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离了大谱!(1/2)

原本朱元璋对于梅殷,提起来就有一些吹胡子瞪眼。

实在是上一次的时候,他这边通过观看老四的人生,见到了梅殷这混账小子的一些未来后。

被这小子在未来做的事儿,给感动到了。

怀着满腔的心情,前去双水村去见自己好女婿。

结果它娘的,到了那里之后,梅殷这个混账小子,就给自己来了那么一出!

可谓是给自己弄了一个当头棒喝!

这让朱元璋的心情,特别的难受。

他可一直记着仇呢!

并且在不久之前,他也下定了决心。

决定自己这辈子,都不再去水村了。

可是现在,在这红薯带来的巨大冲击之下,朱元璋内心深处的想法。一下子就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梅殷这个他嘴里面的混账玩意儿,狗屁不通的的东西,现在直接变成了他的好女婿。

至于不久之前,他才在心里面说过的,这辈子都不再去双水村的话,更是直接被他给抛到了九霄云外去。

这话他有说过吗?

他怎么不记得?

可以说红薯的巨大产量,一下子就将朱元璋内心中的很多东西,都给冲击的一点儿不剩了。

而朱标,还有马皇后二人,在听到了朱元璋所说出来的话后,都是不由的愣了一下。

母子二人,对视一眼,皆是看到了一些不可置信。

有些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出了毛病,听错了。

话说这么长时间下来,他们早就已经是习惯了朱元璋提起梅殷之时,就左一句混账东西,右一句倒楣玩意儿。

像今天这样,直接称呼梅殷为好女婿的事儿,可是头一次听到。

这简直是离了大谱,太过于令人吃惊!

不过在吃惊之后,再想一想,这一次梅殷,都干出来了什么样的事儿之后,就也都释然了。

红薯这东西,马皇后此时也已经是知道了事情的全部原委。

可以说红薯这等神作物,是凭借着梅殷的一己之力,才能保存下来。

当时很多人家地里,都有这种野草出现。

只有他将只给保存了下来。

李景隆也见到了梅殷没有拔,他也将其给留了下来。

这才有了今天,这等令人震动的景象出现!

若非是梅殷这孩子,留了个心眼儿,有些好奇把这红薯苗给留下来。

那自己大明就真的痛失一件,特别好特别好的作物了!

而重八,对于这粮食上面,有多大的执念,马皇后自然也是清楚。

那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重八一反常态,称呼上梅殷一句好女婿。

倒也在情理之中,并不让人觉得有那么的意外了。

不过看着那兴冲冲,就要往外赶的朱元璋。

马皇后还是伸手拉住了他道:“重八,别去了。”

朱元璋听到马皇后的这句话后,显得有些意外。

“妹子,怎么就不让我去了?

这可是红薯!

咱不亲自过去看看,它在田里面长什么样子,是真的放心不下。

好女婿这次,立下这么大的功劳,咱也要过去看上一看。”

朱元璋这个时候,可谓是一颗心全都放在了红薯上。

根本不愿意再去多想别的。

马皇后点了点头道:“这是应该的,我也理解重八你的心情。

发生了这样的事,确实要赶紧到双水村那边走一趟。

看看梅殷那孩子,再看看红薯。”

朱元璋听了马皇后的话后,显得更加奇怪了。

“妹子你都知道,那为啥这时候,还要拉着不让我去?”

马皇后有些哭笑不得的伸手,指了指外面道:“你看看现在的天色,这都到了傍晚时分了。

你这个时候出发,到那里都半夜了。

梅殷他们肯定睡觉了。

你还能连夜到田里去看那些红薯不成?”

被马皇后这么一说,朱元璋这才一下子反应过来。

可不是嘛!

