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苦一苦百姓(1/2)

沧州的干旱,河北道的饥荒,乃至于绵延到整个北方来说,其实这几年都非常的困难。

但好歹是吃到了前朝的红利,丰富的水上运输,让大量的物资,可以借助运河,源源不断地运输到北方的大城市。

比如说长安。

此时此刻,依然是在整个华夏,乃至于整个世界最繁华的城市。

朱雀大街上,香车宝马绵延不绝。

高门大户内,丝竹管弦浅吟低唱。

一个个住满了豪门贵户的坊市里,挂满了飘摇的灯笼,雕梁画栋之间好不繁华。

一个新兴的王朝,当进取之心逐渐被磨灭,那么他势必走向奢靡,挥霍,乃至于走向毁灭。

而且,在达官显贵眼里,他们也曾做过伟大的事情。

那就是他们击退了南下的突厥,稳住了北方的局势。

虽然只是暂时议和,但也是自前朝毁灭以来,难有的壮举。

主要的是,压力一空,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享受。

偌大个京师,洋溢在一片欢庆之中。

烈火烹油,鲜花着锦。

自从圣人病重以来,朝中大权为皇太后和宰相薛霖把持。

虽然朝中宰相众多,但因为皇太后的支持,薛霖一时风光无两,又有天子老师的名分在,一时间盖过了所有人。

对于朝中的其他宰相争不过自己这件事情,薛霖自然是相当开心的。

可是眼下,却有些高兴不起来了。

政事堂值房内。

薛霖坐在主座,一脸不可思议道,“咱们竟然连一百八十万贯的太平钱都拿不出来?”

虽然大乾与突厥议和,签订了盟约,但这狗屁盟约,在圣人归国之后,就直接撕毁了。

而当初天子春秋鼎盛,且手下边军凶悍,契丹人对于太平钱这个事儿是连提都不敢提,即便是后来出现了大将叛变的事情,突厥也不敢造次。

生怕天子一怒,不顾一切的对他们兴兵讨伐。

因为上一次的鏖战,天子亲征,给他们造成了不小的打击。

到现在突厥还心有余悸,如果不是关键时刻,吐蕃、契丹、高丽各族助阵,想尽一切办法,给大乾拖后腿,当时能不能议和,都得另外一说。

而且,即便是欠了合约,圣人也时不时的派遣小规模部队北上清扫,搞得突厥苦不堪言,甚至于各部落都有了继续向北迁徙的念头。

但关键是,现在天子病重,形势逆转了。

眼下执政的乃是宰相薛霖,而薛霖身边儿的宰相,又大多数以议和派为主,所以此时突厥又觉得他们可以了。

直接派使者来要太平钱。

当然,还有更过分的,比如说,突厥的大汗就在书信中,问候了皇太后的美貌。

对此,薛霖是不敢让皇太后知晓的,但是真的动手,他又没有这个勇气。

所以他只想议和送钱换取太平。

值房的宰相们的心思其实也差不太多,只要不耽搁他们家族的利益就好。

至于那些寒门宰相,亦或是高官,早就随着圣人病重,无法主事开始,就逐渐被踢出了朝堂,乃至于关进了大牢。

可给人家送钱,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就比如说眼下,宰相薛霖清点了国库之后,发现别说是一百八十万贯太平钱,就连五十万贯都未必能凑得出。

下方的薛霖亲信,宰相温如海和秦颂二人在小声商议一阵之后,无奈苦笑道,“阁老,咱们大乾自立国以来,连年征战,国库本来就没有多少余钱了,前几年陛下亲征,更是加收了赋税,再加上这几年闹灾.........”

薛霖立刻沉默了。

其实这点钱,对于世家来说,并不算是一个多么恐怖的数字。

但是他们入主朝堂,为的是什么?

不就是为了争取家族利益么?

总不能好不容易成了宰相,熬成了阁老,手底下一棒子小弟,自己不给他们争取利益,还让他们掏口袋,去补大乾的窟窿吧?

见阁老心情沉闷,一边儿的新晋宰相秦颂赶忙开口道,“阁老,其实您不必过于忧虑,咱们大乾民众何止千万之数,不过是百余万贯的亏空,只需要百姓随手拿出些来,不就可以了么。”

秦颂此人其实是寒门书生出身,其父为了让其读书,勤勤恳恳地种地不说,还要抽时间去做一些小生意补贴读书带来的亏空,即便是如此,供养秦颂读书也不容易。

每一次秦颂参加科举,亦或是参加朝廷的遴选,都是村子里的乡亲们,合伙凑钱帮衬。

可以说,秦颂能走到今天,身上背负着是整个村子的期望。

而秦颂早年为官的日子,也颇为清正。

但官场是个大染缸,秦颂兢兢业业并未得到应有的回报。

甚至于一直连升迁的机会都没有,如果不是后来,改变了心思,做了薛霖的走狗,可能就要在七品官上磨砺一辈子,最后无奈告老还乡。

或许最初的心态转变,想的是有朝一日,大权在握,重新为百姓做主。

可是久而久之,初心早就忘了。

他现在就一心一意地做薛霖的走狗,以换取更多的权利。

当然,当初他们村子里的乡亲们也都得到了回报,一个个或富裕成了小地主,亦或是在官府里有个差事,日子过的倒也逍遥。

甚至连村里的守村人,都背着快班衙役的名头,按月拿钱。

相比之下,宰相温如海就靠谱一些。

虽然人家是世家子弟出身,但是人家早年放弃了朝廷赐予的身份,实打实地靠科举上位。

不过也仅仅是靠科举上位而已。

温氏家族在其祖父那一代,就有衰败的趋势。

他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成为宰相,靠的是给圣人做弄臣。

圣人想打仗,他就鼓吹打仗,叫嚣突厥该死。

圣人需要钱,他便竭尽所能,帮圣人调节赋税,从全国各地搞来铜钱和米粮,支援军队。

甚至于圣人还当初有意,让他坐镇,削弱世家的实力。

可天有不测风云,圣人一旦身体抱恙,且长期不能恢复。

他便原形毕露,投靠了薛霖,官运亨通,做了薛霖的狗腿子不说,连昔日圣人的教诲也忘得一干二净。

当然,既然是做了宰相,肯定是有些优点的。

比如说长相,从阁老薛霖到秦颂和温如海,以及最近不怎么管事的杨家宰相,这四位宰相有一个算一个,都是仪表不凡,气质洒脱的大帅哥。

这也算是圣人当初执掌权柄时候的小毛病。

那就是喜欢帅哥,如果人长得丑,想在他手下做臣子太难了。

就连叶渡也不得不承认,当初之所以在军中升迁得那么顺利,也是因为有一次他缴获了一匹白马,穿着一身雪亮的银甲,让圣人远远地看了一眼。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