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6顿。”王兴宗笑笑。“像小雪那丫头,1天嘴巴不停都行。”
闻言,王老81家子彻底无语了,随后自己解释道:
“她还小,又是正在长身体的时候,每天又蹦蹦跳跳的,容易消化。”
“只是……你们1天吃6顿,就有点太那啥了。”
“我们没有,每天最多吃4顿,哪有时间浪费在吃饭上啊!”王兴宗解释道。“青山和小雪比较闲,消耗又大,而且每餐吃得也不多。所以用少吃多餐来打发时间,弥补消耗,这样不容易发胖。”
“我看你们是钱多烧得慌,而且还闲得慌!”王老8感叹道。
“嘿嘿……”王青山憨笑着。
他觉得老爷子说得没错,归根究底就这么些理由。
刚进城那会,他每天累到瘫床上,哪会搞这些。
“对了,你们这次回来祭祖吗?”王老8叉开话题。
他不是随便说的,像这种光宗耀祖的事,按惯例1般人都会去祭祖的。
“等小年后,端生和小丽她们回来再去祭。”王兴宗如实回道。
“那你和兴汉今天可以去清理1下沿路的杂草,顺便把坟也清理1遍。”王老8吩咐道。“不好清理的话,把大伙都叫上。”
“嗯!我们俩带上青山,先去看看吧!”王兴宗点点头。“您老有空就去帮我叫大伙明天去我家吃进火饭,到时需要的话再跟他们说。”
“没问题,你这次建宅子,差不多都是这些族里的兄弟帮忙,进火请他们吃1顿也是应该的。”王老8点点头。
其实有1部分人,是他舍下老脸强留下来的。
1是怕王兴宗1下子安排不了那么多人,免得去添乱,甚至引发家庭矛盾。
2是建宅子也确实需要人,何况留在家也能照看庄稼和家里,再烧点炭什么的,并不会没事可做,也不会比去城里差了就是。
事实证明,他这决定并没有错,不但获得了王兴宗1家的认可。
而且卖炭的事,也由他们帮忙在城里联系买家,族里的人赚得并不少。
“请人的事,我就交给您老了,每1家子都全部要请到呵!”
闻言,王老8轻轻瞥了眼王周氏,发现对方没反对后,他就点点头。
请做事的人过来是习俗或者说规矩,这没什么好说的。
请1家人那就纯粹是主人家的好客行为了,必须主人家1家子同意才好请,不然到时侯闹矛盾,他也不好做。
毕竟,在他的印象中,王周氏不是啥好相与的人,不然他也不会阻止1些同族之人去城里了,就是为了给王兴宗争争气。
现在看来,人钱多了,有些事也看得开了。
吃完饭,男壮丁们各行其事,妇孺们就在家张罗家里的杂事和饭菜。
这就是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内现象,只要朝廷不苛捐杂税,老天爷赏饭吃,1家人勒劳肯干又和和睦睦,日子1般不会太差。
到了第2天,妇人的战场转移到王兴宗家了。
同时还提前来了1些同族和邻里的妇孺,都是来帮忙的。
当然,孩子们则是来凑热闹的。
王青山今天就没有去山里开路了,他留在家协助他娘给大伙弄吃的。
中午加上孩子和去山里的壮丁,才56桌,1桌4个菜,做起来不算麻烦。
到了下午,66续续开始来客人。
周家那些人都到了,各自带着些礼品。
有腊肉条、有干山货等等,还多少来了些礼金。
东西,王兴宗都收下了,但他回礼直接用银子回礼的,多少还会溢点价,免得将来这些人以这件事又说什么。
反正,他里子面子都照顾上了,不怕这些人找话说。
其实其他那些同族的人,或来上礼的亲朋,他都是用银子回礼。
对于1般人来说,回礼的银子都会溢价。
1些关系好的,礼金来得重的,他偷摸着回得重1点。
这种事,在办喜事上,是常有的事,没多少人会在意。
毕竟,人都有个亲疏远近。
那些周家人过来,或多或少都喜欢往王青山身边凑、套近乎。
但后者不吃这套,每每带着客套的笑容婉拒着。
说句不好听的,他若是想听这些,保证每天大把人过来舔。
晚饭十2桌,全在1楼的堂屋中摆的,而且还比较空旷。
父子俩1路说着感谢词,轮上1圈,宴席差不多就散了。
老规矩,各自打包1些回家。
来帮忙或借桌子的人,主人家都预留1份菜,让他们打包带走。
不过……
王家的族人没走,有2十几个成年男丁,被邀请到2楼客厅商量着祭祖的事。
家眷们,有的回家了,留下的由王周氏母女招待着。
大人管大人,小孩管小孩,泾渭分明。
楼上的客厅,3个大炭盆烧着,2十几人围坐着1圈,各自手捧着茶杯,说说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