这会儿天都快要黑了,自己这会儿前去,确实不行。

路途有些远。

这种低级的错误,自己平日里肯定不会犯的。

这个时候,之所以忽略了。

都是因为红薯这事儿太过于震撼人心,过于让自己激动。

只顾着想这些,却忽略了这最为基础的东西。

它娘的,早知道会这样,之前就把梅殷这好女婿,给弄到应天府城外边去喂猪了。

这样的话,一来一回间走去一趟,也要不了多长时间。

朱元璋这个时候,倒是有些后悔,自己之前一杆子,把梅殷捅那么远了

朱元璋都有些想要,再更改命令,把梅殷给弄到应天府城的边缘处了。

今后出了应天府城,就能到梅殷那边去。

不过这样的想法,在脑海当中持续了一阵之后。

朱元璋最终还是放弃了。

主要是梅殷已经在双水村那边住了这么长时间了,周遭已经弄出了太多的东西。

这个时候再把梅殷得换地方,实在是有些不太合适。

“父皇,二妹夫这次又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

父皇可要好好想想,怎么奖励二妹夫才好。”

太子朱标见到自己父皇的情绪稍微平静了一些之后,就望着朱元璋出声说道。

原本朱标就想着,给自己家二妹夫好好邀一邀功。

这一次,二妹夫立下的功劳是真不小。

不好好的奖励一下,是真说不过去。

不说解决藩王分封的大难题。

以及说出了至关重要的、王朝三百年魔咒,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只说二妹夫弄出来了红薯,就足够让人为之激动。

需要好好的对其奖励一番了。

不对他奖励,朱标都觉得特别过分。

会为自己二妹夫鸣不平。

这时候见到自己父皇情绪如此高昂。

因为红薯这事,都已经直接当着自己和母后的面,喊上了好女婿。

那在这种情况之下,朱标自然不会错过这个特别好的时机。

此时不说,更待何时?

如若不然,在别的那时候说起这个事儿,自己父皇八成还会在二妹夫这件事情,口是心非的。

指不定又会怎么用什么样的借口,来进行推三阻四。

还是这个时候提出一些条件比较好。

“好!好!”

听到朱标的话后,朱元璋一口就把这事给答应了下来。

“标儿,你这个提议不错。

梅殷这小子,最近表现确实特别亮眼。

不说别的,仅仅只是这红薯,就值得咱好好的赏赐他一番!”

朱元璋心情大好之下,一口就答应了朱标的提议。

“只是……咱该赏赐他些什么好呢?”

说过这话后,朱元璋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开始在想如何赏赐梅殷。

一番思索后,他还真的是没有想出,什么太好的赏赐。

钱财这东西,不用再提了。

毕竟梅殷这好女婿,可真的能称得上一声,生财有道。

每日都有大把的银钱入账。

钱不知道多到什么程度了。

日子过的那叫一个逍遥。

土地这些也不能再赏赐了,只给一个庄子就够可以了。

再多的话,有些不太好。

其实再多给一些土地,梅殷那边也是能承受得起。

但是朱元璋就怕后世的一些当了皇帝的子孙,不看梅殷立下的功劳。

只他娘的,盯着给梅殷的赏赐。

从而以此为例,给其余的人进行大肆的封赏土地。

这可不行。

有违抑制土地兼并的初衷。

至于给美人的话……

这他娘的,自己之前就通过一些办法,把刘伯温的孙女,都给弄到梅殷那边去当妾了。

虽然还没有纳妾,可这事儿也已经是定下了。

就差最后一哆嗦而已。

别管这次的把刘伯温的孙女刘秋烟,弄到梅殷身边,里面都有多少的弯弯绕。

刘伯温在里面又有多少的打算。

自己在这件事情里,又有多少打算。

但不可否认的是,自己这里就是破格给他弄了一个侍妾。

这倒是让朱元璋,一时之间有些犯难了。

该赏赐的都赏赐过了。

这……自己还怎么赏赐这孩子

如此为难了一阵儿后,朱元璋眼前一亮,想到一些事儿。

忘了朱标道:“标儿,要不……咱给梅殷孩子,弄个官让他当当,你觉得如何?”

