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旱后动乱(1/2)

第127章 旱后动乱

而那时候,三王之争方才拉下序幕,崇文帝登基时日尚短,不得官员支持,也难调动人马,他颁布旨意减轻租输赋税,虽然缓解了不少遭遇旱灾地方的压力,但是却没能解决根本。西北距离江南甚远,无法迁渡河流,大梁政斗损耗国库甚多,开国库放余粮也有些力不从心。

两难之中,崇文帝只好下令南粮北济,然,灵州城内的百姓却自始至终都没有收到朝廷分拨下来的一粒米。有人说,是因为他们灵州地处偏远,朝廷压粮马车无法跨越重重山岭,也有人说,是因为灵州城内百姓都是些对朝廷无用的人,老弱妇孺救也毫无必要,倒不如把那些粮食全部送到其他城池,也好养活那些青年壮丁,方便大梁军队扩招兵马,还有人说,是因为崇文帝颁布的南粮北济的圣旨本身就是假的,为的不过只是安抚民心。这些传言啊流转在干旱的山城里,久而久之,灵州的百姓对大梁朝廷丧失了仅有的期待与信任,开始自寻生路。

怎么自寻生路呢?他们家里留存的粮食,早在夏末就吃完了,朝廷赋税颇高,他们每一年都只能留下那么一点儿余粮,单靠着来年春日再种静等秋收,这突如其来的旱灾简直威胁着他们的生命。人若饿极,只为求生,哪里还顾得上什么富康时候讲究的仁义邻里道德?

灵州城内彻底乱了。百姓们彼此拉帮结派,更有恶民领头争抢别家粮食,再与同伙分之,那段时日里,城内盗窃案频出,却无人来管,百姓们渐渐适应了,凶煞行为愈加多了,他们摒弃了固有的良知,只为了活下去而拼命,他们抢完了城里人,还去抢城外山上的村落,抢啊抢啊,最后的那些往年的粮食也没了。

那些在这场争抢里失利饿死的人啊,都被他们扔到了灵州的群山上,一具具尸体在炎炎日头的照耀下腐烂化成枯骨,甚至有人将自家年老父母扔到山野枯冢,任由他们被活活饿死。

他们饿的丧心病狂,只想:家里少一张要吃饭的嘴,剩下的人就多出些生机来。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两个季节,就在他们吃完所有能吃的东西准备要人吃人的时候,冬天到了末尾,风雪一来,堪堪压过了大旱,百姓们终于看到了一丝生机,有了水,就能活下去……可据大梁十年史记载,那场旱灾剥夺了灵州城内几百户人家的性命,灵州群山尸体千具,好似一处乱葬岗。

冬日末,旱灾过,崇文帝派遣了一方姓官员北上灵州任职,管理灵州,说要造福百姓。

次年夏,随行方姓官员去灵州城内任职的一位药师上山采药时,无意挖出了一块煤炭,城内百姓得到消息后大喜,纷纷上山想要挖采当时在大梁贵如金银的煤炭,却被方姓官员制止,说灵州煤炭应上报国库再待勘探挖取,而后数年间,灵州壮丁常年做苦力采煤,上交大梁国库。

百姓们自此生出二心,认为当年旱灾时崇文帝对于灵州不管不顾,而如今有利可图时却冲在前面告诉他们,那灵州城内的煤炭应该归属国库?他们这些土生土长的本地居民,就应当一辈子当了苦工赚辛苦钱?凭什么那方姓官员躲过了旱灾才来?凭什么方姓官员一到灵州就锦衣玉食,而他们却布衣淡茶粗糙度日?凭什么?就因为他们出身寒微?就因为他们软弱可欺?就因为方姓官员管制着灵州?他们才是灵州的主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