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人挺有意思,一唱一和。
报纸上早有报道阿里·汗是个赌鬼,赌得还挺大,能欠下35万美元的赌债,正常情况输掉的现金肯定超过这个数字,他上面又有一个蛮有钱的爹,一个大明星的老婆,对赌场来说是优质客户。
“阿里·汗20万美元,辛纳屈20万美元,这就是40万美元,没见到的又有多少?
科恩这家伙手里现金应该不少,看来下次有必要找他谈一笔借500万,三年后还480万的交易。”
冼耀文开了个小差,错过一段对话,待他收回心思,意大利人和犹太人已离开,镜头里只剩海华丝,蹲在地上,双手掩面哭泣,俨然崩溃。
刚才那一出,不仅冼耀文注意到,泳池边的其他客人应该都注意到,却无人上前安慰。
冼耀文再开小差,寻思这儿是会员制的场所,为何那两人如入无人之境?
不消说,科恩的影响力能传进这里,或者这儿的老板不敢得罪科恩,怎么都好,这里的私密性并没有保证,500美元貌似打水漂了。
补损意识被动激活,脑海里盘算着在好莱坞建立一家真正保证私密性的俱乐部,一年可以获得多少利润。
思绪刚起,便被他按下,做好莱坞人生意的俱乐部,根本躲不开毒品问题,这买卖他做不了。
再次收回心思,冼耀文将关注放在海华丝身上。
回忆海华丝的信息,1947年,有一件关于她的大事,她和哥伦比亚签订了新合约——由哥伦比亚出资成立制作公司贝克沃斯,双方各占50%的股份,海华丝与贝克沃斯签订了一份为期七年的独家合约,年薪25万美元,她每年将主演两部电影。
然而,七年的合约执行了不到两年,海华丝终止了合作,跟阿里·汗结婚,并搬去巴黎生活。
当时有不少报纸上的文章称海华丝为蠢货,说她一定会因为放弃事业而后悔。
前些日子,报纸上出现关于海华丝复出的消息,有不少文章直白或隐晦地表达了抵触情绪,英国杂志《people》更是呼吁抵制海华丝——好莱坞必须知道,如果让这个鲁莽的女人重返影坛,它本已受损的声誉将跌至谷底。
抵制是正常的,好莱坞除了哥伦比亚高层,大概再没有其他人希望看见海华丝回归,一是因为她的票房号召力,她的电影不仅在北美热卖,在欧洲也有不俗的表现,是好莱坞女星当中票房最高的。
二是因为嫉妒,她大概是女星当中唯一一个由公司主动承揽税务问题的存在,她的片酬最有含金量。
好莱坞高片酬的明星动不动5万、10万、20万,听着不少,但若是正经缴税,仅能实际到手一成,别说买豪宅、奢侈消费,能不能覆盖化妆品、衣服等开支都是个问题,于是,合理避税和偷税漏税成了每一个高收入好莱坞人都在做的事。
irs如果掀桌子,好莱坞直接全军覆没,唯有海华丝能得以幸免,就因为她的收入是理论上的“税后”收入,是不是真税后不好说,反正出了事罪名只会由哥伦比亚担着。
冼耀文也不喜欢海华丝这一点特立独行,哥伦比亚的特事特办,大大提高了他做一个好老板的成本,若热·贵诺的艺人即使不能享受税后待遇,怎么也得享受公司付账单的会计师提供税务优化服务,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好老板当然要做,不过羊毛最好出在猪身上。
他打量着海华丝这口大肥猪,寻思着怎么赶进自家圈里。
好莱坞具备高票房号召力的明星都被七大牢牢攥在手里,眼下能惦记的只有眼么前这口,自动送到眼皮子底下,不挥锄头怎么行。
怎么挥?
只谈公事还是捎带一场艳遇?
他抬起头看一眼太阳,计算从哪个角度接近海华丝才能捕捉到最佳的阳光角度——从背后斜照而下,海华丝抬头仰望,他的面庞是虚化的,在她濒临崩溃的状态下,有一定概率潜意识里认为他天神下凡。
算好了,他来到海华丝身前,换了两处站位,找到最好的角度,这才开口说道:“依靠天主的恩宠,我们都能成为新人,我的孩子,抬起你的头。”
海华丝闻言,抬起头,入眼一条色的裤衩,目光上移,瞧见八块腹肌,再上移,阳光进入眼眸,恍惚一下,看东西变得模糊,到了胸口已是看不清楚,只能感知到泛着金色光泽。
继续往上,她的视线被金灿灿的阳光笼罩,冼耀文的面庞一片虚无,唯有金光,来自巴勒斯坦的金光,来自朝鲜半岛的金光,她的内心深处浮现圣音——哈利路亚,哈利路亚,哈利路亚……
“圣父。”
“我是来自伊甸园的亚当,我的孩子。”冼耀文轻笑一声,没有继续装神弄鬼,一声圣父足矣,“丽塔,大家都看着你,站起来。”
海华丝清醒过来,低下头,揉了揉眼,再次抬头看向已经稍稍移动位置的冼耀文面庞,这回可以看清了,一张英俊的脸庞长在挺拔的身姿上。
凝视三秒,她站了起来,转身朝四周看了一圈,随即目光又放回冼耀文脸上,“你是谁?”
“亚当,亚当·赫本。”
“能陪我喝一杯吗?”
