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正式照会
科技进步的事情不能著急,从研发司到现在快三十年了,贾璉也急於一时。
按照规划好的线路,稳步的向前推进即可。
改组统计局的工作正在进行中,一批从工程学院新毕业的学生,加上一批基层工作能力优秀的书吏被集中起来学习。
贾璉回到京城后,邀请皇帝李元亲自出席学习班的开幕仪式。
李元兴高采烈的去了,並且发表了半个小时的讲话。皇帝的驾临让这帮学员热血沸腾,在教导们的带领下,山呼万岁。
一千多人整齐的高呼,站在主席台上的李元还是头一回,骨头都轻了二两。
以前的內阁对待皇帝的態度都差不多,能约束在宫里就不要出门。贾璉做首辅之后,这类束缚的尺度把握的很鬆。
私下里贾璉还告诉李元,作为皇帝就应该经常出席年轻人聚集的场合,让年轻官员都看看皇帝的样子。
李元深以为然!並大手一挥,特批內帑二十万元,用於学习班的生活补助。
银元的购买力很强,二十万元能保证这些学员顿顿能见荤腥了。
集中学习一个月后,这批学员在统计局抽调出来的精锐官员带领下,奔赴各省进行第一次工业普查。
相关消息见报后,全国官员鬆了一口气,只是普查工业而已,明著看確实没事了,暗地里还是要防备一下的。
该项工作的计划是用一年的时间,摸清楚国內的工业底子,顺便了解一下基层的情况,为下一步工作铺垫。
此项工作由工部与统计局联手进行,內阁大臣韦睿全面负责。
与此同时,贾璉与內阁诸公商议之后,向皇帝提交一份报告,就现有殖民地进行梳理后,有必要確定一下名分。
內阁建议,李亨的新华王,因为新字有更替的含义,应该做东华王。经营多年的南洋属地,裁撤南洋总理大臣衙门,改设澳洲省、爪哇省、婆罗洲省、马六甲省,正式全面纳入朝廷的官方体系。封地方面,安南正式设省,其余不变。从大义上明確,安南为国家领土。
东平郡王治下正式改为远东省,漠北王治下改为漠北省,西寧王改称安西王,属地改称安西省。其余不变。
这些改变看似不触及封地的利益,名义上確立了领土归属。今后不管要不要改土归流编户齐民,这些地方都是华夏领土。
从法理上確立了领土之后,朝廷下值昭告天下的同时,向各国使领馆办事处发了照会,並附送新绘製的地图一份。
各国外交人员接到照会后,表示將內容转达国內,由国家来决定是否认可这一照会上的內容。
这个时机抓的很准,赶上欧洲列强正在鏖战,美国尚且弱小,各国都不敢无视周帝国倾向的时间窗口。
如此正式的照会,各国使者不敢怠慢,立刻送回国內,要求儘快回復。
照会送回欧洲后,列强之首的英国议会內爭论不休,支持承认和反对承认的都有。其中反对的一方甚至还占了一点上风。
反对的一方態度如下,周帝国新皇帝上位之后,並没有明確表態支持欧洲正在交战的一方,甚至还与奥斯曼达成了军事合作协议。儘管奥斯曼已经退出与法国的同盟关係,但整体来看周帝国对英国主导的反法同盟心存恶意。最最要紧的是,周帝国没有自由贸易的精神,他们用立法的手段,禁止了英国优势商品的进入,由此获得了巨大的贸易顺差,这是对哈耶克精神的巨大背叛。最后,如果现在承认了,將来大英从欧洲脱身后,进一步拓展势力范围时,將出於道义上的劣势。
支持的一方观点则非常明確,当下欧洲的战爭反法联盟处於劣势,一旦不承认周帝国的照会,导致周帝国倒向法国,后果无法承受。並且毫不犹疑的指出,印度殖民地已经很困难了,周帝国再加入进来的话,大英將可能从此彻底失去染指亚洲的机会。考虑到周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的关係还算良好,如果因此激怒了周帝国,可能促成周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结盟,那么大英將失去染指北非的机会。
只能说现在的英国也仅仅是海上霸主,陆地上还差的多的多,放眼世界,周帝国才是欧亚大陆的最强者。
两院爭吵了半个月也没有结果,最终一条情报传来,成为了决定性的因素。
英国首相把海军大臣邱吉尔叫去,当面確定了一下这条情报的准確性。
“法国人乘坐周帝国商人的船只抵达南太平洋岛屿的消息,確定没有弄错么?”
“首相阁下,印度舰队的一艘巡洋舰,亲眼目睹了法国人从商船上下来,一共三十人的代表团。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周帝国倒向法国人。那將是一场灭顶之灾。”
首相沉默了很久,嘀咕了一声:“该死的魷鱼。”
確定情报真实性后,首相匯报给女皇,最终確定双方都出马说服一些重要的议员。
首相要求下,外交大臣紧急拿出了一份方案。英国政府承认周帝国的照会內容,本著互相尊重的原则,要求周帝国不可染指印度、非洲、欧洲、英属殖民地。並提出,今后如两国在殖民地方面发生衝突,应保持克制,以谈判的方式解决纷爭。
该方案提交议会后,顺利通过,形成照会,转回周帝国。
英国承认周帝国照会后,转告欧洲各国询问各国態度。普、奥等欧洲小国纷纷表示承认,沙俄则暂时没有跟,以俄土战爭为理由暂时不表態。
沙俄的態度如此,英国政府也没啥好法子。两国关係一直变来变去,另一时空英国没少收拾沙俄,打击它的扩张野心。
因为沙俄没有表態,部署在俄军中的观察团,宣布撤出后,直接去了巴黎。此事给欧洲各国造成了不小的震动,多国担心周帝国放弃中立原则。
沙俄受到各国的压力后,被迫表示將派使团前往周帝国,就该照会的部分內容进行谈判,確定双方的势力范围。
英国首相私下里对邱吉尔说,让周国人狠狠的教训那些粗鲁傲慢的哥萨克一顿就老实了。
拿破崙的使团千辛万苦来到津,目的很明確,確定外交关係,並保证周帝国在欧洲战爭保持中立,如果能给沙俄一点压力就最好了。
为此,执政府外交部长塔列兰冒险出发,不辞劳苦来到周帝国。
这一举动收穫了极大的回报,贾璉闻讯后,让內阁大臣韦睿亲自去天津,高规格接待对方外长。
塔列兰对於周帝国进行了力所能及的了解,在翻译的帮助下,弄清楚了韦睿的身份,协助皇帝管理多个部门的內阁大臣。