咱思来想去,发觉还没有给他封官。

这孩子,等于说还是一介白身。

这多少是有些不好。

还是给他弄个官身才行。

需要有实权的那种,能让他做事,不至于让这小子天天偷懒。”

朱标听到朱元璋的话后,忙道:“父皇,还是别了。

您给他封个官,还得让他做事儿。

这对二妹夫来说,根本就不是什么奖赏,而是惩罚。

二妹夫我算是看出来了,他志不在此,根本就没想着当官。

只想着在那边守着二妹,安安稳稳的过日子。

不时考虑一下家国大事。

至于让他真的出来当官做事,那对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煎熬。

不仅不是什么奖励,相反还会让他无比的难受。

还是让二妹夫如同闲云野鹤一般的,在那边过日子吧。

咱大明这里,当官的人多了。

不缺二妹夫这一个。”

朱标确实是对梅殷了解的很深。

经过这些时间的接触,他是发现二妹夫,是真的很喜欢那种在乡下悠然过日子的生活。

别说二妹夫了,就是自己看到二妹夫的日子,也同样是觉得无比的羡慕。

又怎么能破坏二妹夫的好日子?

朱标也基本上能够确定,依照二妹夫的性子,自己父皇真的要对他封官的话。

二妹夫十有八九,能做出来当场拒绝的事,

那这事情,反而会闹的很不好看。

“它娘的,咱大明的官,多少人哭着求着想要做,求都求不来!

这家伙反倒是嫌嫌弃上了。

还不想当官!

他不想当,咱还不想给呢”

朱元璋有下意识的骂骂咧咧。

不过这话,说出来之后,忽然间意识到自己家好女婿,不久之前做出来了这么多的大事儿。

尤其是这红薯,那是真好,马上又闭了嘴。

不在这件事情上多说。

“那行,他不想当官的话,那就不让他当官。

那你说……这除了让他当官外,还能给他什么奖励?

咱是真想不出来有什么好的奖励了。

朱标对此,显然是已经有了打算。

当下就望着朱元璋道:“父皇,那……不如给他封个侯好了。

只封侯,不给官职,这样的话二妹夫相应的地位也有了。

却依旧不影响他继续在乡下种地喂猪,过现在的日子。

封侯?

朱元璋闻言愣了一下,显然是没有想到,自己家标儿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要知道,他这个时候的爵位,那可是很值钱的。

能够封侯拜相的人,哪一个都是立下了赫赫战功!

都是拿命搏出来的!

这爵位当真是一点儿都不虚。

朱元璋想了片刻后,点了点头道:“标儿,你说的倒是不错。

确实可以从这方面,给他进行一些奖励。

在咱看来,不说别的,仅凭这个红薯,别说封侯了,封国公他都配得上!

这功劳,可一点都不比在战场上,真刀真枪的拼杀得来的小!”

听到自己父皇的话,朱标的眼睛都亮了。

他没有想到自己父皇,对这件事情的评价竟是如此之高。

竟是把国公都拿出来说事儿了。

如此想着,朱元璋的声音又响了起来。

“封侯的话,凭借他立下的功劳是绰绰有余。

但是再仔细想想的话,这个时候给他封侯,还是有些太扎眼。

他立下了的一些功劳,不适合对外说。”

一听自己家父皇这的话,朱标就了然了。

知道自己父皇所说的,二妹夫立下的、不适合对外说的功劳是什么。

就比如二妹夫,对父皇进行的那几次死谏。

父皇就肯定不准备,将之往外说。

“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这孩子年纪太小了。

现在差不多十八岁。

十八岁就封侯,这个消息一旦传出后,绝对会引起轩然大波!

会将他给推到众矢之的!

会给他惹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堤高于岸,浪必摧之。

虽然他是咱的女婿,倒不太担心这些事。

也没有哪个人敢真正的去伤害他。

但这推到风口浪尖的感觉,还是不太好的。

一旦把他给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今后他的一举一动,诸多事情都会有很多人会死死的盯着。

咬文嚼字,抠细节,没有的事儿,也能被那些人给弄得有鼻子有眼。

这对于梅殷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

正如标儿你说的那样,那小子的性格,是一个喜欢清闲的。

如果在这个时候,把他给推到了风口浪尖,这小子心里,肯定会不痛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