开。这是让他们最难受的时候。所有的眼睛都盯着他们:你们气象中心怎么预报“窗口”的?他们必须给大家一个交代。记得有一次,外面下着大雨,总指挥长问,这雨能不能停?苏晴肯定地回答:能!大厅里一片哗然,仿佛她当着大家的面撒了一个大谎。当然,她心里有十分的把握才这么果断。那大雨果然像接到收兵的命令,不到十分钟,就干净利索地撤走了,连那些灰灰的像团脏抹布的云,也被高空风卷走,天空变得蓝莹莹的。那一次,苏晴理所当然地赢得了整个大厅里的一片掌声。

到现在好几年过去了,她仍害怕回忆那天的场景。后来,她才知道,这次发射的失利,是因为紧急关机!这次紧急关机的原因,只是因为巴掌大的一块电路板上,有一0.3毫米的铝质多余物,在600摄氏度高温下溶化,从点火的电路上流窜到关机的线路上,等于直接接通了关机的开关。人们爱说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可这种情况只有十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也就是说,火箭不怕一万,而是怕十万分之一!但就这十万分之一,偏偏让那次任务赶上了,苏晴亲眼看见好几位火箭专家,当场就往嘴里塞速效救心丸。

只是没想到,三个月后,她却自己提出不走了。

这次发射失利对苏晴内心的震撼前所未有。

马邑龙说让她完成这发任务后再考虑转业。她答应了。其实,不用他说,她也会这么做的。不是她崇高,而是她还没到了忘记自己是个军人的地步。

她说不清楚当时自己为什么要哭,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哭,直到自己盯着大屏幕的视线变得模糊不清了,她才发现那是因为泪水的缘故。透过泪水,她盯着大屏幕,看见发射场上人影晃动,有人正不要命地朝发射塔架上冲去,一个熟悉的身影闪进了她潮湿的视线,尽管看不太清楚,但她还是一眼认了出来,是马邑龙。她止住泪水,眼睛一眨不眨地跟着他,往发射塔架上冲。她全身都在用劲,手紧紧地攥成拳,拼命地把眼睛睁大再睁大,他跑得速度太快,快得让她跟不上,很快跑出了她的视界。整个过程,就像在看一部惊悚片,刺激得人心动过速。

但这并没能让苏晴顺利转业。

那天,是怎么回到家里的?她记不得了。一晚上,整个脑袋变成一台录像机,全是发射场和大屏幕里的镜头,不停地在播放,一个接一个,让人看得心惊肉跳。不知过了多久,她发现自己也来到了发射场,只见发射场一片灯火,四周却漆黑一片,他也在,就站在她身后,她的跟前还站着小鱼,五六岁的样子,就他们三个人,好像在看发射,他告诉她说:快看,火箭要飞起来了,结果“轰”地一下,火箭起飞了,可没飞多高,晃了晃身子,便栽了下去,眼前立即变成一片火海。她“腾”地坐了起来,听见心脏怦怦地跳,像要从胸腔里挣脱。她知道自己是在做梦,可这梦境太逼真,像真的一样。一连几天,她都做同样的噩梦。

在苏晴的软磨硬泡下,干部处长还真替罗顺祥想出了一招,那就是让罗顺祥一年之内荣立两次三等功,这样的话,职务可提前一年晋升。那一年,罗顺祥各方面表现得都很优秀,有一篇论文还获得军队科技成果二等奖。结果真的在上半年和下半年各立三等功一次,提前晋了一级。刘紫樱的随军问题也就跟着提前了一年。

