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兵器时代,在战场想要获得胜利,更多的时候看的并不是人数对,而是看的重武器。
和鬼子面对面的厮杀,是美国人、苏联人、英国人在用多出好几倍的炮火轰炸后才能出现的场景。
在这种情况下,两军还未碰面,鬼子伤损一大部分,即使剩下的那一小撮拼死反击,也能杀死很多对手,但步枪等武器之间的差距太大,到最后,全军覆没的往往是鬼子。
在重火力方面远远不美国、苏联、英国,但和**队相,鬼子的优势还是很大的。
很多人都称兰封会战是千古耻,其实根本是大错特错,甚至是以讹传讹而已。
1938年五月,作为著名的徐州会战的一个支线,日之间爆发了兰封会战。
当时,****的主帅是大名鼎鼎的薛岳,也是公认的在抗战歼灭鬼子最多的一个将领。
倭寇的主帅是土肥原贤二,这厮干过很长时间的间谍,曾经勾连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汉奸。
两军兵力相差悬殊,国-军精锐尽出,共计12个师,几十万士兵;倭寇则仅有一个师团,也是第14师团,虽然是加强的甲种师团,但人数也是三万左右。
几十万天兵天将围歼孤军深入的三万倭寇,但结果却是惨败。最后,为了方便撤退,意图阻滞倭寇的追杀,国-军不得不含恨掘开园口黄河大堤!
此次会战,国-军惨败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却是他们的重武器远远不对方。
第14师团虽然只有三万多人,但他们的重炮等却远超几十万人的豫东兵团,甚至远超所有的国-军!
在兰封会战当,鬼子赢在重火力太强,靠这个欺负国人,在其它战场同样也是如此。
仰仗着重火力完爆国-军,鬼子总结出一个很简单,也很不要脸的战术,那是炮兵先轰,然后步兵再冲。
强大的炮兵将国-军好不容易才构筑好的工事炸毁,步兵再仰仗着精湛的枪法等军事素养冲杀,一般情况下,鬼子都会收到一个很好的战局。
若是一轮炮兵轰步兵冲没有取得预料的战果,鬼子们还会再来一轮,甚至是第三轮!
更让国-军郁闷的是,由于飞机都来自于进口,并且经历淞沪会战后,几乎都损失殆尽。
这样,当发现国-军很坚强后,掌握了制空权的鬼子会召唤飞机来助阵,结局自然很明显,也很悲壮……
考虑到这个时候国人的受教育程度不高,并且绝大多数都是盲,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出来,因此,韩正阳才有了以夷制夷的想法。
化程度没眼看,很难熟练掌握各种高端的重武器,算有了很多重炮等,也很难获得让人满意的战果。
这样,算是想方设法的训练国老百姓,将他们训练成战斗力勉强够看的士兵,肯定也需要很长时间。
铃木纯子、宫本泽一、小山太郎已经证明了自己,看着身边的武藤忠一,再看看路障旁执勤的鬼子,韩正阳邪邪的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