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天1早,余非背着双肩包静悄悄地离开了酒店。
他当然没有买票回温州,而是打车直奔刘家沟。
在刘家沟这个特大城中村的外围,余非在1家外地人开的早餐店里点了稀饭和油条。
他的眼睛却1直盯着马路对面,对面是1家馒头店。
余非之前帮整个寝室买馒头就是这1家。
他细心地观察那些买馒头的顾客,发现1半以上都是网络里的人。
这个很好区分,普通的家庭,像这么大的馒头,1次只会买个35个。
凡是那些讲着普通话,1次要个20个左右的,那就基本可以确定是网络里的人了。
余非草草把面前的稀饭和油条吃完。
他点上1支烟,他在苦苦思考。
传销,这个陌生又熟悉,曾经迷失如今痛恨的字眼,看来还要跟它1直纠缠下去。
余非路过1个小型的菜市场。
他转念1想,就走进去买了几个西红柿和几颗小葱拎在手上。
随着来来往往的人流节奏,他不动声色地张望着。
余非发现,严控那段时间建起来的围墙已经拆除。
刘家沟又变成了那个大路小巷纵横交错,车流人流混杂无序的城中村。
余非走得很慢,路过东门岗亭卡口的时候,已经看不到警务人员在执勤。
只有1个戴着红袖套的老大爷在看着。
余非看了1下时间,按照传销里的惯例,现在应该属于开课洗脑的时间。
他竖起耳朵去捕捉曾经熟悉的上课的声音。
不像是他第1次到刘家沟的那种“百家争鸣”的盛况,今天他1句也没有听到。
余非凭借对这个行业的敏感,加上早上买馒头的人数。
他分析,刘家沟的传销团队又慢慢形成了气候。
只是运作起来,更隐蔽,更谨慎1些罢了。
1个星期以来,余非1无所获。
他心情落寞地回到朱文才的宿舍里。
1个早上,洪涛的电话又打了过来。
“余哥,你最近有空吗?
刚刚接到1个委托,要去1趟池阳。
要不你来我办公室,我顺便把上次的劳务费拿给你。”
余非听说要去池阳,他必须有空。
他简单地洗漱1番,就准备往洪涛的办公室赶。
刚从云峰回来,听说余非又要去池阳,师傅朱文才很不赞成他这么做。
他劝诫道:
“余非,你也知道,出了网络如果再想找里面的人是很难的。
他们时时刻刻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只能行踪飘忽不定,东躲西藏。
你现在去池阳找你姐夫,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
我倒是希望你,赶快跟家人联系,先把自己的生活安顿好。
你的姐夫是准备1条道走到黑了,结局怎么样,只能看他的造化了。”
朱文才见余非闷头抽烟,也不搭话,又心生恻隐之心。
他知道余非手上没有钱了,就拿了两千现金给他。
(姐夫给姐姐的20万,余非已经挪用了10万。剩下的10万,他是万万不敢再动的。)
这次的委托是丈夫找妻子。
他的妻子被同1个厂的好姐妹骗到池阳开服装店。
还是1样,雷鸣开车,余非坐副驾驶座,洪涛陪着客户在后排。
夜幕降临,还是那辆商务车带着他们1起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