那几天,一点小小的动静,也会让她吓得心脏狂跳不止,更不要说电话铃声了。

为了让罗顺祥更安心地工作,她主动帮他跑刘紫樱随军的事情。干部部门说刘紫樱不够随军条件,还得等两年。苏晴说,那让刘紫樱也办特招入伍吧。回答说,刘紫樱没文凭不符特招条件。苏晴便死活跟干部处长磨嘴皮,说这不是迟一天早一天的事吗,任何政策不都是人制定的吗?你们就当办一件好事成全一下嘛。干部处长说,苏晴,你真能缠,政策要是你制定就好了。苏晴说,那我就不设这规定那规定来卡人跟人过不去,连英语考试我也取消它。说到这里,她心里又一堵,想起司炳华临死前都没过英语这一关,真够冤的。

是亚娟的电话,你怎么了,看把你吓的。

然后回家,不准备上班了。为这事,她理所当然地受到了批评。于发昌的,他的,因为她自作主张,把工作全部交给罗顺祥去干。连罗顺祥都怪怪地看着她,不明白她什么意思,问她是不是要调离工作岗位。她笑了笑,不答。罗顺祥又问,你调哪儿?苏晴仍笑而不答。她知道自己为了装出这副轻松的样子有多难!当然,她真想哭,她猜想自己现在笑一定比哭还难看,但她还是努力让自己在笑。

妈呀,你真吓死我了。

第二天一上班,就交了上去。

你也太夸张了,至于吗?

苏晴对着电脑,用了半小时,写好了报告。

苏晴不想再跟她啰嗦,问她什么事?

现在就把转业报告递上去。

你还好意思问什么事,也该去看看人家吧,住院这么久,你影子都不显现一下,太薄情寡义了吧?

转业吧,没什么可怕的,也没什么大不了。

苏晴其实知道他住院了。他是冲进发射塔架时被烫伤的,其中还有周建明、张高工和十多个战士,记者们称他们为敢死队。他们嘴里咬着湿毛巾冲上去后,发射塔架上的热浪还没退却,但他们硬是往里冲,去关电源拔插头,给所有的开关断电。只有切断所有的电源后,才能尽可能保全火箭和卫星。但那些电源插头烫得根本上不去手,一挨近它们立刻就会被灼伤,不是手烫伤,就是脸烫伤。而他脸和手都被烫伤了。

何况,你留在基地,必定会影响到他。事实上,从别人的目光,别人的议论中,你已经感觉到他受到了影响,你甚至能感觉到他的变化。自司炳华去世后,他和凌立不再手挽手令人羡慕地在大院马路上散步了,他们手挽手的影子永远消失不见了,只有她知道这是为什么。是的。他在为她着想。他干吗要这么做?是觉对不起我吗?他大可不必。他应该狠一点,用他的幸福生活来刺激我,让我更有理由去解脱。

苏晴不是不想去看他,她非常想,可是,见了他说什么呢?

听说他正在为凌立办特招入伍。这样的话,他们分居的日子行将结束。这是件好事,很多人想这样都没条件。苏晴一再告诉自己,应该为他们高兴。可心里却说不出是啥滋味。天天面对他们,天天看见他们出双入对地像一面镜子竖在眼前,让你无时无刻不照见自己的可怜。这种生活你过得下去吗?她对着镜中的自己摇了摇头:你别无选择。

这次发射失利,方方面面都元气大伤,一时半会恢复不了,不可能马上再组织一次发射。这样的话,今年干部转业问题有可能就要如期安排。她的转业报告已经递了上去,是下决心走还是把报告撤回?

这件事之后,苏晴发现自己的心态变了,一个念头从心底冒出来,越来越经常,越来越强烈地占据她的心灵。她想离开这里,离开这个让她曾经热切地向往,让她付出太多,又给她带来一生难愈的创痛的伤心之地。离开的途径只有一条,那就是转业。她不能在这里待下去了。是的,不能了。

她下不了决心。这次发射的失利,让她的心情变得格外沉重,感觉光溜溜的脚板下面,忽忽拉拉地长出茂密的根须,使劲地拖住她,把她往下拽,让她感到整个人都沉甸甸的。到这时她才发现,自己生命中的很多东西,和这里的一切捆绑在一起,就像捆绑式火箭一样,不能分离。那我怎么办?转业报告怎么办?她想起那天送转业报告时的情景,当他问她“除非什么”时,她差点说“除非你留我”,差一点点就说出来,但她没说,为了掩饰,她向他讨了一支烟来抽。