“我的荣幸。”
阳光偷走了几分钟,两个人坐在酒吧的吧台。
酩悦香槟,冰镇至八度,海华丝端起杯子送至嘴边一饮而尽。
冼耀文的脑中叮的一声,眼中浮现“-$50”的字样,既然是商务局,成本从第一步就得计算。
“阿里·汗是个混蛋,欠下大笔赌债。”
冼耀文倾听,没有说话。
“科恩是个混蛋,故意向我逼债……该死的矮子,我宁愿卖房子也不陪他上床。”
“科恩是个混蛋,落井下石,乘人之危,想让我签条件苛刻的合约。”
冼耀文知道海华丝说的这个科恩是哈里·科恩,哥伦比亚的联合创始人兼总裁,犹太人,在纽约出生,父亲来自德国,母亲来自沙俄。
据传,哈里·科恩是个独裁者,他的办公室里挂着标语“要么听话,要么滚蛋”,有暴力倾向,曾因演员迟到被他揍了一顿,事后用“机会”封口,有窃听癖,在片场、更衣室装窃听器,监控明星私生活。
他还有好莱坞管理者的通病好色,喜欢一对一给女演员做思想工作,只是手艺有点潮,被他做过思想工作的女演员已有自杀的案例。
另外,不得不提米奇·科恩,这家伙敢对明星肆无忌惮,用脚指头也能想到一定取得了七大某几个的默许,甚至是配合,双方合作控制演员。
“他还想让我陪他上床,《吉尔达》那一晚我吐了三次,我死也不会再跟他上床。”
海华丝倒酒,又是一饮而尽。
旖旎画面在冼耀文脑中一闪而过,他将一些线头串联起来:
阿里·汗欠债;
哈里·科恩想要海华丝回归,同米奇·科恩达成共识;
米奇·科恩逼债,人财两得,并用形势威逼海华丝不得不向哈里·科恩求助;
双方各取所需。
然后,他将自己当作变数放进线头。
分析哈里·科恩和哥伦比亚,科恩家族只是一个普通难民家族,哈里·科恩和他哥哥杰克·科恩从影视圈最底层往上爬,用了三十多年才有了如今的哥伦比亚。
哥伦比亚从建立至今从未拥有过院线,发行影片主要依靠独立院线,要给院线45%的分成,哥伦比亚的实际利润只有15%至20%,这也是为什么哥伦比亚在七大中排在末尾。
不过,派拉蒙法案后,在彼消此长中因而受益,哥伦比亚大有后来者居上的趋势。
总结一下,科恩家族自身不具备需要忌惮的人脉,就是有人脉,也是通过哥伦比亚这个平台建立,而哥伦比亚的发行模式和友谊影业高度重合,友谊影业再壮大一些,免不了和哥伦比亚争夺档期,兵戎相见是早晚的事。
虽说派拉蒙等其他公司的影院被剥离,但剥离方式需要打个问号,可能仅仅是表面剥离,背后仍是同一个老板,即使真的剥离清楚,合作的惯性一定存在,短期之内还会按照原来的方式联合运作。
即,哥伦比亚在北美依然会被其他公司压制。
哈里·科恩为什么重视海华丝,就是因为她在欧洲拥有不俗的票房号召力,而欧洲是哥伦比亚的重要票仓。
但,这是以前,不知道海华丝在欧洲的票房号召力,会不会因为她和阿里·汗关系改变而大受影响。
阿里·汗的老爹阿迦汗三世是全球2000万伊斯玛仪派穆斯林的精神领袖,躺着什么都不用干,就有信徒每年进贡黄金、钻石,家族在印度、东非拥有土地、矿产、银行,在巴基斯坦、印度、埃及都有很大的影响力。
他还在巴黎的时候,阿里·汗酒驾撞死路人,但凭外交身份免于起诉,报纸上闹得沸沸扬扬,但不了了之。
阿迦汗三世可是一枚影响中东和东非的重要棋子,法国想要,英国想要,美国也想要……
分析到这儿,冼耀文发现哥伦比亚不是重点,反而阿里·汗更为重要。
巴列维是美国扶持起来的,很快就会发生,但cia又是如何联系巴列维,直接联系还是有人牵线?
如果是后者,牵线人是谁?
阿里·汗这个名字呼之欲出,这家伙做中间人再合适不过。
这下问题就复杂了,阿里·汗是单纯输大了欠赌债,还是被cia做了局?
为什么做局?
想到这里,冼耀文便下了入局的决心,跟哥伦比亚碰一碰,试探一下虚实以制定未来的战略。
就将事情想得复杂一点,睡了阿里·汗的老婆,看看cia会不会跳出来。
cia已经盯上他,事情需要尽快解决,不然随着他的档案在cia不断增厚,解决的难度会愈来愈大,而他现在的情况是提着猪头摸不到庙门,就召一个重要人物出来,想要多重的猪头倒是说啊。
朝鲜半岛打得热火朝天,但从法理上来说,那并不是战争,因为压根没有一个国家或势力正式宣战,想怎么理解都行,可以当作过家家,也可以当作强度较高的演习、友谊赛,甚至可以当作朝鲜和韩国两个忤逆子争夺老父亲的遗产,请了一帮外人作见证。
既然不是战争,在法理上自然也不存在敌对状态,而“禁运”形式合法,实质无效,以金季商行的运营模式,美国根本没有立场和法律支持指控他资敌或走私,反而英国具备指控他走私的资格。
简单点说,他走私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属于同美国对着干,但犹如美国和他一起坐在饭桌前吃饭,他拉了一裤裆,美国可以捂着鼻子嫌弃他恶心,以后不再跟他一起吃饭,却不能因为拉裤裆审判他,并没有任何一条法律规定吃饭时不能拉裤裆。
美国若是越想越气,可以叫几个壮汉海扁他,也可以直接给他来上一梭子,用任何上不得台面的手段叫他好看,给他使绊子,但就是不能合法审判。
这一点就是他敢介入走私的最根本原因。
剖析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过程,可以窥视商业逻辑深度嵌入国家基因,用“美利坚联邦股份公司”来命名其实最为贴切,正因为美国运行的底层逻辑是商业逻辑,有些事其实不叫事。(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