没有人答应她,屋里静极了,静得可怕,她似乎被这寂静激怒了,一腔怒火不知从何发泄,目光落在炳华的信上,她不敢再看它,也不想再看它,不看!永远不看了!她这么想着,下意识哧哧地两下,就把信撕掉了,撕碎了,一堆废纸片白茫茫地散落在桌上,地上,刺得她眼痛,她又把它们拢起来,重新放回到抽屉里,哗啦一下关上,上好锁,生怕它们再跑出来似的。然后,她站起来,走到窗前,看着外面,久久地不动,任凭泪水一串串无声地顺着脸颊涌流,它们像大雨般地浇下来,让她整个身心感觉就像在雨中冲淋,整整一个小时,她就那样一动不动地站着,很久,心情渐渐平静后,她才说了一声对不起,真的,对不起,炳华,我为自己向你道歉:对不起!她深深自责,然后又重新坐下,把那封撕碎的信取出来,一点一点用胶水粘拼,还它原来的样子。至今,它仍然装在那个信封里,她不敢轻易再把它取出来,怕自己一不小心又做出什么伤炳华心的事。

病房门是开着的,他背对门,站在窗子前。

这是人们所说的报应吗?是的,我对不起你,炳华!假如人在天有灵,就该知道我后来有多爱你,多离不开你。你说得没错,过去,我是不爱你,心也不属于你,可我从没对不起你,没有背叛过你,没有对你不忠。如果要说不忠,也是心灵的不忠,肉体上没有不忠。但心灵的不忠是不是更可怕?苏晴说不清楚。要是炳华活着,她想,她会对他解释清楚,就是解释不清她也会跟他讨论这个问题,可是他没给她这样的机会。让她这一生都为此自责和愧疚。炳华,我恨你,恨你不给我机会。也恨你留下这封信。你什么都知道,你做好了和我分手的准备、随时随地,只要我提出,你就会同意……可你怎么不说,你以为你这是大度吗?你让我选择,你为什么不自己提出来。你想做好人让我来做恶人吗?你这叫爱吗?你爱我,干吗不爱到底?干吗要中途离去?你走了,还要留下这么一封信来折磨我。你是想让我一生不得安宁是不是这样?是不是?你说呀,炳华!

她能从他的背影感觉他瘦了。她想起每次开会时,总会找个角落坐下来,从侧面偷偷地看他。这是个英俊的男人,有着宽宽的前额,挺拔的鼻梁和一对杏仁似的眼睛,下巴从两颊削下来,显得有一点尖,幸好它的底部是平的,并且中间还有一条沟,使他看上去像个英文字母“w”,只是没那么夸张。他的手臂、手指跟他的身子一样修长,无论什么时候看见他,都站得又高又直,衬托得两个肩膀格外平稳。从肩膀上往下看,会一点一点地窄下来,在腰间又细下去一些,仿佛有股力量从高处往下冲,停留在腰腿间,使他的步子迈得特别有力,也使得整个背影看上去更有英武之气。她喜欢看他走路的样子,透过军装,她仍能看见臂膀、胸肌、肩背上处处都是硬邦邦的肌肉,就像黑呷山的山脊一样,挺拔、坚韧、有力。当他甩手走起来时,能拉动着它们一起运动。有时,她真希望自己的脸能贴在他的背后,两手抱住他的腰……

苏晴在心里喊出这句话时,感觉心里更有一种难以言说的痛,信里——炳华用画图的工整字体书写的每个字,全都刺痛她的心。如果说炳华的死,把她的心撕裂了的话,那么,这封信是把撕裂的心再次击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